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紅又癢 影響身心健康
非類固醇藥膏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趨勢
時序進入九月,也就是俗稱秋老虎發威的季節,在這高溫悶濕的氣候,您家的寶貝小手小腳總是遍布紅疹又搔癢難耐?小心,這很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兆!
小標-10%-20%兒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病,盛行率在兒童約為10~20%、在成人約為1~3%,好發季節在於夏冬兩季。此病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過敏性發炎疾病,其特徵包括皮膚會癢因而引起搔抓、皮膚乾燥、對環境的刺激物敏感,皮膚外觀的濕疹變化如紅疹、流組織液、皮膚增厚等。
皮膚上因搔癢抓破的傷口常引起細菌感染、毛囊炎、膿痂疹,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不可不慎。
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林于粲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四肢關節處、臉頰、頸部、眼睛四周及嘴巴四周等處的皮膚,患者本身或家族成員常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病,如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此病通常一歲以前開始發病,病情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善,約一半的患者在青春期之後會痊癒。
小標-體質與過敏源 引發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原因相當複雜,共分有三大類,首先是來自遺傳體質,主要是由於先天遺傳的基因有導致過敏的傾向,使患者的免疫系統在接觸到外在環境的過敏原或刺激物之後,會引發皮膚的過敏性發炎反應。
第二個發病原因是過敏源與刺激物,刺激物例如汗水,此類病患即應保持肌膚乾爽,避免汗水刺激皮膚造成搔癢。夏天應避免流汗,汗水要盡快擦掉或洗掉。過敏原則包括食物及塵螨,通常在三歲以前幼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如牛奶、蛋白、蛋黃、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這類食物過敏的情形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善或消失。
小標-改善居家衛生 拒絕過敏原
到了三歲以後,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過敏原則是塵蟎與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這兩種過敏原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一直持續與反覆惡化,多年不易痊癒。林于粲醫師建議,此類病患的家長須特別注意居家環境控制,可每週以60度的熱水清洗寢具用品,或曬太陽達到殺菌目的。此外家中應避免使用地毯、窗簾、布沙發,可改用磁磚、百葉窗及其他材質的沙發。
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三個原因是患者皮膚保持水分的功能喪失,水分從表皮散失,造成乾燥搔癢,此類型的病患皮膚又乾燥又敏感,林于粲醫師建議最好用清水或中性低敏感的清潔用品來清潔皮膚,平日可以塗抹凡士林或中性低敏感的乳液或乳霜來保持皮膚水份,避免皮膚乾燥。
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照顧,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觸過敏原與刺激物。由於幼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因此,副食品最好在嬰兒六個月大以後再添加,而且兩歲之前應避免接觸各種食物過敏原,如牛奶、蛋白、蛋黃、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嬰兒應使用母奶或水解蛋白低過敏奶粉餵食。
小標-非類固醇藥物 患者新福音
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治療,主要是針對皮膚發炎的地方塗抹抗發炎藥物,包括類固醇藥膏以及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藥膏。一般而言,頭頸部的肌膚較薄較脆弱,較不建議使用類固醇藥物,以防造成血管擴張、皮膚萎縮等副作用。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劑藥膏,是近年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藥物的重大進展,它僅選擇性的抑制免疫系統的T細胞製造細胞激素,無明顯副作用,不會造成皮膚萎縮。
新一代的非類固醇藥物成分為tacrolimus及pimecrolimus,適用於成人及孩童,治療效果近似於中效型類固醇藥膏。因此,此類藥物適用於對類固醇藥膏效果不佳、不願使用類固醇、或頭頸部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此外,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以及止癢藥膏,可以減輕患者的癢感,以避免異位性皮膚炎愈抓愈嚴重的惡性循環。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常因症狀發作,甚至發生半夜搔癢難眠的狀況,影響小朋友及家人生活品質及學習效果,許多孩童更因身上的紅腫抓痕造成人際疏離、自我封閉等社交困境,其心理影響有時更甚於不適症狀。建議您帶家中小朋友至醫院抽血檢驗過敏源,並且求診於皮膚科或小兒過敏科,讓專業的醫療陪伴您與孩子走過這一段成長的歷程,透過非類固醇藥品的協助與醫療,平和的與異位性皮膚炎共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