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98年度國人主要死因統計,肝癌是造成男性死亡的第一大元兇,同時也是女性十大死因的第二位,肝病甚至被稱為是台灣的國病,每年有約八千人死於肝癌!病毒、酗酒、毒素、脂肪肝等因素都是罹患肝癌的主因,根據一項台大醫學院的研究發現,B型肝炎的帶原者得到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60倍,其中的男性又是女性的7倍以上!

 

內文

肝癌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專司體內解毒及代謝等重大功能,卻因為肝臟缺乏痛覺神經分布,被稱為沉默的器官,無法即時反應病變徵兆,早期發現困難,許多案例是病患發現不適就醫已是癌症中末期,早期的搖滾歌手薛岳於199011月死於肝癌,享年僅36歲,2001年台語歌手陳一郎與2002年香港藝人羅文接連因罹患肝癌去世,而抗肝癌有成的知名政治人物蘇起、金素梅則在開刀切除腫瘤後重拾健康,為肝癌病患燃起希望。

 

案例一

48歲的李先生長期任職於政府單位,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固定進行每年一度的健康檢查,檢查結果一向正常,當年度在即將健檢的前一個月出現不適,身體出現悶、脹現象,胃口也明顯變差,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肝臟出現一顆8公分大的腫瘤,因為腫瘤過大且已經在影響附近的血管,無法施行手術或經導管動脈栓塞治療,僅能施以化療與放射線治療。

 

案例二

50歲的電腦工程師,有飲酒習慣,並為B型肝炎的帶原者、慢性肝炎病患,定期到醫院追蹤檢查,在一次檢查中發現2.5公分大小的腫瘤,經細針穿刺檢查確認罹患肝癌,施以無線電頻燒灼術,術後持續到醫院追蹤檢查,目前已正常生活超過三年。

 

Q:肝癌的發生原因?

A

1. 病毒性感染: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在台灣的肝癌患者中有50%~60%B型肝炎的帶原者、25%~30%C型肝炎的帶原者。

2. 長期酗酒:每天攝入酒精量超過50公克,連續五年,是肝硬化的高危險群,更容易發生腫瘤,罹患肝癌。

3. 致癌毒素:食用花生、大豆、玉米等受到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以及過量食用含有硝化物的臘肉、香腸。

4. 非酒精性的脂肪肝:近幾年的醫學研究也發現,非酒精性的脂肪肝引起的慢性肝臟發炎,也會導致肝硬化、肝癌。

5. 亂服成藥:台灣的吃藥文化也是造成肝臟傷害、導致肝癌的元兇。

 

Q:飲酒與肝癌的關聯?

A:喝酒傷肝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許多研究並指出,長期酗酒會造成傷害肝細胞的毒素,是肝癌的危險因子,舉例來說,每日喝70克高粱酒,累積七年就可能罹患肝硬化,而連續十年每日飲酒80克以上,罹患肝癌危險性比一般人增加5倍。有酗酒習慣的人較易引發肝臟病變,比一般人高出10%至20%,若是B型肝炎、C型肝炎的帶原者又有酗酒習慣,死於肝癌的危險性甚至大幅提高到數十倍。

 

Q:何謂肝病三部曲?

A: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可說是肝病的三部曲;在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三百萬,C型肝炎的帶原者則有30多萬人,B型及C型的病毒性肝炎容易發生慢性肝炎,在C型肝炎患者中有60-80%會演變成慢性帶原者或慢性肝炎,而慢性肝炎患者很容易演進為肝硬化和肝癌。

 

Q:肝癌的好發年齡?

A: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系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仰指出,從慢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常須經過2030年的反覆發炎傷害,而肝硬化較容易發展為肝癌,也因此,男性肝癌的好發年齡多為50歲左右,大多是人生顛峰時期,更容易因為忙碌而疏忽身體健康。

 

Q:與肝癌相關的檢查為何?

A:診斷肝癌的相關檢查包括腹部超音波掃瞄、血中胎兒蛋白檢驗、腹部電腦斷層掃瞄(CT)、腹部核磁共振掃瞄(MRT)、血管攝影、肝穿刺等。

 

Q:與肝癌相關的療程?

A:肝癌的治療方式十分複雜、多元,包括外科手術治療、經導管動脈栓塞治療、肝臟局部治療(如經皮酒精注射、無線電射頻燒灼術等)、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免疫療法、標靶治療等,醫師根據腫瘤位置、腫瘤大小、腫瘤是否轉移、是否可開刀切除、肝臟功能、肝硬化程度、病患與家屬意願、是否合併其他疾病…等細節決定治療組合。
 

Q:如何早期發現肝癌?

 

A:由於肝臟並無神經分佈,因此肝癌早期無明顯症狀,許多病患都是因為上腹疼痛、小便顏色偏黃、下肢水腫等症狀而就醫,但腫瘤都已生長到十分巨大,最佳的早期發現管道就是定期健康檢查,40歲以上的民眾,凡是B型肝炎、C型肝炎帶原者,每半年要到醫院進行腹部超音波與抽血檢驗肝功能與α胎兒蛋白,若是肝硬化病患更有將頻率提升至每三個月檢查一次。陳冠仰醫師指出,由於透過腹部超音波可發現約1公分大小的腫瘤,而有經驗的醫師更可察覺小至0.5公分的腫瘤,因此民眾慎選有口碑的專業醫療團隊十分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