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辦學校的第一天開始,長庚大學秉持創辦人王永慶「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為學生備齊專業、品格與人文素養,為社會培育未來人才,並且緊扣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新科技,以前瞻研究進一步造福人類。

 

民國 76 年,企業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經營理念,創立長庚醫學院,之後陸續增設工程學類及管理學類系所,在民國 86 年改制為「長庚大學」。王永慶辦學堅持「要辦就辦最好的!」長庚大學擁有充裕的經費與資源,持續創新教學、精進研究,打造世界一流的學習環境,跨域整合培育醫學、工程及管理人才。

 

長庚大學創辦人堅持的精神延續至今,每一位長庚的學生享有足夠的學習、研究和活動空間,更享有最豐沛的企業資源,提供實務與管理學習的最佳場域。長庚大學校長包家駒分享,由於與台塑集團、長庚醫療體系的緊密連結,學生透過實習與個案研究提前接軌職場,更在學校的跨域育才資源中,備齊領導、職場倫理、外語、人工智慧、科技…等多元能力,縮短學用落差。

 

投注特色研究 連結國際資源

長期以來,長庚大學以特色領域強化教學與研究、帶動研發能量,陸續成立分子醫學、新興病毒、健康老化、生醫工程與可靠度科學技術等五大校級研究中心,也集合校內資源,聚焦在人工智慧、綠色科技、銀髮族產業、健康資料、放射醫學…等研究領域。正因為紮實的研究基礎,在2018年「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長庚大學在護理領域榮登世界第廿八名,為國內大學領頭羊,在生醫工程領域排名全球第八十七名,在國內各校僅次台大與清大。

 

為了帶進世界同步的教學與研究,長庚大學與美國賓州大學、南加州大學、韋恩州立大學、聖路易大學、威斯康辛(密瓦基)大學攜手跨國雙學位,並連結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合作「國際奈米碩士學位學程」,就讀的國內與國際學生第一年在長庚大學修課,第二年赴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進行研究,畢業後取得兩校碩士學位。長庚大學更創立國際管理學院,採全英文教學,全院廿位學生在大四期間由學校資助至海外策略聯盟學校學習一年,成為具備國際移動力的醫療人才。

 

創新第三學期制 創設AI中心

高效、精準是台塑集團的經營祕訣,這樣的企業管理精神也導入長庚大學的育才中,開展許多創新做法。長庚大學副校長陳君侃舉例,自一○六學年度開始,啟動暑期第三學期跨領域教學,共有九個跨院結合實務與技能的學程、十系參與,學生只要修完規定學分數,就可以在三年內學成畢業,縮短在學期間,提早投入職場,更拆掉科系的圍牆,帶領學生悠遊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瞻產業領域。

 

由於預見人工智慧對於人類的廣泛影響,長庚大學於去年創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結合長庚醫院的臨床大數據、長庚科大及明志科大的研究能量,期待進一步優化醫療流程、醫檢影像判別、預警疾病發生…等面向,以科技造福人類,實現精準醫療、智慧醫療、智慧製造。為了提前培育AI領域人才,長庚大學將於一○九學年度創立「人工智慧學士學位學程」,預計招收廿五位學生,大三期間學生全數赴海外策略聯盟學校學習一年,學習與世界同步的AI專業。

 

專業實務X人格人文 跨領域學習

長庚大學以「勤勞樸實」為校訓,不只期待培養具備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的人才,更注重人格的養成與人文的陶冶,例如通識課程囊括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領域,多元選修課程更要求學生在文學與藝術、哲學與歷史、社會科學領、生命科學、物質科學與數理邏輯等至少選修三個領域,並且注重分組討論發表,帶領學生廣博學習、深度思辨。

 

學校多元的課程,更為學生提供跨域學習的最佳養分,例如生物科技產業學程深化學生在蛋白質製藥領域的專業,臨床試驗學程培育藥物開發與試驗人才,大數據及IoT學程引導長庚人進入資訊科技產業應用領域,高階電路板創意學程成為學生進入印刷電路板產業研發領域的敲門磚!

 

走過三十多個年頭,長庚大學持續育才回饋社會,繳出亮麗成績單,成為教學、研究、產創卓越大學,辦校努力備受肯定,在二○二○QS世界大學中排名第四八四名,並在創校五十年內的QS世界年輕大學排名中,位居七一~八十名!展望未來,更將發揚創辦人王永慶的精神-「勤勞樸實、止於至善、永續經營、奉獻社會」,培育最佳未來人才,與台灣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