撰文/樊語婕

由於父親中風,啟動室內設計師林子鏗對於無障礙空間設計的學習,赴日考取「全齡居住環境統籌規劃師」證照,並架設「銀髮安心好住宅」網站進行推廣,期待分享全齡住居空間設計的概念,也為更多長輩打造真正無障礙、安心居住生活的空間。

 

林氏室內裝修設計創辦人林子鏗於80年代赴日,師事內田繁大師,後於日、台創業,過往的設計作品多為商業、公共空間,由於父親中風的緣故,他試圖將家中環境整修為無障礙空間,卻苦於國內缺乏相關資訊,直到父親過世後,他才在日本出差時發現「全齡居住環境統籌規劃師」(註一)證照考照教科書,展開了銀髮安心住宅專業的學習之旅。

 

註一

日文原文為「福祉住環境コーディネーター」。

 

全齡住居空間 適合所有家人

全齡住居空間設計的概念始於1960年代丹麥,強調所有人都應該擁有相同的生活權力,並結合日本的通用設計概念,打造讓更多人都能自由、方便、活動、移動的生活環境。林子鏗強調,全齡住居空間設計其實不只是為銀髮族打造,也是幼童、孕婦等家庭成員皆適宜居住的空間。

 

林子鏗於2013年赴日考取「全齡居住環境統籌規劃師」證照最初級的第三級,2015年考取第二級,更架設「銀髮安心好住宅」部落格推廣分享,彌補當年無法為父親建構更適環境的缺憾,也陸續幫助銀髮家庭改造居家環境。

 

近年來陸續有銀髮家庭委託他改造居家空間,林子鏗分享,有一位82歲女性長輩與外籍看護同住,這位長輩生活可自立自主,但是苦於膝蓋半月型軟骨破裂以及骨質疏鬆,為了預防跌倒,他將浴室門檻改為無障礙式的擋水軟質膠條,也在走廊加裝握把與扶手。考量到台灣的颱風地震等天災,並在家中每區裝設緊急保安燈,平時夜間為小夜燈,地震停電時自動亮燈,拔下可當手電筒。

 

另一個案例是患有帕金森氏症的長輩與家人同住,林子鏗優先改裝長輩使用的浴室,除了將門檻改為無障礙式,也將浴室門改為向外開,若長輩在浴室中跌倒在地時可輕易開啟施救,浴室門也改裝成為可以輕鬆拆卸,以因應各種可能的狀況。

 

預防意外發生 調整居家環境

在打造銀髮安心住宅時,林子鏗首先會與施工團隊溝通細節的重要性,他也強調設計師在統籌時,尺寸與位置必須明確提供,並要求施工團隊不可以為了施工的方便而自行調整更改,必須十分精準地依照設計,才能真正達到無障礙的目標。

 

銀髮安心住宅強調預防的概念,林子鏗建議以65歲為界線區分,依據身心變化全盤檢討調整居家環境,包括照明、地板防滑、居家擺設、緊急措施、溫差問題等都要重新檢視,必要優先處理所有高低差的門檻、加裝扶手與握把,因為銀髮族都有老花眼或白內障等視力減退問題,以及骨質疏鬆、肌力下肢體功能衰退,腳尖較抬不高再加上視力不佳,2.53公分的門檻就會造成危險,尤其長輩又容易在夜間上廁所,不小心很容易跌倒絆倒。

 

經過幾年的觀察,林子鏗認為,台灣全齡住居的潛在需求應該很大,但重要性還未被發現與重視,可以產生的經濟效應也有待觀察,若有業者想投入全齡住居相關市場,林子鏗認為,在本業之外還需要跨業結合,在硬體規劃之外也要強化軟體服務。

 

他舉日本的經驗為例說明,「日本成功的老人住宅都是軟硬兼顧,除了打造適合銀髮族居住的空間之外,還結合食衣住行育樂等服務,不僅提供營養師調配均衡飲食,還串連百貨公司、旅遊公司、鐵道公司、主題樂園等,或是為長輩的旅遊行程安排旅遊保險、無障礙飯店等細節,讓入住長輩的生活很豐富,才可能成功經營。」

 

跨領域學習 增進銀髮知識

目前林氏室內裝修設計聘有2位員工,分別負責製圖與設計,但是仍專注於公司原本的商業、公共空間專案。展望未來銀髮安心住宅或是全齡住居空間設計業務發展需要的人才,林子鏗認為,台灣的教育體系尚未有相關的訓練,必須從零開始培訓,因此首先勢必要對這個領域很有興趣與熱情,若是原本具備室內設計、建築設計、護理、保健相關專業,仍舊需要跨領域的學習。

 

「例如了解醫療輔具、白內障對色彩辨識的影響、帕金森氏症的分期與進程…等,原本的專業絕對不夠,必須要了解長輩的身心變化,才可能規劃如何採買、設計用品與空間,這些都是非常因人而異的。此外,有跟長輩同住經驗、曾作過照顧志工,也都能增進對長輩的了解。」林子鏗進一步說明。

 

要打造一個銀髮友善的環境,除了室內空間設計外,還需要家具、五金、照明等周邊產品支持,林子鏗認為目前國內相關產業外銷歐美的產品很多,但國內相關產品很缺乏,因為台灣廠商大多專注於作代工生產,尚未開發銀髮友善的專業領域,未來隨著銀髮商機的成長,商業誘因增加,也許會有愈來越多廠商有意願經營開發商品。

 

匯聚專業領域 吸引年輕世代

對於銀髮友善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林子鏗建議,興趣、毅力、意志力、理想性都很重要,「這是一個不同的產業,不能先把商業利益放在首位,否則一定無法長久做下去。」除了多了解長輩、增進跨領域的知識外,也必須學好一種外國語言,就能多吸取日本、北歐等高齡化國家的第一手訊息,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

 

目前台灣的教育體系尚未出現全齡住居相關的訓練,林子鏗建議教育現場必須導入跨領域課程,例如匯聚銀髮相關科系、建築系、室內設計系、護理系等專業知識,以選修方式讓真正有興趣的學生修習,甚至可以提早在高中時期就規劃這樣的課程,吸引年輕世代提早接觸,讓多一點人了解全齡住居、銀髮友善環境的重要性,而相關課程的師資也要儘速培養。

 

若就學者想要補足全齡住居相關能力,林子鏗指出,可以在建築設計相關科系的課程中,訓練或強化通用設計、無障礙設計、輔具、病理關係、長照法令、照護行為、身心障礙病理與特徵及病因、 高齡者的相關病症與病因與老人心理狀態等相關專業能力,「只有了解才可能預防,真正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

Graham D. Rowles, Miriam Bernard(2015)。環境高齡學:提供老人優質生活處所。臺灣:華騰文化。

林黛羚(2014)。想住一輩子的家:好心情的家事空間、採光通風的老屋綠改造、老後也不擔憂的安心住宅。臺灣:自由之丘。

林明成(2015)。室內裝修材料施工作業實務:附「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圖例精要(增修五版)。臺灣:詹氏。

漂亮家居編輯部(2014)。老前住宅設計解剖書:安心X便利X舒適,不只為父母也為自己,從體貼生活到關照心理,全方位居家重整,讓你活得開心、住得優雅!。臺灣:麥浩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