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整理/樊語婕

Q. 從教學現場觀察,學生與家長在準備學習歷程上常有哪些疑惑?準備的過程中會有哪些迷思?

 

A.在準備學習歷程時,學生與家長最大的焦慮來自於準備「課程學習成果」,擔心內容不符合大學教授的偏好。相關的迷思包括以為要參加越多營隊活動、考取越多證照越好,以為必須與目標學系相關的學科知識對應,例如希望就讀資工系就以為必須參加程式設計營隊。

 

其實,教授關注的是核心素養能力,不是參加活動或證照多寡,更不是學科知識,例如主動學習、創意思考、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是許多學系都看重的能力,是超越人文、理工學系領域的共通素養,學生如果在自然課的作品中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樣可以獲得人文社會學系教授的青睞。

 

課程學習成果應該要符合素養、真實、過程與獨特四大關鍵字,真實地記錄學習和探究活動的過程,展現學生為何學的動機、如何學的過程、學到什麼素養能力、在過程中如何更認識自己、展現哪些獨特的能力與特質等細節。

 

Q.大學教授審閱學習歷程的重點為何?面試時,教授可能會針對學習歷程問那些問題?學生該如何應戰準備?

 

A.教授審閱重點包括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108課綱三面九項)、校內學習成果為主的內容,並且重視學生的自主準備與資料的真實性等重點。

 

面試時,教授會針對學生提交的內容進一步提問,例如田野調查的訪問內容、參加營隊的細節、實驗相關的程序……等,因此,準備面試最好的策略,就是所有的作品都是親自參與的真實經歷,只要學生真正參與學習,在面試前再針對相關內容複習整理準備,就能在面試中從容應對。

 

Q.有關於自傳和讀書計畫的撰寫,要如何避免流水帳?什麼樣的內容能展現個人亮點,如何切入才能為自己說一個好故事?

 

A.務必先了解申請學系看重的人才能力與特質,描繪自己為何申請、申請動機、自己有哪些特質適合這個學系、在成長過程與學習歷程中如何形成對於這個學系的興趣、自己已經針對就讀該學系做好準備,並且透過曾做過的作品、參與的營隊、課程學習成果呈現能力。透過學習過程、生命經驗,用故事串接自己的能力、特質、動機,就能展現個人亮點,說出自己專屬的好故事。

 

Q.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每學年可以上傳六件,三年共18 件, 但最終只能挑三件上傳給大學,如何挑選具代表性的檔案,將優勢最大化?

 

A. 建議學生先看學系分則、每個學系提供的書面資料審查建議,了解申請學系要求的項目與重視的能力、特質,例如台大社會系重視主動學習、批判思考、團隊合作,申請的學生就可以挑出能夠展現相關能力的作品上傳,並且善用學習歷程自述,說明上傳的作品、活動紀錄等如何顯示出自己具備學系看重的能力與特質。

 

並不是申請學系列出的所有項目都必須具備,例如學系列出書面報告、實作作品、自然科探究與實作、社會科探究活動等四個項目,社會組學生缺乏自然科探究與實作內容沒有關係,只要有社會科探究活動就可以,沒有實作作品也沒有關係,有書面報告就好。上傳的三件對應學系要求的三個項目,或是三件都對應一個項目都可以,重點在於展現自己的能力與特質。

 

Q.對於學習歷程所強調的自我探索與學習反思,您會建議高中學生如何豐富每 學期的學習歷程?

A.對於有明確方向、清楚知道未來就讀學系的高中生,可以針對興趣累積與目標學系相關的能力與優勢,但也不要因此自我侷限,例如對商管有興趣的學生參加相關主題的營隊,也可以針對歷史等其他興趣多線進行,擴大學習體驗,為自己留有備案的可能性。

 

沒有明確方向的學生不需要焦慮,多給自己嘗試探索的機會,高中三年都在持續累積能力,所有努力與時間不會白費。透過社團、營隊、課程學習等體驗,往往就在嘗試實作的過程中發現能力所在。透過紀錄學習軌跡,持續反思,不只學到學科知識,更能多元應用於生活領域,並且在一次次的體驗探索中更瞭解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chieh16145 的頭像
    yuchieh16145

    樊語婕文字工作室部落格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