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人力矩陣」管理模式
黃瑞仁院長在就讀臺大管院EMBA期間,受到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發,將「人力矩陣」管理模式應用於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透過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將全院兩千名同仁做有彈性、高效率的調度,經過測試階段執行後,各單位同仁都深感應變迅速、有效到位,於是「人力矩陣」管理模式正式運作,之後更因此強化團體戰力、成功防疫。
過去團隊運作的思維,是指派一位主管全權負責,但若牽涉跨部門運作時,僅靠指揮官個人協調各部門十分辛苦,並且往往人力重複、不易發揮最高效能。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採取「人力矩陣」管理模式,區分為醫師、護理、醫事、行政等四大人力矩陣,各自有著主管負責溝通、協調、調配人力,團隊作戰更高效。
每次開啟全新專案時,總指揮官只要告訴院長執行計畫,以及需要多少醫師、護理、醫事、行政人力,院長就指派四大人力矩陣主管進行溝通協調的工作,例如在疫情期間,醫師人力麻煩醫務特別助理陳崇裕醫師主責,護理人力由當時的護理部主任詹靜媛與掌管護理人力的吳春桂督導長調配,醫事人力(尤其是檢驗放射師的人力)拜託醫務特別助理陳信水醫師協調,行政人力交由當時的醫療事務室主任徐明洸處理。
以成立台塑六輕快篩站為例,負責規劃的總指揮官陳健弘副院長只要告訴院長,快篩站的規模有多大、每天需要多少人力,四組人力矩陣主管就分別協調調派人力,將支援人員名單填入,透過橫向與縱向的運作架構,立即就可以成軍。疫苗快打站也採取同樣模式,總指揮官劉宏輝副院長只需告知院長體育館快打站每天每個時段需要多少人力,由四組人力矩陣的主管負責協調調配人力,透過非常活潑有效的方法,在疫情情間展現雲林分院的反應能力,非常值得分享給各個機構參考。
內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我擔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在獲知疫情的當下,我體認到,這又是一個類似SARS的疾病,但從國際資料與醫學文獻了解,這次疫情的致死率沒有SARS那麼高,因此判斷不會像SARS來得快去得快,可能將維持一段期間,必須考慮到醫院的醫療量能,更要對防堵病毒做出迅速反應。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是雲林地區唯一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照顧近70萬雲林人口,醫療量能必須維持,絕對不能被病毒擊垮,這正是考驗一家醫院韌性與應變能力的關鍵時刻!
2021年5月中Delta病毒肆虐台灣,我意識到這一仗會拖上一段時間,在取得家人體諒後,我就開車南下準備每天跟同仁並肩作戰。從5月中開始,醫療團隊連續六十天每天開會,包括周六周日完全沒有中斷。因為中央政策不斷因應疫情而改變,醫院也必須隨時動態調整,例如因應病人進入院區的篩檢量能等等,許多規定與應變措施都必須在會議中及時決定,同仁才不會無所適從。我也會利用臉書紀錄防疫日記,強化溝通、穩定軍心。
建立四大制度 全面守護同仁
在防疫期間,我的第一個考量,就是要維護同仁安全,唯有健康的同仁才能維持足夠的戰力,才能夠防堵病毒、治療病人。因此我們建立了四大制度,包括嚴格教導與督導隔離衣穿脫、夥伴制度(Boddy System)、設置溫馨小棧、視外包同仁為一家人。
同仁的安全最重要,因此,要照顧任何新冠肺炎感染的病人前,穿脫隔離衣必須經過嚴格教育訓練,我告訴主管,絕對不能「不教而殺」,在任何同仁進入隔離病房前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要學好如何保護自己不受感染,才有能力照顧病人。
感謝當時馬惠明副院長提出的夥伴制度(Buddy System)概念,當同仁穿好隔離衣要進入病房照顧新冠肺炎病人時,都指派一位對隔離衣穿脫熟悉的資深護理人員,仔細確認要進入病房上戰場同仁的隔離衣,是否從頭到腳穿戴完整,照顧好病人要離開病房時,資深護理人員也全程指導監督,避免穿脫感染,讓大家能夠百分之百放心。
2003年SARS期間,我是臺大總院內科部加護病房主治醫師,照顧過三個SARS重症插管病友,當時我為了避免麻煩家人,就住在總院病房。這次疫情爆發我能夠感同身受,理解護理同仁也會擔心把病毒帶回家裡。感謝熱心人士的幫助,讓我們能在斗六院區旁租用一個旅館設立溫馨小棧,由醫院全額付費,讓護理師或工作同仁實報實銷安心入住。之後雲林縣政府大力支持,在雲林縣立體育館趕工設立許多單人房間的溫馨小棧,讓照顧新冠肺炎病人的同仁可以在此養足能量,隔天上班繼續照顧病友。
病毒不會分身分,當年SARS的超級感染源就是市立和平醫院的清潔工,只要在醫院場域活動的人都應視為同仁,大家同在同一條船上,因此,我堅持防疫物資要分享給所有同仁、照顧所有夥伴,包括醫院專任同仁,還有清潔、傳送、保全等外包夥伴,以及醫師研究計畫案的研究助與工讀生。
對於同仁與大眾 有著滿滿的感謝
回想起疫情期間的一切,我對於同仁與大眾,有著滿滿的感謝。例如快篩站的成立,感謝工務室同仁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燈光、冷氣等設施,讓我們在舊醫療大樓前快速設立快篩站,這是經過雲林縣政府工務處核可的臨時建築,在這個快篩站裡還設有冷氣設備,民眾進行快篩很方便,比起很多醫院臨時搭設帳篷更為完善。
防疫是跟時間賽跑,有了這個體認後,就必須爭取資源、彈性變通,我非常感謝台灣民眾的善心援助。例如溫馨小棧、發燒篩檢站或防疫快篩檢驗站都需要經費,如果編列預算再進行採購曠日廢時,很多朋友知道我在雲林分院服務都主動提供援助,讓我們的防疫作為能夠持續推進。
有幾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感念滿滿,例如有段時間我們必須做所有同仁以及血液透析病人的快篩,每次費用就需幾百元,編列預算來不及,就有台北的友人主動捐款,贊助維護醫護人員的安全。在整個防疫過程中,也有許多雲林在地的民眾捐贈各式防疫物資,每一個捐贈都代表著大家的愛心,透過支持醫護人員進一步照顧病人,在此特別感謝熱心團體與熱心民眾,參與雲林分院過去三年來抗疫的艱辛的日子,同仁都很感動。
與雲林縣府合作 阻絕疫情風暴
在疫情期間雲林分院與雲林縣府之間的互動密切,陸續配合縣府政策執行數個計畫,包括台塑六輕外包廠商普篩、疫苗快打站、高鐵民眾返鄉快篩等,也曾經面臨眾多的挑戰。
第一個艱鉅的挑戰,就是2021年6月台塑麥寮六輕廠發生小群聚,有6名員工確診新冠肺炎,雲林分院負責為台塑六輕外包廠商進行大規模篩檢。
回想起當時,雲林縣政府衛生局曾春美局長在一天傍晚致電,說明為了守護住台塑六輕,縣府計畫必須做台塑同仁與所有協力廠商的快篩檢驗工作,其中協力廠商約8千人務必要請雲林分院幫忙。之後我立刻打電話給醫院各個主管討論,第一時間某位主管認為,要承接8千人的快篩檢驗又要維持醫療量能,人力調配不出來,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當時我跟主管們溝通一個概念,「雲林分院是守護雲林鄉親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的選項不是『要不要去承擔』,而是『如何把它做好』,只有這個選項。」主管們立刻轉念,開始共同思考如何做好這件事。我還特別拜託陳健弘副院長擔任快篩站的負責人,他將動線、人員登錄、等待篩檢結果期間的隔離、避免交叉感染等細節規劃得很完善,我們馬上依據人力需求用人力矩陣模式把人力備妥,當天晚上就成軍,隔天就到麥寮高中展開快篩工作。期間我也開車到麥寮高中去慰問同仁,同仁真的做得非常好!
回首這個專案的一開始,大家考慮要否要做,然後轉念成為一定要做、做到最好。從結果來看,台塑六輕新冠肺炎感染者僅侷限在最初的6位員工,其他員工完全沒有進一步受到感染,表示疫情並未向外擴散,免除一場風暴,順利度過難關。
攜手雲林縣府 守護鄉親健康
防疫期間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專案就是疫苗快打站,當時特別拜託劉宏輝副院長負責,與安全衛生室職業醫學醫師杜宗禮主任共同合作,剛開始我們將疫苗快打站設在醫院中,但礙於空間不夠,與雲林縣政府溝通後,轉進雲林縣立體育館。
劉副院長帶領的團隊很有創意,採用穿流不息一坐式施打法,民眾不需移動,由醫護人員移動服務。在問問卷、確定身分、醫師問診、施打疫苗等過程,民眾坐定位置到完成疫苗施打都坐在同一個位子,我們在還邀請雲林縣音樂團體現場演奏,這樣的疫苗施打流程與音樂情境頗受民眾好評。
在疫情期間,雲林分院持續攜手雲林縣府抗疫。例如2021年Delta病毒開始肆虐台灣,由於許多雲林鄉親在外地就學就業,端午節連續假期返鄉人潮可能造成防疫破口。當時所有確診病患都須立即入住隔離病房,一旦大量確診案例出現,雲林地區的醫療量能馬上就會崩潰癱瘓,因此當時我們希望雲林縣府出面呼籲雲林鄉親不要在端午假期返鄉,感謝縣府透過同鄉會等眾多管道勸退返鄉人潮。我們也在端午節前夕在雲林高鐵站設立快篩站,為返鄉民眾進行快篩,僅有篩檢陰性的民眾才能回到雲林家中,經過層層把關、預防得宜,度過2021年可能的疫情破口危機。
走過抗疫三年 挺過無數考驗
走過過往的抗疫三年,每一年對於醫療機構都有不同的考驗。
2020年疫情剛爆發,猶記得1月23日小年夜是武漢封城的日子,當年對於台灣所有醫療機構來說,任務是「防堵病毒於境外」,感染的病人都是在國外工作或旅遊而感染,雲林分院僅收治2位新冠肺炎病人,也就是奧捷團母女,順利地從重症搶救康復。
2021年Delta病毒在台灣已有零星個案,對台灣所有醫療機構來說,任務是「防堵病毒進入醫療機構」,當時雲林分院共收治10位確診個案,其中2位為重症病人,我們也順利防堵病毒進入醫院。
2022年我們慢慢認識Omicron變種病毒,雖然指揮中心並沒有使用「與病毒共存」這樣的字眼,但全台民眾已經接受確診居家監測的模式,了解到不是每個確診病患都要住到隔離病房,只有病情嚴重才需要住院治療。
深感自豪的專業 深受感動的向心力
防疫這三年壓力最大的,還可以再精進的,就是照顧服務員管理這個環節,在疫情期間有時成為病毒的傳播者,容易造成醫療機構防疫破口,還需要再努力。而防疫期間我們有許多值得自豪驕傲的成績,包括照顧重症病人的頂級插管專業、雙胞胎孕婦臀位前置胎盤順利生產、新冠併發腦炎合併肝腎衰竭的六歲病患安安搶救後順利出院。防疫期間我們還寫下了許多全國標竿創新作為,包括全台最早做到的遠距醫療視訊門診,還有向印尼泗水大學醫院分享防疫經驗、成為外交部捐贈以色列防疫物資的對口單位等國際醫療亮點。
在照顧重症病人的所有醫療行為中,最危險的就是插管,雲林分院展現了頂級的專業能力與團隊合作。
2020年當奧捷團母女的女兒入院時,我看到X光片顯示肺部已經有點浸潤,便提醒團隊可能會需要插管,在討論插管執行人選時,考量到這是治療期間最關鍵、病毒量最高的時間點,決定必須要由熟悉插管的兩位資深能人主責,以便發生狀況時能夠快速換手,確保百分之百安全。
當時4月的班表排出來,集結急診醫學部主任副主任、重症加護病房主任、胸腔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資深麻醉醫師等黃金陣容,每天安排兩位資深能人待命。禮拜二班表才排出來,隔天周三上午奧捷團母女的女兒氧氣濃度就快撐不住了,急診部副主任、胸腔內科主任在幾分鐘內就立刻完成插管,隔天周四母親也住院,周日下午由兩位資深主任級醫師順利插管,提供高品質的醫療照護,讓我非常自豪。
2021年收治的重症病患中,有一位遠從新北市回到故鄉雲林收治,在雲林分院負壓隔離加護病房救治期間,由於嘴巴纖維化張不開,屬於困難插管的病人,所幸急診部主任與麻醉部主任親自插管,兩位高手接力、耗費一個半小時才順利完成插管,展現我們的醫療能力,病患之後也順利出院回到台北。
雲林分院有2千位同仁,再加上清潔、傳送、保全等外包人員,共有約2600人,是一個大企業的規模,所有同仁都能感受這裡的氛圍與文化,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是一種責任,展現出我們防疫作為的應變能力與韌性。
我非常感念三年來大家共同抗疫的日子,這三年我們共同走過不同階段的不同考驗。在這一千多天,我強烈感受到團隊主動的精神、捨我其誰的氣魄,團隊中充滿著「雲林就是要靠臺大雲林」這種氛圍。雲林分院的團隊讓我感動又驕傲,團隊合作發揮淋漓盡致,堅持為民眾提供頂級醫療服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