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窮縣、偏鄉、弱勢、隔代教養…等現實,或許是屏東縣的教育劣勢,但這個位在國境之南的大縣,有著創新堅持的教育團隊,以自然生態、原鄉文化、體育培訓等重點,為每個學生找到最適合的發展舞台,透過熱血教師與教練,燃起學生學習與向上的動能,點亮孩子未來的人生路途!

 

屏東縣的教育現場正在翻轉,各校盤點資源,發展出人文、生態、部落學歷、原民音樂與藝術、天文聯盟、海洋、童玩、客庄文化…等特色教育,帶給學生最不一樣的成長歷程!一個個蛻變成長的故事,不斷地透過不同主題、不同面貌,在屏東縣的教育現場以現在進行式的速度發生著!

 

在九月二十二日出爐的一五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中,屏東縣餉潭國小與恆春國小從全國三十九所入圍學校脫穎而出,榮獲一金一銀!餉潭國小校園周邊繁茂繁生長著原生種植物,成為學習最佳資源,更促成校園外來種探索主軸課程「角鴞領航-餉潭樂活派對」;恆春國小以「彈月琴,唱歌謠」為主題,發展出「師說心語」軸心課程,孩子跟隨著長輩傳唱恆春民謠,讓在地動人的風土民情代代延續!

 

三級五區培訓 打造體育大縣

在屏東縣總體預算中,超過一半投注於教育,縣長潘孟安強調,教育是點亮孩子未來的最佳管道,更是屏東縣施政的重點!在棒球、排球、舉重、拳擊、相撲等體育項目中,屏東縣的孩子一向表現突出,永遠不乏具備潛力的體育種子,在過去卻因為被他縣看好挖角而必須遠離家人與家鄉,在苦練養成的歷程中備感艱辛,潘孟安期待「人才留縣」,積極找人、找錢、找資源,重點發展體育,讓選手留在屏東成長,從國小開始啟動長程培育計畫,為屏東找回過往體育大縣的光榮。

 

屏東縣教育處已啟動「三級五區體育人培訓」政策,瞄準十六項重點運動目,以屏北區、屏東區、潮州區、東港區、屏南區五個視導區為基礎,依各區特色運動發展,選定扶植國小-國中-高中職三級體育重點發展學校,例如大同高中的舉重,以及從國小至高中的男女排球培育學校。屏東縣並將培育選手的理念延伸至縣內大專院校,例如拳擊運動,不僅在崇文、里港與九如國中,以及內埔農工重點培育,屏東縣更輔導學生就近銜接就讀美和科技大學及大仁科技大學。

 

投注經費人力 關鍵資源到位

屏東縣教育處長王慧蘭分享,發展體育教育須要長期的經費支持,屏東縣特別設置地方體育發展基金,並爭取中央部會經費、企業贊助,例如攜手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以屏北區公益園區作為棒球夢想基地,並認養大平國小和玉田國小棒球隊。為了發揚體育精神、讓屏東孩子的努力被看見,教育局特別在臉書成立「PingTung‧汗水的重量」體育社團,分享在豔陽下苦練的動人故事,也號召更多人支持小將們的努力。

 

經過體育的團隊生活洗禮,透過教練如父如母的引導,一個個奮力向上的屏東孩子扭轉命運,為了夢想而堅持著!為了讓選手擁有更好的訓練,屏東縣特別著重體育師資,增加遴聘優秀運動教練,今年聘任63名運動教練投入培訓輔導行列,例如棒球就延攬優秀教練在里港國中、復興國小等十所國中小學深耕,新聘的舉重教練則在泰武與枋寮國中重點經營,而曾經在二○○○年雪梨奧運舉重勇奪銅牌的屏東之光郭羿含,也在今年聘任為專任運動教練,培育屏東未來的舉重新秀。

 

領先全國 落實原住民族實驗教育

在原住民族實驗教育上,屏東縣領先全國,首創「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並獲得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辦理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自本學年度起,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啟動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結合地方耆老與校內教師,研發出全國第一套原住民族教材,在低年級及幼兒園課堂中全面使用,透過國語、數學、英語及民族教育等課程,深入原住民生活與文化內涵;曾在八八風災中受創重建後的長榮百合國小,則打破班級限制,採行創新的「小家制度」混齡學習方式,帶孩子共學互助,領導學生以族群文化為主體多元發展。

 

每個孩子皆是獨特的個體,教育應該不一樣!屏東縣透過社群、工作坊、研習…等方式,激起教師創新執教的熱情,備妥綠能、桌遊、程式應用等各式數位科技教學工具,在教學現場發揮即戰力,更透過教師社群、共同備課、典範觀摩等,讓教師經驗交流共享傳承。

 

每一天每一個屏東的孩子在校園中自在學習、累積自信,在自然生態與人文傳統中,接續在地特色內涵,在體育團隊中,學習堅持與團隊合作,在原住民族實驗學校中,深入族群文化精髓,以有才有德的未來人才之姿站上專屬舞台,堅定地朝向成長之路大步邁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