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健走一族
健康萬步走 身心一級棒
缺乏運動的解決方案其實就在人類的雙腿!走路對於人們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也是最原始的移動方式,近來健走風暢行,帶動計步器、健走鞋熱銷,萬步走更成為一種新生活運動,秋涼時分正適合走入戶外,走出健康與快樂的人生。
小標~健走是完美的運動
人類的老化起源於雙腿,因此適當的運動延緩老化已是共識,飯後散步以及清晨慢跑曾被視為是健康的積極方法,但越來越多醫師專家發現,健走才是最完美的運動,而它也已經成為全世界運動人口最多的有氧運動。
健走的速度介於漫步與跑步間,不若散步般悠閒,可達到運動健身目的,卻沒有慢跑對關節的衝擊,安全又有效益,且適合各個年齡層的民眾,是許多慢性病或運動傷害的患者的健康契機。健走開始成為醫界與企業、媒體大力推廣的健身活動,而包括希望基金會與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等都陸續舉辦「環島健走」、「百萬聚樂步」、「社區健走教室」等活動,有系統的教導民眾正確健走方法並且培訓健走指導員,散播健走種籽。
小標~正確健走 步出優質身心
也許有的人會小覷健走的運動量與健康效益,事實上,這個安全、有效、方便又經濟的增氧運動被視為完美不是沒有原因,它不但執行容易,可增強肌力、柔軟度與關節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免疫系統,還能進一步預防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關節炎、背痛等慢性病,健走後產生的腦啡(endophine)更是對抗失眠、憂鬱、焦慮的良藥。
開走前,記得先備妥一雙舒適的運動鞋、棉質衣或排汗衣、一條毛巾,以及一瓶水,就可以輕鬆開啟健走生活。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黃薰隆秘書長表示,與其它運動一樣,開走前的暖身操很重要,可先花4到6分鐘進行肌肉與關節的活動伸展,將每個動作重複4到8拍。
小標~持續規律的走出健康人生
健走的路線以漸近式為主,一開始走慢一點、短一點的距離都無妨,讓身體適應一定的運動量後再加強。在健走初期最好先熟悉路線,不要讓自己感到過度疲累,持續規律的走下去絕對比一曝十寒要來的有效益。初學者可以選擇平坦地面的快走路線開始,地面為跑道或泥土地,可減少快速健走的衝擊,社區公園等交通方便又有許多人共同運動的場所,會是初學者最佳的入門場地。如果有心臟病、氣喘膝關節疼痛的患者,也應量力而為,不須刻意講究速度與距離,可以較輕鬆的方式健走。
走過初學者的熟悉階段,標準的健走計畫為每周至少三天、路線以全長約3公里、半小時內可完成的距離為主,如果希望藉由健走進行減重,每次最好健走超過20分鐘,因為身體脂肪會從運動後20~30分鐘開始燃燒。想要強化肌力,可以行走緩角度爬坡,進行強化腿部肌力的訓練,不過要注意下坡時速度一定要放慢。另一種間歇路線則可選擇一處有坡度與平地的地區交替進行,完成較高強度的心肺訓練。無法集中時間健走的忙錄族群,則可以考慮隨身攜帶計步器,在日常生活中多走路、多爬樓梯,隨時累積步行數字,漸近朝向每日1萬步的目標邁進。
小標~抬頭挺胸 跨大步伐
健走首先要抬下巴、雙眼平視、肩膀放鬆、收小腹,行進間跨大步伐、後腳跟先著地,再讓腳底、腳趾著地,再以腳趾用力跨以步伐,跨步時一定要抬頭挺胸、伸直脊椎與頸部,雙臂快速度有節奏的在身體兩側擺動,向上擺動到與肩同高,肘關節自然彎曲為約90度,手指放鬆呈半握拳狀。行進的速度以舒適敏捷為標準,而希望基金會則提供28字健走口訣,「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走。」
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黃薰隆秘書長表示,不論在何種天氣下健走,水份的補充都很重要,健走前後都要喝水,而在健走過程中也可以隨時補充水份,可以隨身攜帶腰掛式的水瓶適時解渴。經過了大步向前的半小時健走後,最後的步驟~緩和收操也不可少,它可協助血液送回心臟,並經由伸展進行體內的乳酸代謝。可順序進行原地踏步、放鬆膝關節、以及背肌、腹肌、大腿、脛骨前肌等伸展。
小標~專業指導員散播健走種籽
如果不想要自己健走,除了找三五好友共同從事之外,也可以參與各地的健走教室,從基礎學好健走技巧。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曾在台南關廟、大安森林公園與中正紀念堂等各地舉辦健走教室,並與大安區健康營造中心共同主辦社區健走種子教練活動,在10天的實習課程中,教授正確健走技巧、避免運動傷害,保護關節安全等,學員未來都將成為社區健走的推廣尖兵。目前健走教練認證制也已上路,採取定期換證檢核的嚴格標準,這群經由認證的健走指導員將成為健走教育的種籽。
黃薰隆表示,健走是溫和卻有效益的運動,許多常年苦於腰酸背痛的婆婆媽媽族,上了幾堂健走課程後,因為健走時要求的抬頭挺胸,不但自動矯正了原本不正確的彎腰駝背,酸痛也都自然的不藥而癒,而學員們在課堂上互相激勵、彼此監督也是健走活動中的另一項無形資源。
小標~親山健走 步入自然
如果在平地健走已經無法滿足你的運動渴望,親山健走享受上下坡的地勢起伏可以列入下階段目標,各地的健行步道等待足跡蒞臨。中華民國健身運動協會提醒,假日從事親山健走須時較長,天候變化要納入出遊計畫中,注意防曬、防風、防雨與充足的飲水。
從事親山健走前,可以先在有坡度的公園或室內樓梯練習,先鍛鍊腿力,就能減少實際上山下山時的關節負荷。登山上坡時要將重心向前,也可用拐杖、樹枝或雨傘等輔助,避免用關節硬撐造成磨損與壓力,下坡時則將重心微微向後,放慢速度,利用腿力保持隨時可暫停的狀態,不要因為下坡而迅速加快速度,會讓關節承受更大的衝集傷害。下坡時也可分段進行,放慢速度走一段休息一下。從事親山健走時也須要保持抬頭挺胸,並將身體中心線向上拉抬,可以同時保護脊椎與關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