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世代的人才多學多能、溫暖有愛,學習場域跨出教室與都會,台科大就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持續帶領學生深入偏鄉、跨域合作、貢獻所學!因為過往累積的好口碑,在學生之間形成一股強大的吸引力,機械系三年級彭俊達、設計系三年級吳祐豪與營建系三年級陳欣瑜就在今年暑假加入行動工程師的行列,深入宜蘭偏鄉部落,在服務中接地氣、在互動中學習成長!

 

魚菜共生系統 團隊合作拚應變

彭俊達在四季部落的四季國小擔任英語教學營隊的英語老師、在東岳部落的東澳國小打造魚菜共生系統,在與部落小學生的互動過程中,體驗孩子們的天真無邪。第一天抵達部落,看到孩子們在孩子王的帶領下攻占屋頂,在屋頂上跑來跑去,有別於都會的生活畫面讓他印象深刻!

 

台科大團隊的目標是將東澳國小原有的魚池改造為魚菜共生系統,學生不斷學習水過濾的方法、種植植物選擇、系統結構規劃等知識,施工過程更是充滿變數與突發狀況。彭俊達回憶,最大的挑戰就是裝設鐵架,原本以為妥當的鐵架卻不夠牢固,無法支撐兩百公斤水桶的重量,大家趕緊找資料、找資源,啟動新的設計規劃,加強鐵架結構,在過程中實踐團隊合作與緊急應變的能力。

 

為了要帶給部落最好的服務,小組成員必須擬訂計畫、討論凝聚共識,組員來自機械、電子系,還有印尼外籍生,在溝通上必須跨專業、跨國文化,加速學習成長,彭俊達分享,「我發現自己在團隊中勇於發表意見,但是遇到不同意見就會漸漸降低自信,未來希望強化對於自己的信心,在團隊溝通中更加分!」

 

水質田野調查 貼近居民日常

設計系三年級吳祐豪則進入四季部落,為了部落的飲用水質進行田野調查、取水檢測,也透過實作,為四季國小的學生展示過濾水的原理與裝置。身為外地的陌生人,大家一開始在進行田野調查就卡關了!吳祐豪笑著說,「我們必須拜訪部落居民,但是在地人不認識我們,互動對話意願不高。」

 

村長特別為台科大師生舉辦一場餐會,向村民介紹計畫,餐會後還會帶著大家造訪雜貨店等當地居民活動的據點,逐漸拉近距離,這整個過程令吳祐豪感動又感謝!他也開始試著用貼近當地居民的主題開啟對話,例如關心雜貨店阿姨銷售的商品、村民日常生活,終於讓大家接受,也願意多聊多談,讓田野調查資料更豐富!

 

在教授的帶領下,大家爬上山區,汲取山泉水,分析、了解水質,之後應用寶特瓶以活性碳、石英砂與棉花等濾材,開始製作簡易的過濾器材,也讓四季國小的學生理解過濾水的原理,成功傳達實用的知識!

 

改建瞭望台 學以致用拚實踐

在四季國小校園內,營建系三年級陳欣瑜的任務是改建校內的瞭望台,首先將腐蝕的樓梯拆除、裝設攀爬網,還在部落中就地取材,將竹子剖半、鋸短,由在地的孩子彩繪竹片,在瞭望台周圍製成竹片門簾裝飾,完成了兼具遊憩與美觀功能的全新特色設施!

 

陳欣瑜在四季國小第一次實現課本中的知識,體會到學以致用,才發現實際應用與在教室學習、想像大不同!「光是拆除樓梯卡榫就是一大挑戰,階梯木頭腐蝕嚴重、釘子斷掉半截……等狀況不斷,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一一克服,當樓梯終於拆除下來的那一刻,真的超級感動!」

 

在服務的過程中,陳欣瑜發揮營建專業,聚焦在攀爬網的裝設細節,機械系的組員應用工具使用專長,讓施工過程更順暢,還有學長姊輔導與明新科大碩士生幫助。當組員們在進行工作時,村民跟小朋友都帶著期待的眼神關注,全新的瞭望台落成啟用後,除了成為小朋友爬上爬下、瞭望的新據點,也有村民會在攀爬網上午睡,讓組員們覺得既開心又有成就感,因為自己的努力為當地居民帶來實用的功能!

 

一批又一批的行動工程師,走出教室、走進偏鄉,貢獻所學、服務部落,將課本的知識轉化為務實應用,更學習到團隊合作、溝通互動、解決問題……等多元能力,成為溫暖又接地氣的未來人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