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樊語婕

《科學少年》主辦「2019科學少年STEAM實驗場:未來科學家的設計挑戰」,在1122日至24日連續3天,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4B館舉行,展覽為免費入場,主打五大實驗場主題展區,帶領親師生透過體驗活動、解決問題,培育STEAM跨領域素養。

 

科學少年雜誌 聚焦知識能力態度

《科學少年》創立五年來,持續堅持知識、能力與態度三大科學素養重點,涵蓋基礎到最新發展的多元知識,例如火箭主題講述農神五號、太空人阿姆斯壯、以及最新的福衛七號與火箭回收知識;在能力部分強調手作與實做,雜誌中規劃AMY老師的實驗、賴以威老師的專欄,帶領大家DIY動手實做;態度部分強調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科學必須在人文當中實踐,因此在雜誌中特別介紹很多科學家。

 

一個國家必須仰賴科學持續富強,《科學少年》由台灣編輯團隊製作,是一本專為台灣九歲以上孩子與成人打造的科學雜誌,帶領讀者認識台灣在世界的地位,也學習以台灣的視角看世界!

 

活動在1122日上午10點啟動,場外早已擠滿小學師生,還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參與,大家都眼神發亮、迫不急待體驗科學,所有人齊聲倒數一分鐘後湧入會場,展開充滿知識與樂趣的科學旅程!

 

跨領域教育 培育多元素養

「除了知識,108課綱更注重技能、態度的培養,期待下一代發展多元的素養!」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在致詞時特別強調,這是科學少年第一次邀集關心STEAM教育的各單位辦展,期待未來持續舉辦,幫助孩子提升創造力,也帶動更活潑的科普視野!

 

「環境社會快速變遷,無法再用舊的知識教育現在的孩子面對未來的挑戰,未來的教育需要培養孩子『做、用、想』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及學前教育組組長武曉霞表示,國教署推動STEAM教育需要很多夥伴,一起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2019科學少年STEAM實驗場就結合了跨領域的素養,帶領學生體驗科學的趣味!

 

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科長吳紹群分享,身為一個非正式的教育機構,故宮思考應該如何透過館校合作,結合108課綱的精神,推動藝術、科學教育,於是鎖定STEAM教育中的A (人文藝術),結合數位學習公司,並以貨卡、中巴打造「創客魔幻列車」進入全台中小學校園,將故宮文物融入STEAM教育,也帶動學生動手實作的精神!

 

五大實驗場 「設計思考」全面啟動

   本次展覽以「體驗活動」為主軸,運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創新學習方法,規劃五大主題實驗場。在太空實驗場中,參加者必須閱讀在展場內的背板資料,找到NASA太空人必須具備的學歷、視力等知識,並且填入學習單;第二關數學實驗場中,小朋友運用裝入1/41/31/2水量的水瓶進行轉水瓶實驗(Bottle Flipping),思考哪一個瓶子最容易在翻轉後成功站立。

 

第三關機器人實驗場,邀請小朋友自己選擇感測器、機器手與移動裝置,設計一台專屬自己的生存助理;化學實驗場則透過二氧化碳濃度、磷用量、放射性物質汙染等題目,引導小朋友思考拯救地球的行動方案;錯視實驗場更是特別,封閉的空間裡充滿了扭曲的線條,讓大家體驗到神奇的視錯覺世界。

 

為展現多元又創新的STEAM教育成果,展覽中特別規劃「科學好FUN區」,邀請四家產官學界推廣STEAM教育有成的單位共同參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展示「創客魔幻列車」,包括星光環、魚藻釣魚機、象牙球等主題,運用現代科技重現古代文物的智慧,並且分享學生作品,例如利用雷射切割製作出的百蝶自動機。展場前方的手足球與彈珠台PK賽,更是大小朋友鬥智的最佳角力場!

 

科學好FUN 玩科技動腦筋

台灣電力公司以「會說話的房子」為主題,分享智慧電表、智慧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的知識,透過互動遊戲,引導學生透過實測,了解家中的電視耗電210W、電冰箱耗電500W…等實用知識,還可以帶回風電機組立體紙模型,自行組裝上色,透過動手做進一步學習聰明節電的最新科技應用。

 

科普飛行隊每天都進行共六場VR體驗活動,提供VR與六自由度眼鏡,讓大家遊歷金字塔、外太空與國際太空站等虛擬實境影像;現場也擺放著無人空拍機,還有許多透過3D全彩列印的有趣創作,包括彩繪面具、多拉ㄟ夢竹蜻蜓…等,讓大小朋友玩的目不轉睛!

 

龍華科技大學的學生更把3D列印機搬到現場,並且展示分享多媒體設計和機器人技術,吸引小學生動手操作吉他機器人、機器手臂與樂高機器人。透過程式設計,吉他機器人可以根據距離發出不同音階的聲響,還能彈奏出樂曲小星星呢!

在三天的活動期間,科學少年還規劃了九場「科少工坊」,包括設計程式語言指揮機器人、手作摺紙、化學實驗、扭蛋機操作、創意DIY等實作課程,由不同領域的科學達人帶領參加者進入充滿MAKER創客精神的世界!

 

展覽現場更加碼推出「科少講堂」,邀請科學人雜誌副總林彥傑、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賴以威、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科學人雜誌副總編輯張孟媛、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系系主任陳淳迪、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美秀、科學少年雜誌副總編輯陳雅茜與上尚文化執行長陳乃綺等九位臺灣知名的科學家、第一線教育專家輪番開講。

 

數學實驗動手做 具體化生活連結

賴以威針對「成長型數學思維與數學實驗」為題開講,他首先強調,要啟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好玩,才會幫助數學學習。許多研究顯示,其實後天努力、正確的心態等才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影響力甚至跟數學天分不相上下。應該要提升學生的數學信心,傳遞一個訊息,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學好數學!

 

數學可以有各式各樣活動,需要具體化、跟生活連結,大家才對數學產生感覺,例如數鳳梨殼上的螺旋狀去學習費氏數列,或是比較蛋糕大小學習圓面積計算,帶著學生動手做、看到現象、了解結果,再告知背後的數學原理,就會非常有趣。期待讓更多人看見生活中的數學,改變對於數學的觀感,大家一起把數學教育做得更好!

 

探索天文學 最遙遠最接近的科學

在「航向星系中心的黑洞」講題中,孫維新透過許多照片,分享宇宙中美麗萬分的天象,他並且強調,許多人著迷於天文學,是因為宇宙裡面有很多可以看可以做的事情,天文其實是人與大自然最直接的接觸,銀河星系都在距離地球萬千光年之外,但是人們只要抬頭就可以看得到,因此可說是最遙遠也是最接近的科學。

 

他更以老師的角度出發,鼓勵大家不要怕犯錯,「面對老師發問的問題,應該要自己提出一個答案來,然後有一個自己的理由,如果你答對了,Its fine!如果你答錯了,Its even better!因為你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輩子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從小培養科學素養 依照興趣發展

目前台灣黑熊數量僅存200600隻,森林裡要供養台灣黑熊必須四季食物都充足,所以黑熊是台灣健康山林重要的指標。黃美秀看過太多台灣黑熊誤入陷阱,正是由於熊掌的市場需求,因此她認為,台灣黑熊的唯一救贖就是教育!在山林中尋熊十分辛苦,她強調,所有行業都有辛苦的地方,但是要能夠從中獲得樂趣,因此,應該鼓勵孩子選填志願時依照興趣發展。

 

科學精神就是希望民眾透過科普教育擁有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是一種民眾素養,大家從小就要有科學素養。科學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是破除迷思的唯一方法,運用系統邏輯的方法探究自然現象,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所有的資訊就都應該質疑真假,不是網路google、白紙黑字的都是對的,不要人云亦云。

 

舉辦STEAM展覽 培養科學少年

《科學少年》自從2014年創辦以來,堅持一個觀念:「你可以不必唸科學,但是一定要具備科學思考的能力!」科學是一輩子需要具備的基礎,培養科學精神比擁有知識更重要!觀察、懷疑、假設、實驗、辯證、驗證,都是非常關鍵的學習素養與能力,在生活學習以及學科養成的路上缺一不可!

 

臺灣國教課綱正在推行STEAM教育,正好也是《科學少年》的骨幹,結合S(科學)、T(科技)、E(工程)、A(藝術與人文)與M(數學)的跨學科內容,匯集當代頂尖科學家們的知識能量,帶領大家一起走訪科學的奇幻世界。

 

《科學少年》的辦展初衷很簡單,希望透過展覽引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對探究的興趣。在走出展場時,可以大聲地說:「我喜歡科學!科學少年一直都有新發現,我也是科學少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