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在台灣,每一個大學校園內,都有飽滿的創新能量,卻總是缺少連結市場的最後一哩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透過課程、工作坊、競賽等多元方式輔導,加以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與自造者基地「創意工場」的協助,為師生創業團隊能力加值,把創新想法實現成為創業商機!

每年當許多應屆畢業生仍在苦尋一個職位時,雲科大已經有一批又一批的創業家誕生,為了讓世界更美好、為自己的夢想而前行奮鬥著!

 

四創教育紮根 青年創業家誕生

雲科大透過四創教育,為學生找錢、找人、找機會,翻轉學生在職場上的求職角色,晉升成為新創公司負責人!為了點燃校園的創業熱情,雲科大集結跨域教師群,聚焦於財務管理、專利法、行銷管理、產品設計、創業管理等專業,發展出創新創業嵌入式課程,並帶領學生分組撰寫創業團隊營業計畫書,創新創業夢想營則邀請業師與青創家,給予創業團隊務實指導,強化創業團隊發展商業計畫的能力。

 

以今年為例,雲科大在3月舉辦「2016師生創新圓夢作品展~Whos Maker?」,從全校各學院的創意作品中,經由創投專家嚴選最具有商業價值的團隊,廣泛關注化工、農業、文創等面向,透過璞玉計畫系列創業養成培育,並輔導參加創業競賽,爭取創業基金,後續即將成立8家校園新創公司。

 

 

產學研無縫鏈結 企業創新升級

雲科大並啟動為期四年的「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試辦方案」價創計畫,以每年2千萬至2億元的預算推動,整合研發能量,專注於設計、智能科技等技轉研究,例如資工系老師、研發處研發長張傳育持續創新,打造「次世代新生兒哭聲辨識雲端平台建置暨智能嬰兒監視系列產品」已進入量產,材料科技研究所教授吳德和研發「場控式磁性記憶體元件開發與應用」,兩位老師皆是透過價創計畫接軌產業,以校園的研發專業解決社會問題,達成創新創業、協助企業升級的願景。

 

在今年4月,雲科大更獲得教育部指定為中部自造基地,以校內的創意工場為基地,結合全校創意教學空間與翻轉教室,串連做、學、想中學的精神,跨界推動創新自造教育,為創業提供最佳的起點。想要了解更多雲科大的創新突破,請於1125日至26日蒞臨雲科大大禮堂迴廊,參觀「2016中區典範策略聯盟暨雲科大典範計畫成果聯展」!

 

畢業即創業 活化建物+關懷農業

2012年畢業的創意生活設計系校友李宜倩,在製作畢業專題時,集結跨域團隊活化斗六閒置的警察宿舍,之後透過校內產學與智財育成營運中心的輔導,參與教育部「U-Start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贏得創業基金,進而創立三小文創有限公司,每周日在雲林斗六「三小棟」舉辦農學市集,致力推廣在地食育概念。

 

李宜倩直言創業過程挑戰不斷,所幸在育成中心輔導下,學習財務、管理等專業,並參訪全國的成功企業,育成中心更連結企業資源與人脈,促成許多採購交易,「除了教育部的U-Star計畫,育成中心也輔導公司申請經濟部小型企業SBIR創新研發計畫,成功轉型成為移動式市集,也透過政府專案建置專屬網站,完善預購農產品的機制。」

 

李宜倩建議正在進行畢業製作的大學生,好好地用一年的時間專注其中,用最認真的態度面對,實現心中的理想,而如果有機會創業,一定要有強健的心態,勇於面對挫折、解決問題!

 

師生聯手創業 多角專業經營

由於國科會專案計畫,雲科大資管系教授攜手妻子雲科大管理博士林慧葉,帶著學生研發主動式回報RFID(射頻識別系統),建置玉山主峰線RFID登山紀錄管理及搜救系統。基於對於運動的熱愛,師生團隊於2012年成功爭取教育部U-Start獎助後,隨後創立樂活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樂活資訊服務創立後兩年即達到損益兩平,今年營業額達到3千萬元!如今公司多角化經營,範圍擴及馬拉松晶片計時、線上報名系統、賽事規劃、視覺設計、校園體適能檢測等服務,更已是上百場賽事的幕後推手!提起這一段四年的師生創業路,林慧葉笑著說,創業是一條艱辛的路,尤其初期總有一段崎嶇坎坷的石子路,由老師幫忙鋪好路,帶領學生一起前行,成功率會高出許多!

 

此外,公司更連結師生與產業,學生透過實習、兼職、賽事參與等方式彈性學習,教師在帶領專題研究時,樂活資訊服務更是實務驗證的最佳場域,持續優化賽事的公正性、金流、科技應用等細節。

 

在雲科大四創教育的培育下,學生畢業即創業,師生聯手創業,不僅為自己圓夢、創造就業機會,更為雲科大師生提供最佳場域,連結校園創意、研發能量與產業需求,用創意讓生活更便利、讓台灣更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