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全球氣候與環境變遷日益劇烈,各國聚焦節能減碳、發展新興替代能源,世界公民的綠能、環保、低碳意識逐漸提升,各種能源產業興起,綠領人才也成為就業市場新寵,其實,只要在現有的專業領域中加入綠色思維,不論是白領或是藍領,人人都有機會升級成為綠領人才,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由於氣候變遷、能源枯竭匱乏、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等困境,守護地球成為全球共識,聯合國早在1992年就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以全新的減碳概念呼籲各國響應,1997年京都議定書再度倡議,卻因為缺乏法律約束力,全球減碳行動持續停滯,直到2015年巴黎協定才有了較大的突破,與會各國自行評估後申報可減碳的目標,齊力控制暖化在2C以內而努力。

 

太陽能風力領銜 新興能源倍增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能源經濟研究部經謝志強指出,為了幫助地球降溫減排,自本世紀初以來,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紛紛投入再生能源應用,2007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風暴下,各國為了刺激經濟大量投入再生能源發展,也促進綠色就業興起,讓再生能源進入成長期階段。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2016年的報告中顯示,傳統水力與太陽光電、風力、生質能等新興再生能源,自20002014年成長一倍以上,其中新興再生能源成長五倍以上,尤以風力成長最為顯著快速。

 

在全球的新興能源中,太陽光電與風力的裝置容量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未來的持續發展可期,生質能源因為與糧爭地與民爭食的爭議,歐洲已經慢慢限制其發展上限,除非出現重大技術突破,否則近期發展仍受侷限,其他氫能燃料電池、小水力、地熱、潮汐等技術發展都尚未成熟,成本競爭力不足,尚須要一段開發期。

 

謝志強預見,在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新興能源崛起,發電總量發展起來後,整體產業鏈將包括發電端需求、儲能、智慧電網等眾多配套,例如須要電網進行供應與傳輸、與傳統能源進行結合等需求,而未來風力裝置在陸地上建滿後,終將往深海領域發展,浮動式等新興技術將不斷衍生。新興能源產業未來的發展,勢必朝向技術突破、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等面向進展。

 

全球810萬名綠色就業人口

隨著新興能源的興起,綠色就業機會也越來越多。在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2016年的報告中顯示,2015年全球從事再生能源產業的綠色就業人口共有810萬人,其中最主要集中於太陽光電產業,包括中國、歐洲、美國、巴西等國都有可觀的從業人口。

 

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國際勞動組織(ILO)的廣義定義中,只要是對於維護或是恢復環境品質有貢獻的產品或服務,皆統稱為綠色就業(Green Job),因此,綠領人才不僅侷限於從事新興能源相關產業與綠建築,也包含傳統農業、服務業、製造業、營造等產業中,從事研發、管理、會計、設計等工作的人才。

 

謝志強強調,傳統人才只要在工作中融入綠色思維,就能夠成為綠領人才,例如是一位會安裝、維修太陽能板的水電工,或是把環境汙染成本納入會計科目的會計人員,都可以稱為是綠領人才。甚至是閒置或失業的人才,都可以透過教育訓練投入綠色就業市場,是未來台灣很有機會發展的方向。以美國的綠領人才為例,有高達38%是從事建築工作,就是因為美國輔導失業建築勞工,讓他們具備綠色知識,投入綠建築興建,達成傳統人才升級轉型、提升節能減碳建築的雙贏目標。

 

產官學研合作 培育綠領人才

在培育綠領人才方面,能源局與教育部等政府機關曾經推動「跨領域綠色科技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包括綠色會計、建築、能源、化學、設計等領域,許多大學也都設有新興能源相關單位培育綠領人才,例如清華大學設有低碳能源研究中心、成功大學設有綠色能源電子研究中心,結合相關科系的教師,開設綠色與低碳能源相關課程,或是透過通識教育課程宣導新興能源。

 

此外,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綠基會)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等單位都會開設定期課程,為企業或政府單位培養能源管理人才,例如「政府機關學校能源管理與節能技術服務計畫」主管實務研習班、企業能源管理系統建置實務課程(基礎與進階課程);工研院產業學院也致力於太陽光電、再生能源人才培育,例如開設太陽光電整合智慧綠建築實務應用、太陽光電系統規劃、設計及安裝實作訓練等課程。

 

在綠領人才的培育上,產官學研可以攜手並進,能源局、環保署等政府單位透過法令規範創造綠色就業機會,教育部與勞動部共同整合出綠領人才培育機制,並學習美國能源部設立的綠能平台模式,除了介紹綠色人才,也加入產業的力量,提供企業實習機會,法人機關與學校擁有專業師資,透過承接政府計畫為企業進行教育訓練、培育更多綠領人才。

 

師法國際經驗 推動綠色就業

在廢核的確定方向下,未來台灣在太陽光電與風力勢將持續增加裝置容量,在國內市場後端運作維修產業相當有潛力。而過去台灣發展生質能源始終受限於農業資源有限,謝志強建議,可以參考日本的做法,盤點在地的生物資源與利用率,努力實現生物資源利用極大化,發展出的區域型生物質資源再利用模式,例如農村稻桿稻梗再利用,或是食品廠有機廢物轉變為生質資源,透過沼氣發電等方式供應鄰近居民使用,以小規模、因地制宜的模式運作。

 

近期IEK能源經濟研究部向能源局建議仿效美國經驗,催生了「產業中小能源用戶節能推廣計畫」,委託綠基會執行,並設立中小能源用戶節能診斷服務中心(EDC),集結台大、台科大、虎尾科大、崑山科大等11間大學、31位教師、89位學生,經過培訓後,未來老師帶領學生到中小用戶商家進行節能診斷,以各式量測工具為商家的空調、照明、冷凍設備進行節能健檢,培養學生做中學的紮實能力,成為未來新興能源的潛在綠領人才。

 

謝志強認為,「台灣未來要發展綠色就業,最重要是綠色永續的氛圍的養成、文化的改變,短期就是透過法令,如此軟硬兼施就會帶動需求!」例如美國紐約市自201571日起正式禁用保麗龍,法國將從2017年開始全面禁用塑膠袋,隨著相關政策實施,新興永續材料、經濟模式就會產生!

 

BOX

謝志強

現職: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能源經濟研究部經理 

學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 of California)化工與環工碩士畢

經歷: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能源與資源領域產業分析師

美國加州大學環境研究與技術中心(CE-CERT)生質能源領域技術開發研究員

中興大學  空污及氣膠實驗室研究員

 

@延伸閱讀:

陳彥 (2015)氣候變化與綠色轉型。中國:金城出版社

羅同勛(2013)「綠領人才」新趨勢 台灣經濟研究院《能源報導》雜誌

麥可.伍汀卡洛琳.魯卡斯(2014)綠色經濟:綠色全球宣言-讓經濟回到升斗小民手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