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半的籌備與拍攝,聖嚴法師傳記電影《本來面目》於8月起在全台免費公益巡迴放映,10月在院線上映,感動影響力持續擴散。財團法人新北市文化基金會在11月8日(星期日)上午10點於板橋大遠百威秀影城舉辦《本來面目》電影包場,透過115分鐘的紀錄影像,邀請大眾體悟聖嚴法師一生所堅持的「尊嚴」與「放下」四字哲學。
《本來面目》電影包場全場匯聚超過200位觀眾,邀集新北市各局處同仁及新北市文化基金會合作夥伴共同觀賞,在電影播放前,新北市長侯友宜與本片電影製片、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蓓先後上台致詞,為大家開啟一場心靈饗宴。
侯市長期勉市府同仁 實踐十二字箴言
1989年(民國78年)聖嚴法師創立了法鼓山,而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就位在新北市的金山區。身為新北市的大家長,在致詞時新北市長侯友宜盛讚,《本來面目》是一部精采的紀錄片,也是非常具有質感的傳記電影,更是非常珍貴的生命教育教材。
候市長隨後提到聖嚴法師著名的十二字箴言,奉勸世人遇到困難時,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期待新北市各局處同仁能夠學習這樣的精神,服務新北市的多元市民,實現對市民「安居樂業」的承諾。也勉勵大家透過《本來面目》,將其中的道理應用在每天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活出生命的意義,豐盛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傳達智慧 治癒人心 淨化社會
在《本來面目》的全台公益放映計畫官網上寫到,「本片獻給在人生道路上,追尋意義的你,與他一起發現生命的本來面目。」身兼電影製片、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蓓接著為活動致詞,特別為現場的觀眾介紹《本來面目》拍片的緣起、聖基會拍攝影片的初心,並且希望透過這部影片,傳達「尊嚴」與「放下」的智慧,治癒人心、淨化社會,喚起大眾對於生命教育的重視。
聖嚴法師曾獲選「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他所創立的法鼓山是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回首1940年代,在民族命運、人性尊嚴以及佛教尊嚴都跌落谷底的時刻,當時年僅十四歲的他在江蘇南通出家,自此展開了將近七十年不曾休止的求法與傳法過程,同時,也是追尋生命與信仰尊嚴歸向的過程。
平視平實視角 描繪宗師非凡人生
《本來面目》由紀錄片導演張釗維執導,歷時兩年半的時間,以紀實電影的形式,透過平視平實的視角,呈現聖嚴法師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所經歷的時代浪潮。影片中更匯聚了超過40位受訪者,從他們的角度描述各個時期聖嚴法師的不同面貌,也傳達了聖嚴法師面對生命的堅定態度。
影片以紀錄影像與動畫畫面穿插行進,從1979年的紐約街頭揭開序幕,那時的聖嚴法師已經50歲,開始主持一座寺廟,將弘法視為志業與事業。影片隨後以每十年為一個節點,娓娓道來信仰危機(1949)、二度出家(1959)、前往日本(1969)、禪修傳法(1979)、開創法鼓山(1989)、生死關懷(1999)、捨報圓寂(2009)等人生大事,鋪陳聖嚴法師的生命歷程。
2009年2月3日聖嚴法師捨報圓寂,他一生堅持簡樸環保的佛事已經為後世樹立典範。法鼓山大殿匾額懸掛著「本來面目」四個大字,繼續地以漢傳佛教為本,以「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努力推動、落實「心靈環保」,傳遞影響眾人的「淨化人心、淨化社會」信念及力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