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樊語婕

根據報載,近期金管會出重手,針對兩家外商銀行祭出重罰,原因就在於銀行業者未審慎評估客戶風險、違反我國洗錢防制規定,其中一間銀行的罰鍰高達1千萬,寫下金管會對洗錢防制開出的最重罰單,為金融圈投下震撼彈。

 

我國於20193月《銀行法》修正,罰鍰上限由1千萬大幅提高5倍至5千萬,顯示政府期盼藉由修法達到嚇阻不法、督促銀行保障存款人權益、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等目的。金管會近期開出這張史上最重罰單,展現出政府強調評估客戶風險、反洗錢、打擊資恐的決心。事實上,國外銀行裁罰案更是動輒祭出上億美元罰鍰,再再說明了全球金融監管越趨嚴格的趨勢。

 

根據金管會資料顯示,近兩年因洗錢防制缺失而遭罰的大多為本國銀行,本次兩間外商銀行受罰,凸顯外商銀行在地化經營的挑戰與困境。由於外商銀行遵循總行、母公司當地的國家規範,對於落實在地法規等面向,臺灣子行往往缺乏決策權。所幸,坊間已經發展出成熟的金融大數據方案,為銀行業提供具體解方。筆者以下針對本次銀行受罰缺失一一進行說明。

 

總行即時監控 對決一人公司

首先,在「針對集團透過成立多家一人公司進行資金移轉,低估風險評估指標權重」的缺失上,此議題牽涉到如何定義所謂集團,每間銀行的定義皆不同,依據主管機關的潛規則,只要企業之間有交易關係、資料重疊,就稱為關聯戶,也有大數據業者以「母公司對子公司或分公司有決策權、持股比例高於50%」作為定義。

 

為了落實法遵,銀行人員必須從公司年報、商業司等數種資料中,一一查找公司間相互持股細節、繪製企業族譜,且每種資料的更新頻率不同,讓銀行人員難以即時掌握異動。目前銀行皆交由法金客戶關係經理人或理專自行維護集團客戶的子公司與分公司細節、了解股東成員,但經常出現缺失,造成後續法遵問題。

 

事實上,在集團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間,常是產業上下游關係,彼此交易實屬正常,必須警示的狀況是「集團透過成立多家一人公司進行資金移轉」,為了做到持續監控股東,建議銀行應該建立機制、設置即時監控中心,維護建置企金客戶的統一編號、公司名稱、地址、電話等重要資料,統一管理企業族譜、維護臺灣所有集團股東的異動,就能在第一時間察覺一人公司進行資金移轉的問題。

 

深入了解客戶 避免慣犯詐貸

另外,「對自然人客戶以大額現金從事符合租稅規避及逃漏稅態樣定義的交易,僅申報大額通貨交易,沒有落實評估交易合理性」,根據財政部於2018年公布的稽徵實務常見的十種「租稅規避及逃漏稅態樣」中,其中第四項與第五項互有關連,分別為「公司無銷貨事實開立不實統一發票,幫助他人逃漏稅捐」與「公司無進貨事實,取得他公司開立不實統一發票,虛報營業成本或費用,逃漏稅捐」,目的在於製造假金流、虛報營業成本、墊高營業額,向銀行取得更高的授信額度,騙取銀行借款。

 

之前我國曾經出現過的多起銀行詐貸案,皆屬於上述狀況,詐貸企業虛設人頭公司互相做假帳、開發票,偽造公司的營業額,持續運用這樣的手法數度得逞,早已是詐貸慣犯,然而銀行因為作業流程疏漏、內稽內控(理專操守)缺失,仍然持續貸款給這些詐貸企業。

 

要破解上述的問題,首先,必須瞭解申貸企業是否曾涉及訴訟,可以到司法院全球資訊網-查詢服務(https://www.judicial.gov.tw)「裁判書查詢」中搜尋,就能輕易發現詐貸企業的訴訟黑歷史。如果是初犯、查不到過往訴訟的詐貸企業,也可以從匯款流向揪出異常。一般企業間的匯款大多會是單向,例如甲公司向乙公司購買原物料,金流就會是甲公司匯款付費給乙公司,如果發現兩家公司長期、大額、相互匯款,就是一個異常警訊,銀行必須深入了解原因。

 

這樣的異常交易若是出現在銀行自家分行之間,較容易查對,但若是不同銀行間的大額匯款,僅能就帳號與戶名查對,然而,一間銀行每天經手上萬筆交易,再加上有心的詐貸企業會以跨銀行、跨區域等匯款方式規避銀行的警覺。唯有仰賴總行設定警示機制,持續透過比對帳戶戶名、統一編號、各式公開資料,方能進行深入詳細的客戶風險查核。

 

鄧白氏交易監控系統 高效警示助攻

本次銀行業者受罰的另一項缺失,「對有相同對帳單地址、相同聯絡人或相同聯絡電話等特徵,實際所在國家與註冊地不同的純境外一人公司,有陸續密集註冊及在銀行開戶,未能確實瞭解該客戶的背景及目的。」在每間銀行資料庫中,往往都擁有數百萬、超過千萬名客客戶名單,如果系統未進行比對,就無從得知客戶、企業負責人有著相同的資訊,也就無從警示。

 

建議在銀行的反洗錢系統中設定,凡是出現「相同對帳單地址、相同聯絡人或相同聯絡電話」等特徵,系統就應跳出警示,幫助銀行進一步查核。然而,面對跨行匯款的查核,銀行僅能透過公開資料稽查匯款關聯的兩家公司是否登記在同一個地址,但在每天成千上萬筆的匯款交易中,要一一進行比對實在不可能。

 

當銀行期待降低人工作業負擔、仰賴反洗錢系統把關時,採行以「法規為本」(rule-based)的系統設計,大多是門檻低、缺乏彈性的從嚴警示原則,往往出現過多的假警報,導致銀行人員必須頻繁聯繫警示戶客戶、了解交易狀況後才能排除警示,造成反洗錢團隊大量查核的工作負擔、降低原本以系統取代人工作業的美意。

 

鄧白氏已自金融先驅英國引進金流分析系統,以大數據科技為本監控交易,排除高頻率、小額交易等假警報,幫助銀行業真正揪出洗錢、資恐的潛在危機,進而排除風險,隨著金融科技與商業態樣日新月異發展,這套系統更能夠超前部署,持續更新優化銀行反洗錢系統的精準度與靈活性,兼顧法遵與客戶服務,更高效地防制洗錢、打擊資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