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透過MoodleGoogle ClassroomRaz-Kids等行動學習平台與資源,三民高中的老師們把英文課變得好有趣,加入圖片、影音、文件共編…等元素,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全方位活化英文學習!

 

內文

三民高中的校園已經全面翻轉,行動學習的應用無所不在!身兼資訊組組長與英文教師的林承龍老師分享,三民高中在英文課程、國際社群、圖書館閱讀與藝術深耕的音樂部份,都運用行動學習,融入課程與校內活動。

 

例如透過「我的行動Band-平板愛玩課」,帶領學生運用軟體與手機app,透過iPAD演奏鋼琴、古箏、爵士鼓。英文課程的行動學習工具更為多元,包括Moodlegoogle classroomRaz-KidsLearnModeeducoco等,不同老師運用不同雲端教學平台,讓英文教學更活潑。

 

行動學習起點 雲端平台應用

校長沈美華表示,行動學習就是一種全面性的學習,不受限於時間與場域,只要有手機、平板、電腦,連結網路就可以學習,期待老師透過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行動學習的好習慣,學生的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在學校的時間,可以在課堂上透過老師教學設計學習,課後還可以自己主動預習、針對興趣進行更深更廣的學習。

 

四年前,三民高中的英文老師透過教師研習,首次接觸Moodle教學平台,當時正好要接高一班級的劉淑梅老師打算嘗試,開啟了行動學習的起點。她分享,「當時的起心動念很單純,就是覺得在目前英文課堂上聽與說的機會實在太少。」

 

在那一屆的高一英文課中,開始運用Moodle為平台,要學生每天要到youtube網站找全英文、沒有中文字幕的短片,然後,在作業中講述它的大意,並挑其中兩個單字造句,一開始學生專門找爆笑的、流行歌曲等內容,之後就有能力越找越多元、內容越來越有深度。

 

漸漸地Moodle成為一個強大的高中英語學習資料庫,納入包括英聽測驗、教材、講義教材、課程進度表、學生的影音優秀作品等素材,老師透過管理後臺,不僅可以知道每個檔案的點閱率,更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因應學生各式個人化學習問題,放入主題式輔助教材,例如KK音標、發音改善、增進口說能力等。

 

劉淑梅點出,雲端行動教學平台很大的價值,是可以做到個別化,「在課堂上老師選擇播放影片的原則,是因為它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興趣,但卻永遠無法符合每個人的喜好,有了雲端平台,老師可以把所有英文學習的養份都放在上面,有如一個免費的超市,學生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點閱觀賞,就算看到一半覺得不喜歡也可以隨時跳出來。」

 

透過Moodle教學平台,老師可以出影音作業,也可以針對學生作品立即回饋,劉淑梅發現學生的接受度很高,持續讓這些高一新生每天累積全英語的接觸量。經過幾年的嘗試,劉淑梅歸納出一套行動學習的方針,高一的教學目的就是擴增全英語接觸,因此不會挑學生在文法上的錯誤,高二就進階到聽與說的訓練,並且逐步增加紙筆內容。

 

即時指導 個別化差異化教學

林承龍也在自己任教的英文課中運用LearnModeeducoco,他指出,要融入行動載具與行動學習,一定要應用在進行課堂的部份,將課文內容設計延伸出活動,讓學生互相合作、製作作業,並且作業要在課堂上完成,老師可以即時指導、分享討論優秀作品,學習效果更直接。

 

Raz-Kids的應用為例,可以讓學生進行網路閱讀、分享想法、啟動自學,老師還可以透過後台管理了解學生閱讀的狀況。因為它設有從AZ228個等級,老師可以幫忙選擇,學生也可以自己選擇想要閱讀的級數,是很好的差異化教學教材,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會增加太多負擔。

 

在應用Raz-Kids教學的課堂,劉淑梅每周都會發放進度紀錄,每個學生拿到一張專屬紀錄,這時會出現有趣的畫面,學生熱絡地吱吱喳喳討論著「機器人」,因為在Raz-Kids表現好的學生,可以獲得系統贈送的星星,用來添購裝備裝飾自己專屬的機器人,每個孩子都對那張進度紀錄很有感,十分在意自己的機器人外形如何、別人的機器人增加了什麼行頭,成為激發學生向學的另類誘因。

 

高二學生張宗翔分享,「在行動學習的課程中,覺得讀書不會無聊,例如Raz-Kids的文章附有圖片,閱讀起來有趣又輕鬆,此外,課程結合平板、跟同學一起學習,透過分組討論、拍影片作作業,對於我的英文學習很有幫助,分數也有進步,希望未來的課程中也能夠加入行動學習的元素!」

 

未來立志要從事船務工作的高二學生彭偉誠,對於英文一向有濃厚興趣,更因為一年來的行動學習,倍增了英文的聽說能力與溝通自信,「以前一直很想要跟外國人溝通、練習英文,但是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夠而卻步,經過一整年的Raz-Kids訓練,掌握了道地英文的用法與發音,覺得自己的英文聽說能力增強很多!今年暑假在一些觀光景點看到外國人在查看地圖,我已經有能力主動向前詢問、溝通、幫助他們!」

 

課文共編討論 課堂氣氛high

為了要支援校內的行動學習需求,三民高中這幾年在行動學習資源系統的建置越來越完善,包括網路速度、雲端教室、教學平台等軟硬體的建置與強化,也透過各種課程與研習加強老師的教育訓練,校長沈美華指出,現在校內老師都習慣用、喜歡用各式行動學習平台,老師的各式資料都可以存在教學平台內,校園內班班都有電腦,老師隨時可以上網,只要進入雲端的教學網頁,就能把所有資料隨時呈現,讓教學更活潑有深度。

 

因應學生大量的影音作業檔案,去年由於電腦公司致贈師生每人10TB的雲端儲存空間,劉淑梅開始使用Google Classroom,並連結google各種功能。她永遠記得,第一次在高一班上應用google文件共編方式上課時,整個雲端教室內大騷動,「每個學生都超級有神、激動萬分,整個教室的天花板都快要被掀開了!」

 

透過google文件共編,老師將每一課的課文分段,單字、片語、重點分別以不同顏色標示,每個學生手握一台平板電腦,透過分組討論,學生開始自學學生必須針對文章內容加以解釋、寫註解,例如這個字為何使用ing、為何有ed、用到什麼片語、什麼意思等。因為許多人同時共編,每個人的游標就有插旗、佔地盤的意味,大家都在看插旗的主人是哪一個同學,把英文學習變成玩遊戲一般有趣,這樣的學習效果,是過往純粹紙本教學絕對達不到的課堂氣氛!

 

劉淑梅指出,「以前傳統上課方式,老師在台上講解,只有高成就的孩子跟得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其他學生就算再認真抄筆記總會遺漏一大堆,常常也不知道自己在抄什麼,還有的在段考前課本一翻開全部是白的,上課對他一點用處都沒有。」運用google文件共編,學生就算筆記抄不完整,只要上網就可以看到所有同學們共編的重點標註。

 

有的學生因為在英文學習上的長期挫折,對於英文已經死心,在課堂上不交作業、也不配合教學活動,傳統的上課方式對這些孩子一點用也沒有,但是透過google文件共編,讓一些孩子轉變了。劉淑梅舉例,「有一個原本完全放棄英文的男學生,突然回神了,因為他的資訊傾向十分明顯,google文件共編讓他覺得實在太酷了,後來的英文課只要有google上網共編,他就非常熱衷,開始願意接受這樣的英文功課,從死心變成有點心、從礦物變植物,終於展現了些許的學習生機!」

 

目前學校制度殘忍的是,將成績攤開與同學們比較,學生只要輸了、落後了,就很容易有挫折感,但是學習是個人化的,有的孩子只須兩、三年可以快速學好,有的卻須要較長的時間,「無論孩子學得快或是慢,只要願意學、持續努力、繼續接觸,就有機會,就可能進步!」劉淑梅感性地說。

 

一魚多吃 行動學習多元發揮

為了讓學生分組討論更有效益,課堂上還仿效南投國中爽文國中國文老師王政忠的做法,依照學生的英文成績分為ABCD四大類,包括arising star(崛起之星)boss(老板) coach(教練)dark horse(黑馬),然後讓學生自己選組員,希望透過團隊的力量,再度強化學習的動力,更運用分數設計,讓學生們互相提攜幫助,如果整組平均一百分,就再加20分,達到滿分120分,整組平均80分,就可以加10分,但是如果小組平均低於60分,整組都要扣分!

 

高二學生高嘉彤回想一年級時,老師透過google文件共編的上課情形,「教室裡面的氣氛很不一樣,每一組裡面英文比較厲害的同學帶著比較弱的同學,大家一起學習、編輯,可以向同組其他同學學習,也可以學習別組的見解,就算是同樣的一個單字,大家對於用在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見解,我們總是分享意見再找出最適合的解答!」

 

行動學習的效益也展現在多元面向,例如,高一英文課有一篇課文是介紹冰淇淋試吃員,劉淑梅老師順勢結合英文教學、行動學習與職業適探,還從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學生在電腦教室用平板電腦找資料,每組都要報告將來想做的職業,以全英文介紹職業內容,之後全組在環景教室進行分組報告錄影,一組四個人使用四台平板,一台平板專責錄影,另外三台平板展現數據、圖表、PPT檔等,生動又活潑,而且每一個人都輪流上台報告,全程都可以有參與表現的機會。

 

在行動學習的教學下,高二學生陳昕妤發現,自己的眼界拓展到未來、學習場域也延伸到校外,「我非常喜歡行動學習,老師會帶領我們嘗試不同領域,例如分組討論自己未來想做的職業,我們這組鎖定電動遊戲試玩人員,每個人都很認真地研究這個職業的細節!為了做好寒假作業,大家還特地到信義區採訪外國人,大家分工合作進行設計問題、錄影、現場採訪等,非常有趣又新奇!」

 

教師攜手 共同備課 豐富題庫

共同備課是三民高中推動行動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當時同一屆的四個英文老師都有志於行動學習,老師們便一起針對課文教材製作題庫,涵蓋單字、文法、句型等主題,並規劃難、中、易等程度,每次段考前積極分工,每個人負責幾課,並把所有題目放到網路平台上,要求學生上網線上測驗,每一周必須完成一課的考試進度。

 

傳統紙筆測驗一定要在特地的時間地點進行,而且學生只能有一次機會,上網考試的好處是次數不限、時間與地點都可以有彈性,學生只要有電腦、手機、平板可以連線,在當周的任何時間都可以完成考試,也可以訓練學生時間管理,學會規劃自己的時間以準備考試。

 

在上網進行題庫測驗這個嘗試中,老師們發現,過往英文成績中等程度的學生動機強烈、非常積極,有的學生甚至自發性地上網考十多遍,透過一遍一遍地努力「闖關」,在當周的這一課可以考到一百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投注的學習時間也增進了英文的能力。

 

依據學生傾向 調整行動學習方案

高成就的學生對於文字的吸收能力很強,透過影音型態的行動學習,對他們而言知識的含金量太低,對於聯考成績並不一定有實質幫助,再加上他們從小對紙筆教育接受成度高,一向在傳統學習中很有成就感,對於行動教學較為不習慣,因此,劉淑梅建議老師在推動行動學習時,必須根據同學的傾向與程度進行調整。

 

例如google文件共編很受到高成就學生的喜愛,因為其中的知識含金量夠高,有助於他們的成績進步;網路題庫對中等程度同學而言最有效益,反而高成就的學生會因為覺得簡單而失去成就感;而針對低成就的學生,可以透過影音效果與課程活動設計,找回他們對於英文的學習興趣與動力。

 

行動學習有幾大好處,包括不限時空、鼓勵自學、影音元素、差異教學…等,但與所有教學方式相同,仍然有著適用與不適用的學生。經過四年的行動學習教學,以及透過問卷調查檢視,劉淑梅發現,英文程度較低、自然組傾向較高、熟悉電腦操作的學生,較為適合以行動學習方式帶領,對於提升閱讀興趣、增進閱讀能力與成績有較顯著的進步。

 

由於高一新生猶如一張白紙,對於學習有著開放的心態,非常適合塑形,劉淑梅直言:「我在行動學習的實驗,在高一永遠比高二成功!」因此她強烈建議從高一就要開始進行行動學習。此外,她也點出,現代的老師在課堂中要有很多工具,行動學習只是其中一種,雲端看起來很炫,但僅是一個工具,行動學習的真正重點還是在人,在於學生、在於學習心態。

 

傳統教學可能三把刷子夠用,但是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多樣化,可能須要十把刷子 因此老師的刷子不嫌多。劉淑梅指出,老師一定要抱持著開放心胸,必須要具備各種資源與能力,積極參與研習、分享活動,不要自我設限。行動學習最終還是要回歸教學的主要目標,實現個人化、以學生為本的學習,面對不同的孩子,用最適合的刷子,交替使用、不斷嘗試,最終就是希望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翻轉 豐富教學 找回學習熱情

談到四年來推動行動學習上遭遇的困難,劉淑梅直言,出在學生的學習態度上!「行動學習是一種調味加料,可以幫助低成就的學生多一些興趣、延長專注力,但是對於學習冷漠的孩子一樣沒輒,當他們的興趣沒有轉移成課後的努力,例如每天必須要記單字、理解文法等基本功,只是覺得行動學習很炫、很好玩,看影片覺得很好笑,就像在原地跳上跳下不會進步,在升學考試這一關還是終會面對挫折。」

 

每個孩子的學習傾向不同,有的是聽覺型、視覺型,也有的是操作型,現在孩子普遍是影音世代,看紙本很容易睡著,越是低成就的學生越容易會失去學習興趣與信心,因應這樣的需求,越來越多熱血教師發展出行動學習方案,期待讓教學變得更多元有變化,找回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這是一個主動學習的年代,要進行行動學習的課程,老師首先要翻轉,校長沈美華強調,每個老師就是學生最佳的生命示範者,唯有老師先使用行動學習,才有辦法深入分享它所帶來的好處與改變。現在在網路上出現多教師社群平台,熱血地分享各自教學經驗成果與教材,對於老師來說,有許多資源可以豐富教學的內容與設計。

 

透過行動學習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實現差異化教學,校長沈美華認為,三民高中的學生不一定只跟校內的老師或同學學習,可以運用行動學習的能力,造訪其他高中老師的教學分享平台,只要程度夠可以到各個大學的網路資源中加深加廣學習,若是外語能力優秀,更能夠到國外的網路資源挖寶進階,學習的管道更為多元寬廣,真正成為主動自主的學習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