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技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與生活改善的原動力!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持續致力於推動科教發展與國際合作,傳播最新科學、技術知識,提升全民全齡的科學素養,並善用全球17個駐外科技組進行國際科研交流,持續培育一流人才,推升我國科技國力,帶動產業升級發展!

 

推動科教發展 讓科技貼近生活

科教發展與國際合作為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以下簡稱科國司)的兩大重點業務,在科教發展上,科國司針對不同年齡推廣科普教育,舉辦「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臺灣科普環島列車」等眾多活動,讓科技更貼近台灣人的生活。

 

科國司司長褚志鵬舉例,針對國小學童,聚焦在養成實事求是、實驗、驗證、查證等科學判斷力與素養;期許提升國高中生對於科學的熱忱,啟發致力於科學研究學習的動力;對於大學生、研究生、年輕教授等,提供更多科普資源,達到觸類旁通的效益;幫助一般民眾多元接觸科學求知過程、提升科學判斷的能力。女性與偏鄉也是科國司推廣科普教育的重點,例如去年即舉辦「211國際女性科學日」系列活動,透過影片展現傑出女科學家投入科研的動人身影。

 

圖文X互動X實作 行銷與時俱進

在推廣科普教育的創意上,科國司的行銷模式與時俱進,例如科普網站「科技大觀園」於20081月正式上線,結合圖片、圖像與互動等元素,累計超過42百萬瀏覽人次,科國司並經營臉書粉絲頁、IG等社群平台,成立LINE@生活圈(@moststv)、設立YouTube專屬頻道置放科普影片。褚志鵬進一步分享,科技大觀園在去年首次踏進校園,深入60所國高中職,以校園圖文展覽的形式舉辦「科普圖文校園巡迴展」,提供趣味科普圖文展覽品,吸引超過1.3萬人次參觀。

 

2018年起,科國司推動主題科學日,紀念科學史上重大事件,例如2018 年聚焦「IC60」,彰顯我國IC強國的實力;2019年則陸續舉辦包括登月50、時空扭曲100年及化學元素週期表150年等主題活動,向全球偉大的科學家致敬;去年「雷射60」活動因應疫情轉為舉辦系列線上展覽,還在PaGamO平台祭出線上電競,吸引10萬人次學生參與,體驗雷射科學解答任務的樂趣。

 

為了讓各地民眾都能接觸科普新知,去年科技部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辦理為期4天的「2020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活動,共停靠16 個縣市及26 個車站,全臺各地的學童身處在火車站及行進的火車中,體驗各種科學實驗活動。

 

善用科技優勢 推動國際合作

我國在醫材、AI 應用、電子光電、智慧機械等技術上,有著傲視全球的科技能量,並積極在各個科技領域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褚志鵬指出,科技部目前在全球設有17個駐外科技組,包括歐洲5個、美洲6個與亞洲6據點,並配合新南向政策,以東南亞國家為重點設立12個海外科研中心。

 

在國際合作策略上,科國司與東南亞各國採行技術輸出的方式,聚焦於公共衛生、地震、防災、永續發展等領域,善用前瞻科技優勢為我國產業在地布局;與歐美科技大國的互動則嚴選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醫及精準醫療、資安及網路建設、前瞻半導體、衛星及太空、亞洲.矽谷等七項重點領域,重點合作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新加坡、澳洲、法國、德國、荷蘭及比利時等10國。而量子電腦、衛星發射、AI人工智慧、黑洞……等領域,也都是未來科國司推動國際合作的重點領域。

 

融會數位與溫度 虛實整合交流

在進行科研時,人員的交流與人員培育是兩大關鍵,包括選送國內人才至海外培訓,以及延攬國際人才來臺交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中,科技部仍將持續補助國內人才赴國外交流合作及延攬國際人才來臺,並祭出彈性措施,例如千里馬學員可以展延一年出國;研究生出席國際會議、國內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改採視訊或數位進行;為我國延攬的國際人才可在國外以視訊異地方式,持續進行科技研究計畫或特殊領域教學。褚志鵬強調,未來更將融合數位科技與人際互動溫度,走向虛實整合創新發展。

 

在交流補助及人才延攬面向,科國司持續祭出補助博士生與博士後研究人員(千里馬計畫)、任務導向型團隊赴國外研習(龍門計畫)、學者提昇國際影響力(拋光計畫)、海外人才橋接方案(LIFT)等,為了促進人才國際移動,今年將持續推動上述三項計畫,拓展我國科研人才國際視野,引進先進國家科技新知。

 

展望未來,科國司將深耕科普教育,培育未來的科研生力軍,更將善用臺灣科技防疫有成的優勢,向世界行銷我國的科技實力,更有助於延攬國際優秀科研人才來臺,持續推動國際合作,強化科技外交,帶動我國創新能量,提升國際影響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