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今日的基隆市,是我國耀眼的海港都會,更是歷史內涵豐盛的文化城市!「基隆市大歷史場景再現計畫」自2017年啟動,回放、重現自航海時代以降,基隆無數豐富的歷史記憶與場景。在《有種生活叫基隆 文化城市大揭密》活動中,

天下雜誌匯聚基隆市長林右昌、知名作家葉怡蘭與謝哲青,從城市規劃與歷史文化出發,順著北境之路,深入基隆的歷史再造軌跡與豐盛文化底蘊。

 

再造歷史現場 深入大基隆過往

《有種生活叫基隆 文化城市大揭密》活動於331日登場,眾人齊聚在「松山文創園區-不只是圖書館」,聚焦於海港、城市、文化、歷史再造的經驗與亮點。在活動的首部曲,眾人齊聚導覽區,在導覽老師雞籠卡米諾負責人Mike的帶領下,循著1930年代摩登基隆、和平島考古探險隊兩個路徑,了解「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的細節與成果。基隆市長林右昌進一步從基隆市大家長的身分分享,細數大沙灣石圍遺構、基隆要塞司令部等特色歷史場景,並說明相關的文史保存及修復經驗。

 

我國文化部於2016617日提出文化資產新策略-「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在全台灣各縣市陸續推動,而其中連結北台灣大時代、大世界的基隆,於2017年起啟動最旗艦、典範型的標竿「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

 

在為活動致詞時,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強調,「沒有逗留,就沒有文化,所有文化都是因為人的逗留!2014年起,林右昌市長以文化為基底引導城市發展,以六年的時間改變了一座城市!」基隆市長林右昌在致詞時提到,初上任時,基隆市處於文化沙漠狀態、負債47.36%全國第三高,市府團隊在艱困中展開行動,其中文化與歷史正是市政發展重點方向,「過往基隆市政府文化歷史修復經費不到兩千萬,我們寫好計劃說服文化部,爭取到全國最多的九億預算經費,能夠發展51項子計畫,以文化局為核心,所有局處齊心動起來協助,更向外協調國防部等單位共同努力。」

 

 

深入歷史文化 行銷海洋城市

在《焦點對談:談海洋城市之文化風貌》中,主持人天下雜誌總編輯吳琬瑜輪番向基隆市長林右昌、知名旅遊飲食作家葉怡蘭、知名作家謝哲青提問請益。

 

首先基隆市長林右昌分享,「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不只是硬體修復,更重要是背後的精神,文化與歷史是生活,要有實體環境,人是生活在空間場所,透過在空間場所而體驗感受,形成生活經驗,要教育下一代基隆過往的四百年歷史,必須透過空間再造與形塑,並且借助ARVR等科技方式再現或重現。例如大沙灣歷史園區的大沙灣石圍遺構,是清法戰爭清朝防禦炮台,在戰火之下僅剩幾公尺的遺蹟,透過歷史爬梳、資料考據透過虛擬實境重現。

 

作家眼中的基隆 魅力山城海鎮

在近十年的時間內,知名旅遊飲食作家葉怡蘭每兩週造訪基隆一次,在觀察造訪中體驗基隆的迷人與療癒力,「我特別熱愛基隆這樣的山城海鎮,受惠於地形,造就立體錯落的城市豐富面貌,散步充滿樂趣,一個轉彎就能看到截然不同風景,基隆的第二個特色,就是受山跟海的滋養,與外界交流豐富,不同飲食與文化薈萃,比地中海更迷人!」基隆眾多的菜市場與「一店一餐」的美食特色,造就吃飽吃爽的精彩味覺,更讓她讚嘆不已!

 

曾是船員、曾留學英國、曾短居基隆一年的知名作家謝哲青,對於基隆的情感則融會了在地靈魂與國際視野,「基隆很小,背後就是山,腹地小、狹窄巷弄 ,基隆很大,前面是太平洋,沒有邊界、穿越時間!」基隆就像是日本長崎,都自大航海時代與歐洲深層連結。基隆擁有諸聖教堂遺址,是世界級文化遺產的景點,連結天主教世界在西太平洋建立網絡的過往歷史。他更深覺,在地化就是全球化,基隆的兩條北境之路就是與世界接軌的渠道,展現基隆生活獨特的風貌,將會吸引更多旅客造訪!

 

基隆曾經只被記憶是座多雨與美食的城市,透過文化、歷史,基隆市持續翻轉向上、刷新城市樣貌!林右昌更邀請大家造訪基隆,「基隆市值得爬梳、重新被認識,北境之路兩條文化路徑只是起點,未來將會有更多路線登場,希望大家到基隆展開文化與歷史的冒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