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台灣地區平均每年有二千多毫米的雨量,卻因為地理位置與地形等因素,名列全球第18大缺水地區,守護水資源成為台灣的國安課題,也成為產業循環經濟的亮點,建越科技就是水資源再利用的產業領頭羊,本期天下雜誌帶領讀者進入綠金商機爆發的現在進行式!

 

近年來每逢冬季、初春,台灣就面臨缺水挑戰,水庫見底的新聞頻頻登上頭條版面!針對水資源的課題,在無法「開源」的現實下,我國環工產業界發展出「節流」對策,透過回收、淨化處理、再利用,留住寶貴的水資源。

 

水資源處理專家 深耕電子領域

以建越科技為例,專業服務包括廢水處理、廢水回收、製程廢液回收、純水處理等領域,尤其專精於科技電子業廢水處理,客戶群包括華邦電、聯電、南亞、美光、力晶…等,更在2014年建置全台第一座TF-LCD面板廠全回收零排放系統。建越科技也在全台完成多項公共工程,包括八里汙水廠設備更新、嘉義縣奮起湖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水質淨化、屏東縣內埔鄉污水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廠…等公共工程。

 

建越科技為崇越集團100%投資的子公司,原本隸屬於崇越科技旗下之事業群,經營團隊深耕科技業廢水處理已有20年的經驗,並在2008年正式創立。建越科技總經理劉博文分享,由於崇越集團長年服務科技業的優勢,建越科技在面板、太陽能、記憶體、晶圓代工等領域的電子工廠完工實績已有超過百件,專業經驗領先業界。

 

尤其在氨氮廢水處理領域,無論以生物處理、吹脫加洗滌塔技術或觸媒方式,建越科技穩坐龍頭地位,而在LSR酸鹼廢水、氫氟酸廢水、CMP(研磨廢水)及有機廢水處理與回收等,也都累積豐富經驗。

 

研發團隊奧援 專業領先業界

電子業的廢水特性複雜,牽涉重金屬、化學藥劑…等細節,為確保回收處理到位,建越科技皆會先進行「大型模型廠(Pilot Plant)試驗」,母公司崇越集團的實驗室與研發團隊提供專業支援,由碩博士專業工程師主責規劃處理流程與藥劑,也拉大建越科技與其他水資源處理公司的領先門檻。

 

2014年建越科技寫下產業紀錄,克服水處理流程、汙泥處理與脫水、結晶與蒸發系統…等挑戰,成功建置全台第一座TF-LCD面板廠全回收零排放系統,每日處理廢水量達兩萬公噸。建越科技也完成許多公共建設實績,目前正進行「桃園機場捷運A7站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工程,水資源回收中心將隱身於地面下方,上方規劃為景觀公園,成為龜山區新市鎮居民休憩運動的最佳去處。

 

為了實現回收再利用,將有限的水資源作最大的運用,針對每個案場,建越科技從工廠廠區各項廢水分流分類為起點,並且對應回收利用的各種需求,規劃後續的處理流程,包括簡單的初級處理(沉澱、沉沙、過濾)、二級處理(生物分解)、三級處理(加化學藥劑沉澱、薄膜)進行固液分離,其中經由薄膜處理後的水即能成為高階需求再利用的水源。

 

薄膜過濾在廢水處理的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近年來更由於大量生產,薄膜的價格越趨親民,降低水處理成本,劉博文預告,再生水與自來水的使用成本將會拉近,未來的應用勢將擴大普及,帶動綠金趨勢!

 

看準循環商機 啟動全方位服務

電子業用水量龐大,一間晶圓廠或面板廠的每日用水量就高達2.5萬公噸,相當於810萬人的民生用水量,再加上極端氣候的挑戰,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勢在必行,已經成為產業的王道,更衍生循環經濟商機!劉博文舉例,台積電在台南科學園區興建3奈米廠並承諾部分使用再生水,將從興建中的永康、安平、仁德三座公有再生水廠、以及台積電在台南園區自設的再生水廠供應,創下我國將再生水運用於高科技製程的首例。

 

我國在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經驗與成果舉世聞名,崇越集團看準循環經濟商機,正在研擬於中部工業區建置八千坪廢棄物處理廠,不只鎖定水資源,更聚焦在空氣與固體廢棄物,可望自陸海空三面進擊,提供客戶從從原料、廢棄物處理、資源回收再利用的Total Solution(全方位解決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