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樊語婕

為了喚起市民城市認同,找尋城市未來發展動能,臺中市持續推動「臺中學」對話交流,歷年來多次舉辦國際交流活動,今年再度舉辦「2017臺中學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臺灣、歐洲與亞洲的學者專家,以臺中市的百年風華為穩固根基,描繪存舊立新的新臺中躍起願景!

地方學(local historical studies)是近年來臺灣各地尋找認同的重要思維。臺中市融會地方學與人智學,建構地方知識、喚起市民認同,發展出「臺中學」的智慧,並持續邀約市民對話參與、引進世界觀點與經驗,持續帶動城市向前邁進。

 

臺中學的推手市長林佳龍分享,臺中學是城市規劃的基礎工程,現在建構臺中學的努力,奠定了下一個新臺中興起的能量,更凝聚臺中認同與城市光榮感,進一步連結世界。

 

溝通臺中學 塑造城市認同情感

為了持續對話溝通,臺中市政府在28個行政區的圖書館設置臺中學專區,典藏臺中歷史、政經社會、教育文化與生活休閒主題相關書籍,林佳龍期待,「市民透過閱讀更瞭解臺中,與這塊土地產生情感連結!」

 

此外,臺中市在今年連續舉辦了8場相關的終身學習講座,包括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劉益昌主講「臺灣的土地與人-以大肚山為例」、臺灣大學地質學系教授陳文山主講「走訪古今臺中-探索臺灣山海變遷」等,帶領大眾更深度認識臺中、更進一步對臺中產生認同與情感。

在國際級的學術研討活動方面,過去臺中市曾於20052011年連續七年舉辦臺中學研討會,今年繼9月舉辦「臺中百年歷史學術研討會」後,「2017臺中學國際研討會」緊接著登場,開幕日的第一場活動由市長林佳龍擔綱,以「人智‧臺中學與國際對話」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從過往到今日 從農工到智慧機械

林佳龍首先分享對於臺中學、地方學的見解,並連結臺灣民主與臺中城市特色,並從人智學的角度,帶領現場探訪臺中歷史,從史前時代、大肚王國、清治時代、日治時代、國民黨統治時代到當今的現代大臺中,在經濟發展面向,自過往的米糖經濟、農業工業化,發展至今日的精密機械黃金縱谷盛況。

 

展望不斷前行的新臺中面貌,林佳龍帶領大家預見未來的城市美好願景,除了實

踐國土計畫保育、健全農業發展、維護海洋資源與城鄉永續發展等四大區域發展核心價值外,

透過大臺中山手線的建設,提供便利交通與城市規劃,引領臺中朝向多都心均衡發展,更進一步將臺中聚聚合成一個整體,凝聚臺中意識。此外,在5+2產業創新計畫的帶動下,臺中市與經濟部在今年攜手成立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帶動大肚山的黃金縱谷創新升級,將臺中市打造為世界智慧機械首都。此外,世界花博將在明年113在臺中市登場,林佳龍以大家長的身分邀請全球人士造訪,再度見證臺中持續蛻變前行的城市樣貌!

 

城市認同記憶 魯爾學經驗分享

在為期三天的「2017臺中學國際研討會」中,進行專題演講、焦點座談、論文發表與城市導覽等多元主題,邀請來自臺灣、歐洲與亞洲的學者專家,強化國際對話交流的能量。在眾多重量級講者中,包括了來自德國的歷史學家Ulrich Borsdorf博士,主講「城市記憶-從魯爾的經驗看城市認同」,分享他成功改造德國魯爾區的過程。

 

相較於臺中市締造的臺中學,Ulrich Borsdorf博士娓娓道來他的魯爾學經驗。德國魯爾區享有「德國工業的心臟」美名,擁有長達百年的煤礦開採史,卻一度因為產業轉變而衰敗,所幸從1970年代開始,在青年世代主導下,掀起保存歷史建物與遺跡的公民行動,而產業文化逐漸成為魯爾區的城市認同主軸。

 

隨後在19891999年期間,透過邦政府的十年「國際建築展覽」(IBA)改造計畫,匯聚水資源專家、景觀設計師、建築師、城市規劃者與歷史學家,不僅展現現代建築,更保留了礦業的古蹟、文化、設計,於埃森(Essen)的礦業遺址興建魯爾博物館(Ruhr Museum),由Ulrich Borsdorf博士擔任創館館長,透過建立當地居民的在地認同與共識、賦予工業閒置空間新意義,再度掀起了城市再造的公民行動,成功讓魯爾區改頭換面,不斷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也讓埃森(Essen)2010年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

 

匯入公民參與 呈現最佳臺中面貌

臺中市民的公民參與熱誠也不遑多讓!在籌備2017臺中學國際研討會的過程中,早在半年前,臺中市就邀集許多臺中在地專業團體,透過討論、工作坊、田野調查,完成了最佳的城市導覽路徑設計。研討會期間大會帶領所有與會者,包括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都市設計系主任Alain Chiaradia,便遵循著這些精心規劃的路線,以實際踏查的方式,在臺中市進行「城市導覽」,探訪在地的文學、茶香、遺址、生態、聚落,以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看見臺中。

 

在國內的學術研究方面,中研院臺灣史研究員黃富三分享長年的霧峰研究成果,並與臺灣文學館廖振富館長針對地方學研究及未來展望進行精彩對談;中研院院士李德財也率領研究團隊開講,講述「大肚臺地資源調查研究」研究成果,研究員何建明並且發表臺中市府自2015起展開的環境調查研究,幫助大肚臺地未來的開發管理更明確友善。

 

在研討會最後一日的活動中,第一場圓桌論壇主題鎖定「臺中的水與人:從大肚臺地經驗出發之對話」,由中研院院士李德財主持,邀集臺中市水利局長周廷彰與劉益昌、林幸助、劉曜、游進裕等多位學者專家進行多元討論,並從環境生態切入,分享大肚臺地資源調查研究計畫研究成果,與大甲溪水共生圈永續發展整合願景計畫相互呼應,共同探索、構築臺中學的環境保育知識。

 

永續城市願景 宜居智慧城在臺中

緊接著由臺灣地理資訊中心董事長董建宏接棒主持,探討「宜居.智慧城在臺中」主題,包括德國The Urban Idea創意總監 Konrad Otto-Zimmermann、印尼國家智能倡議組織副主席Tjahyo Tamtomo博士、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都市設計課程主任Alain Chiaradia博士、倫敦大學學院先進空間研究中心韓國籍研究員Seungho Yoo博士、地方政府環境行動理事會(ICLEI)東亞地區主任鄭祖睿博士、中研院研究員何建明及臺中市府數位治理局籌備處執行長蕭景燈等專家,從「智慧城市」的建構與國際治理經驗,暢談臺中的智慧城市發展,協助推動永續城市、智慧城市的政策擬定與推動。

 

除了多場精彩的論壇外,本次臺中學國際研討會投稿踴躍,共有數十篇論文陸續發表,關懷城市觀察、人文歷史、環境保育、產業發展等四大主題,展望未來,聚焦研究的方向有著無限寬廣的可能,將吸引更多跨領域專家致力於「臺中學」的研究,包括地理外型、山勢與河流走向、地質礦層結構之分布等臺中的物質體;臺中各個族群的生活史、臺中植物分布分析、臺中特有植物與外來植物的研究調查等臺中的生命體…等。

 

臺中學的研究與對話巨輪仍持續向前轉動,臺中市透過持續舉辦國際級研討會,強化與民眾、全球專家溝通交流,不斷擴張臺中學的能量,隨之開展未來的眾多嶄新計畫,從人智臺中學展望人智臺灣學,連結地方與全球,讓臺中學成果與國際對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