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樊語婕

高教深耕計畫即將在明年正式啟動,事實上,不少學校早已率先邁開創新步伐,透過特色計畫與試辦計畫提前起跑,鎖定包括落實教學創新、提升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與善盡社會責任等方向,不僅培育未來人才,也連結在地與產業,讓台灣更美好!

 

小標:教學創新範例 靜宜活化國文課程

不再圍繞經史子集與考試背誦,國文課也可以很跨界創新!靜宜大學成立閱讀書寫創意研發中心,讓傳統的共同必修課程「大一國文」變身,翻轉成為「閱讀與書寫」課程!透過創新的教學模式並融入生命教育核心精神,緊密結合三H,以Heart用心、Head思考及Hand實際行動,規劃為貫穿大學四年的學習課程,將語文應用昇華至聽、說等敘事技巧,成為教育部推動「閱讀與書寫」創新的典範,也帶動全台超過卅所大專院校加入,合力推動全國課程革新!

 

「閱讀與書寫」課程並且在閱讀書寫訓練等基礎之外,整合通識教育、服務學習、專業師資及校輔室等資源,連結台中在地團隊與資源,開創跨校、跨院、跨系的師生互動,也連結跨領域學習夥伴,共同交流、討論、解決問題,不但營造難忘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充滿學習動力,也進一步強化全校性口語表達與故事行銷力。

 

跳脫傳統國文課程的教學模式,大一時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及多元教學,大二之後的課程更引導學生深入在地社區的文化與地景。學生組成跨系所團隊,發揮所學專長進行文學創作及創意提案,讓學生主動設計題目、自行尋找答案。學校還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台中舊城區,例如助理教授楊傑銘以「菜市場裡的風景」為主題,導入情境式教學,帶領學生親訪沙鹿菜市場,細細體會市場叫賣聲、食材氣味、人際互動等點滴,激發出創意與情感兼具的圖文作品。

 

小標:發展特色範例 修平攜手在地創新

受到小鎮文創的啟發,修平科技大學也聚焦於拓展社區創業與服務,運用文化導向生活科技,在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的主導下,啟動「霧太達利在地共好創業計畫」。打破校園的圍牆邊界,集結修平科大、大里杙大新社區發展協會及大里工業區廠商協進會,赴小鎮文創所在地南投竹山進行典範學習,並由教師引導學生在社區實習,將所學複製到台中市大里區、霧峰區、太平區等在地社區產業,並建立十四個在地聯盟夥伴社區,在「一系一社區」的規劃下,由師生認養輔導社區產業的創新開發。

 

例如「水鹿回游」就讓老社區有了新生命!大里區曾是清朝的重要港口,也是水鹿鹿皮銷售至鹿港的必經水路,修平科大結合明道中學美工科,於大里區塗城社區創造水鹿主題裝置藝術,讓百隻水鹿再現塗城,重塑社區景觀,打造觀光亮點!

 

此外,學校還發展出霧太達利講堂課程,邀請業師與在地工藝家,分享在地工藝、客戶服務與商品開發實作等知識,成功建構串接在地社區、產業分享與創新學習的平台,教導學生學習跨領域創新方法、在地工藝服務與商品開發、微型創業、創意創新及創業知識等,並建立Share Bank,分享社區內外的資源。在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激發許多學生的熱血與靈感,順勢開啟了創業之路,包括新穎口味饅頭的「醋饅頭」、產銷手工皂的「水沐苑」、手工布包的「木手作」…等充滿風格創意與在地關懷的全新品牌。

 

小標:在地產業深耕 虎科大培育新農

由於學校位在農業生產區,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本著地利之便,再加上過去執行雲林縣政府委託辦理「農民大學計畫」的多年經驗,提出智慧農業師徒傳承社會創新計畫」,連結校園與在地農業。

 

2017年初開始,學校連續兩個學期開設農學通識課程「農村生活食驗場」,帶著學生到興南里、墾地里等農業社區,透過實地探訪、與當地居民對談,發展出社區生態博物館、垃圾回收再利用、有機農村等主題,探討未來農村再造與商業發展的可能,拉近學生與土地、居民、農人與農村的距離

 

虎科大並邀請有意願的學生投入雲林縣農業現場實習,搭配校內的師徒制精神,降低學生學用落差,也更能精準掌握產業最新動態。透過計畫已媒合12位學生至6位雲林縣縣級農業師傅的農場中,進行農業深度體驗,讓青年從農的夢想由校園開始萌芽,順勢改善農業人口快速下滑與老化等農村問題。

 

小標:營造綠色水沙連 暨大永續深耕

位在南投縣埔里鎮的暨南大學,不但在去年榮登世界綠色大學第五十一名,也已經將環保永續擴散到周邊社區。透過水質監測、綠色環保與城鄉營造等十多門課程,師生共同造訪埔里鎮桃米社區、仁愛鄉眉溪部落等地,進行水質監測、污水處理、PM2.5空污減量、輔導民宿業者綠色轉型…等社區營造工作,也逐步邁向建立水沙連大學城的願景。

 

基於過去數年打下的基礎,去年暨南大學提出「營造綠色水沙連:智能*減污*循環」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第一年的試辦計畫已在今年八月起跑,除了結合居民進一步著手進行區域內的環境生態考察,也在九月十七日開辦導覽解說課程,吸引三十位周邊社區居民參與,這些學員未來都將成為導覽解說種子部隊,為在地的生態保育、綠色觀光盡一份心力。

 

除了桃米社區、眉溪部落,計畫中還納入蜈蚣社區,未來也將進一步從埔里鎮鄰近社區,再到漁池、國姓、仁愛鄉,層層擴散至整個南投縣。綠色環保議題只是暨南大學USR計畫的第一個主題,未來更將鎖定產業鏈結、銀髮族長期照顧、學習型城市等方向努力,連結校園資源與師生、在地居民的能量,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小標:公共化範例 清大拾穗多元選才

教育部一四學年試辦特殊選才,一七學年更將成為繁星、申請、考試外的第四個入學管道。在全國大學中,清華大學率先於一二學年增加「旭日計畫」,優先招收逆境向上的社經弱勢學生,一四學年再推動特殊選才招生「拾穗計畫」,落實高教公共化的願景。

 

提出申請的學生不須考學測,拾穗計畫透過全方位審查及招生方式,讓無法經由現行招生管道入學或透過現行招生管道入學相對不利,但具備特殊才能、特殊優良行為或逆境向上且具有強烈學習熱誠的學生,有機會到清大就讀,使大學選才更多元化,也為學生開了另一扇窗,已經成為許多自學生的第一志願。清大每年還刻意保留名額給弱勢學生,並提供每年10萬元獎學金的經濟支援。

 

清大拾穗計畫的名額年年攀升,一四學年度首屆學生名額為十人,隔年錄取十六名,一六學年招收三十名,占大一新生二%名額,在全國各大學中比率最高。拾穗計畫競爭激烈,去年共有六百四十八位學生申請者爭取三十個名額,錄取率僅四.%,獲得正取名額學生,展現外國語文、物理、生物、藝術、運動、科技創新、逆境向上、領導專才等多元長才與特質,其中十一位來自離島、偏鄉、新住民、原住民與經濟弱勢家庭,還有三位是因罕見疾病、照顧親人等原因選擇在家自學的自學生,透過「拾穗計畫」,清大實踐多元選才及照顧弱勢的高教公共化願景。

 

台灣的高教正面臨轉型的十字路口,高教深耕計畫有如GPS導航,帶領全國一百五十八所大專校院,朝向教學創新、發展特色、透明度、協助弱勢、連結區域與產業、社會責任、國際化等方向前行,也為一百二十三萬名大學生搭載各項關鍵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