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生於新竹縣湖口鄉,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是六口之家的老么,由於父母皆是客家人,家人之間都是以海陸腔客家話互動溝通。在張上淳的理解詮釋中,客家文化具備吃苦耐勞、打拼、硬頸等大眾認知的特質,而他從求學到研究、行醫、防疫的歷程中,一路將客家精神落實在認真學習、努力研究、盡心照顧病患、守護全民健康!

 

發揮客家精神 投入冷門感染科

張上淳在課業上始終優異,建國中學畢業後考取台大醫學系,之後更取得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他在擔任內科總住院醫師時,曾贏得「Best Resident」﹙最佳住院醫師﹚肯定,在選擇內科下的次專科時,卻投入了冷門領域感染科。當時台大醫學院、醫院的感染科,只有年逾六十的感染界大老謝維銓教授獨撐,師生之間有著30年的人才斷層。他笑著回憶往事,「感染科是當時沒有人要選的科別,我的投入就像是客家先民拓墾的精神吧!」

 

在研究領域,張上淳也一再扮演拓荒者的角色,例如率先發表台灣地區各種常見臨床致病菌對各種抗生素抗藥性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並統合眾多醫學中心臨床分離菌株的抗藥性資料,呼籲各界重視抗生素導致抗藥性升高的議題。1980年代,愛滋病曾被稱為「世紀黑死病」,張上淳又投入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領域,進行愛滋病及相關致病菌感染的研究,瞭解我國愛滋病患結核菌感染的臨床表現診斷及預後,更主導成立台大醫院愛滋病防治中心、擔任愛滋病學會理事長長達8年。

 

將交付任務做好 頻獲多元肯定

當年的感染科菜鳥,早已成為我國感染病學權威,張上淳持續推動院內感染管控,擔任衛生署感染諮詢小組召集人時,將醫院評鑑感染管制從內科中獨立,在台大醫院副院長任內積極預防結核病、設立負壓隔離病房、密切監控疫調。正因為種種超前部署奠定我國防疫基礎,在過往的18年來,從SARSH1N1新型流感到新冠肺炎,張上淳為台灣打了3次防疫戰,成為防疫英雄。他更曾獲頒行政院抗煞有功人員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防疫貢獻獎、台大教學優良獎、台大醫院傑出研究貢獻獎……等,面對眾多肯定,他謙遜地笑著說,自己就是將每個交付的任務努力做好!

 

2021年全球仍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霾,張上淳直言,每一次疫情爆發就有如學教訓的歷程,對於未來的台灣防疫醫學,他期待政府積極投入專業人力培養、平時抗疫備戰,他也希望新世代菁英投入感染科,接棒守護全民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