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生活調適管理 壓力不上身

壓力更是媽媽族群的另一個健康殺手,羅佳琳醫師表示,其實在女性的各種角色中,壓力最大的是家庭主婦,「因為家庭主婦是沒有上下班時間的差別,必須24小時面對相同情境、扮演相同角色,例如媽媽、太太或阿嬤,建議家庭主婦設法為自己創造不同情境,讓角色轉換幫助壓力釋放。」例如可以到才藝教室當學生,也可以教導鄰里朋友烹飪,轉化為老師的角色。

 

過勞與熬夜帶來的壓力也會造成血管周邊的肌肉緊繃、長期將導致血管缺乏彈性、血管硬化,羅佳琳醫師提醒媽媽們足夠休息的重要,每天的最佳睡眠時數在七到八小時之間,睡眠有助於生成幫助修復的荷爾蒙,壓力造成的傷害可以在睡眠中得到修復。

 

小標~多角度著手 媽咪更好眠

睡眠問題常困擾年長媽媽,羅佳琳醫師指出,六十歲之後人體會因為大腦退化萎縮等改變,造成睡眠時間減少的問題,若是原本就屬於焦慮型、難以入眠的體質,

睡眠問題可能提早在四、五十歲就會發生,女性在停經之後,失去女性荷爾蒙的保護,也會影響睡眠品質。

 

治療失眠應以多角度著手,最先建議從生活面調適著手,白天多曬太陽、適度運動,晚餐吃碳水化合物,或試著點精油、泡澡、選購適合自己的枕頭或床。若是生活調適方法失效後,睡眠仍舊無法改善,可到醫院的失眠門診就醫,依據症狀了解是屬於入睡困難型或睡眠持續不良型,使用不同的藥物治療,羅佳琳醫師指出,「酒精是處理失眠最差的選項!因為它會造成腦部的傷害,並有肥胖的副作用,在酒精使用量的控制也不容易,常導致酗酒問題。酒精本身還會造成淺眠、易醒、昏沉…等睡眠品質不佳狀況。」

 

有部份病人會抗拒以藥物治療失眠問題,擔心吃藥造成依賴,羅佳琳醫師建議應從生活品質面思考,「如果媽媽現在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但是日常生活與情緒都不受影響,那就沒有用藥改善的必要,但是,若媽媽會因為失眠而產生白天疲倦或情緒問題,已經明顯影響日常生活,最好還是遵照醫囑用藥治療。」此外,睡午覺的時間調整為半小時之內,也是醫界建議的方式。

 

失眠問題有時是來自生活作息的改變,最常發生在退休族群的身上。退休之後,生活的步調完全改變,須要適度的創造出常規。羅佳琳醫師在臨床上見到許多退休後因生活步調丕變而大病一場的個案,建議年長的媽媽們提早培養興趣,以嗜好聚集朋友,在退休後則要規劃好一天的生活內容,「退休的人最怕生活沒有常規,最好一早就安排活動,例如參加志工活動或到才藝教室上課,才會創造早起的理由與動力,不然就會睡到自然醒,影響晚上的睡眠。」

 

小標~做好藥物管理 關心每日用藥狀況

銀髮族或多或少都面對一些病痛或慢性病問題,除了自身要關注用藥問題外,子女也應該要協助媽媽做好用藥管理,可採用一本紀錄本的方式,記載媽媽每日的用藥時間、用藥份量、以及血壓 心跳 體溫等數值,保障媽媽的健康。

 

羅佳琳醫師表示,許多人的各種病症在不同的醫院或診所就醫,子女可以保留醫療院所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幫忙媽媽製作用藥紀錄,至少要保留當月的用藥相關紀錄,換藥時再更新,每次就醫時要帶著目前正在服藥的內容紀錄,看診的醫生才會清楚知道病患現在正在服用的藥物內容,避免藥物交互作用或開了相同的藥物,造成服用過量問題。此外,子女可以使用坊間常見的每日藥盒做藥物管理,或是每周清點媽媽的藥袋,確認剩餘數量與天數是否吻合,以了解每日是否正確用藥。

 

年長媽媽每天量血壓也很重要,羅佳琳醫師提醒,有的老人很會忍、有的老人沒有意識身體變化的嚴重性、有的老人或許無法以言語完整表達,因此透過每日測量,就能從數值中了解身體的變化,每日測量血壓、心跳、體溫、呼吸等等,舉例來說,胃出血也許不會在媽媽身上產生巨痛,也可能不會出現黑色糞便,但是會因為貧血而心跳加快,這是就可以透過測量心跳警示,如果媽媽平時測量的平均心跳都是一分鐘八十多下,某天數值飆到一百多下就要送醫院檢查。

 

小標~保密防跌 常保安康

骨質疏鬆是女性最常遇到的健康問題,建議媽媽們要多曬太陽、適度運動、減少咖啡攝取、補充鈣質。此外,安全的居家空間設計,可以避免媽媽跌倒造成傷害。居家地面上應該盡量保持平整、不要有階梯或斷層,地面上不要鋪設可移動的毯子、也不要擺放雜物或橫越的電線。

 

浴室是另一個防跌的重點地區,建議在馬桶與浴缸旁加裝扶欄,幫助腿力較差的媽媽們起身,坐式馬桶比蹲式馬桶適合年長的媽媽,浴缸底層應貼防滑裝置,而強化室內照明可以幫助降低跌倒機率,可使用感應燈改善夜間照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