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攀岩運動風潮
挑戰自我極限 師法自然規律
想要像阿湯哥一樣,在電影「不可能的任務」中大展如同蜘蛛人般的巧技,呈現人岩合一的最高境界嗎?攀岩就是最好的答案!結合體能、技巧、膽識、毅力、腦力、團隊精神等綜合技能的攀岩是您今生不能錯過的運動。
石上之舞~攀岩運動
攀岩活動在國外已經風行多年,而它的源起與登山活動大有關係。由於國外登山者為了挑戰冰封禿岩的攻頂目標,在登山技法外,又發展出攀岩的活動。基於對攀岩活動的熱愛,歐美人士更賦予它一個很優美的別名「石上之舞」(Dancing on the Rock)。攀岩活動最近幾年在台灣也開始萌芽,而各級學校與各城市公園內的攀岩場地,更提醒了大家攀岩活動的風行,各大人工岩場與自然岩場如北投岩場、大砲岩場更是成為玩家出沒的據點。
推廣攀岩運動多年的台北市攀岩運動協會總教練馬克表示,從事攀岩運動沒有年齡、性別的限制,只要參加14小時的初級攀岩訓練,通過安檢卡(Belay Safety Check Card)的測驗,就可以成為一個攀岩者,與同伴挑戰各大岩場。天然岩場因為充滿較多不確定性,包括天候與落石、地形限制等,僅適合中高階的攀岩高手。一般民眾若是沒有通過安檢卡的測驗,就只能在人工岩場三公尺以下的區域練習抱石,也就是進行左右橫渡。當然,足夠的訓練、遵守規範加上充足的裝備,還有與隊友的信賴默契,是攀岩安全的要件。
上攀下攀靠耐力膽識
許多初學者由於以上攀為目標,奮力向上看、往上爬,因此免不了前臂酸疼的狀況,事實上,上攀時手與腳的重點應為4比6,地盤踩穩,注重腳部的穩固才是要點,在抓踩之間,身體的雙手雙腳與岩石之間共有四個支點,也就意味著四個機會點,攀岩者可以在點線面形成的空間尋找新支點。完成上攀並不代表可以喘口氣,下攀其實比上攀難度更高,需要5分手力4分腳力,更重要的是1分膽量,突破心中懼高畏墜的想法。
許多攀岩者一但踏入此領域,便會不可自己的沉迷於此,但是馬克提醒,不論再喜歡攀岩活動,都不建議天天進行,須要以攀一休一的隔天進行方式,以免造成身體上的傷害,例如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就是肌肉、韌帶拉傷,一但受傷,就必須休息半個月,不能從事攀岩活動。
訓練裝備默契 缺一不可
攀岩活動通常以兩人一組,形成climber(攀爬者)與belayer(確保者)的繩伴組合,藉由一條繩索的連結,塑造銳角三角形的安全確保角度,而確保器(俗稱豬鼻子ATC)與繩索形成的S狀轉折,使得在下方的確保者可以雙手支撐起十倍的重量,也就是確保者只須用10公斤的力量即可支撐100公斤重,這也正可說明裝備的重要。
攀岩的裝備包括攀登鞋、快釦、掛鉤、坐袋、鑿釘、岩鎚、確保器、、、等,而除了確保安全的裝備外,合宜的穿著更會助您輕鬆完攀,馬克建議,以排汗透氣佳的萊卡布料最適合,此外,缺乏延展性的牛仔衣料並不適合攀岩運動,長袖長褲可以防曬防蟲,很適合在挑戰天然岩場時使用。
訓練身心靈 激發意志力
人類本就有攀爬的本能與欲望,而攀岩活動則是將參與者的潛力發揮出來,訓練有素的攀岩者可發揮驚人的肌耐力、指握力、柔軟度、爆發力、平衡感與協調性。攀岩運動中的團隊意識訓練,對於參與者的人際關係更是有絕佳的幫助,許多親子、朋友、情侶更是透過攀岩體會更深的互動默契。
在上攀下攀全神貫注的攀爬過程中,可以放空世俗一切紛擾,對於激發潛能、釋放壓力、集中思考力、突破恐懼障礙等心理層面助益不小,攀岩早已超脫運動與遊戲的範疇。也因此,近幾年更有不少企業團體將攀岩活動納入教育訓練課程中,期以創造更積極有鬥志的工作團隊。
目前台灣已經有許多室內外人工岩場,適合全家前往舒展筋骨,更可以在互動中培養親子感情,請您今天就加入攀爬一族的行列。
box
攀岩資訊站
台北市攀岩運動協會www.pa.org.tw
人工岩場
 台北青少年活動中心Y17
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1段17號9樓
(02)23432388#8902
 北投岩場
台北市石牌路一段39巷100號2樓
(02)2828-7660
 新店檳榔路岩場
新店檳榔路 底,北二高橋下
 永和福和橋岩場
永和福和橋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