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桃園市升格後的第一屆桃園市議員於2014年底出爐,因為共同關注文化傳承,個性相和、氣味相投,楊進福議員、李雲強議員與蘇志強議員組成「兩強一福」聯盟,以如同兄弟般的情誼合作,發揮跨區服務、專業互補的效益,成為桃園政壇亮眼的三合一問政品牌!

「福」與「強」兩個字,在臺灣男性的名字中十分常見,而桃園議會中,有三位議員因為理念相近,組成「兩強一福」的問政聯盟,他們是楊進福議員、李雲強議員與蘇志強議員,其中的兩強就是李雲強與蘇志強,一福就是楊進福

從龍兄虎弟到兩強一福聯盟

三人中年紀最長的「福哥」楊進福屬於平地原住民選區,曾任龜山鄉福源國小擔任原住民母語教師、龜山鄉公所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龜山鄉原住民協進會法律與地政諮詢委員、兩屆龜山鄉鄉民代表;年齡居中的「大強」李雲強屬於第二選區龜山區,曾任龜山鄉民代表與代表會副主席、桃園縣議員;三人中最年輕的「中強」蘇志強屬於山地原住民選區,曾任復興鄉後備軍人輔導中心主任、桃園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生活輔導員、復興鄉公所秘書與代理科員。

聊起「兩強一福」聯盟的緣由,其實是從一到二到三的歷程,李雲強回憶,當年由於與楊進福都是龜山鄉民會代表,再加上同為17屆縣議員的同事情誼,個性很契合的兩個人成為好友,吃飯、上廁所等行動都同進同出。

兩人笑著說,當時連老婆都故意開玩笑調侃說:「你們這麼要好,到底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關係阿!」縣議會議長邱奕勝也發現了兩人的好感情,對兩人說:「兩位議員交情那麼好,總是黏在一起,簡直就是龍兄虎弟嘛!」於是兩個人就變成了「龍兄」楊進福、「虎弟」李雲強,但僅只於私人交情熱絡,尚未開啟政治聯盟合作。

2014年底桃園市升格後第一屆市議員選舉,楊進福與李雲強雙雙當選,發現新進市議員蘇志強的習性與倆人十分契合,便從兩人小組變為三人團隊,議長邱奕勝再度發揮敏銳的觀察力,看好三人組成「兩強一福」聯盟,而三位議員也深覺可行,著手規劃合作的細節。

走出問政特色 形塑品牌形象

三人期待「兩強一福」聯盟必須走出問政特色,更制定了聯盟的紀律規約。首先,凡是在外都要穿著聯盟制服,一共製作了六套制服,還制定了一個制服表格,每日照表操課穿著,例如星期一專黃衣、藍褲,星期二是紅衣、卡其褲,星期三則為藍衣、藍褲,三人只要外出、出席活動都穿著同樣的制服,展現團結的信念,塑造整體視覺形象。楊進福笑著說,「如果違反制服規定,可是一次罰款五千元喔!」

2015年第一個會期的總質詢時段,三人首度穿著特製的同款制服,向市長、議長與桃園市所有局長宣告,「兩強一福」聯盟正式成立!身為市議員問政團隊,「兩強一福」聯盟在問政、政策、服務與公關等四大層面合作。在議會問政時,三個人一定坐在一起,在發言與質詢時發揮團隊的力量;在政策上分別發揮三人專業,互相支援協助。

三個人在選民服務上可以跨區互通有無,例如蘇志強選區的復興區鄉親在龜山區發生狀況,蘇志強遠在復興區部落無法即時就近處理,兩位哥哥就能夠即時補位服務,或是龜山區的民眾造訪復興區須要協助,蘇志強也可以代為關照,達到跨區服務的效益,讓三位議員的服務層面更寬廣。「兩強一福」聯盟的公關發言人為蘇志強,在三人結盟後積極造訪環保局、文化局、原民局等單位,主動了解各局處室的執掌、資源,增進未來為選民服務的視角。

不同選區 專業各異 聯盟互補

因為三人的結盟,讓彼此的視野拓展許多,李雲強舉例說明,自己平日因為忙於龜山區的選民服務,原本已經有近30年未到過復興區的最高峰拉拉山,這兩年因為與蘇志強結盟的緣故,頻繁地造訪拉拉山區,還多次到達巴陵神木區,增進對於山地原鄉的了解。

此外,由於楊進福本著法律專業,長期為民眾處理民事訴訟,諸如交通事故與職業災害等案件,也因此,李雲強與蘇志強的選民只要有法律相關服務需求,例如機車肇事等案件,都會轉介給楊進福處理,為民眾爭取最大的保障與權益。

李雲強指出,龜山區有鄉親出車禍須要幫助,轉介給楊進福處理時,若是兩造都是龜山區鄉親,須要協調時,因為楊進福不屬於龜山選區,在處理時比較不會擔心得罪任何一造,也更為專業公正。而蘇志強也分享,復興區的山地原住民在平地須要急難救助、租屋補助時,當他人在山上沒辦法即時幫忙時,都會由楊進福在第一時間將事情圓滿處理。

由於這三位議員分屬不同選區,專業背景也相異,為合作結盟奠定最佳基礎。蘇志強長期在復興鄉公所、桃園縣原民局等公務部門服務,對公務部門的運作生態等細節十分熟稔,楊進福具有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學分班結業、文化大學地政學分班結業等背景,具備法律專業,李雲強長期關注教育、福利、地方建設等議題,三人既合作又互補。

選票不同、選區不同,服務範圍與對象不同,分屬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與龜山區,選票沒有重疊,沒有誰比較搶鋒頭的問題,彼此不會因選戰競爭而猜忌,是市議會中難得的問政聯盟組合。再加上三人都是專業問政的身份,沒有自己的事業、沒有商業的考量,在問政上較為無私、沒有包袱。

彈性搭配 強化問政深度廣度

三個人在個性上不但十分地麻吉,也能發揮互補互助的效益,李雲強因為個性較直接,是三人中的「硬硬派」,擔任聯盟發言人的蘇志強是「叫叫派」,最年長的楊進福則屬於「穩重派」,三人經過兩年聯盟的磨合,在做人處事上總會互相提醒,個性都變得更為圓融。

「兩強一福」聯盟可謂空前的組合,以前在政壇上從未出現這樣的團體,基於友情與理念的基礎,至今已運作超過兩年,從互相體諒、互補合作中,走出一條問政的特色道路。首先,三人組成聯盟之後備受矚目,享有問政品牌優勢,此外,也因為有三個人的時間額度,問政時可以掌握更多彈性,當三人中有人對於某個議題特別關注,想要擁有多些時間發揮,其他兩人就可以把時間讓給他,可以互相做球,分別扮演主導與配合的角色,強化問政的深度與廣度。

例如去年第三次定期會時,李雲強希望真隊眷村文化活動事宜,與文化局溝通,便應用了聯盟中兩位議員的時間,又例如市政府進工作報告時,每個議員僅有10分鐘時間,楊進福計畫針對原民局議題多加發揮,可以享有更多質詢時間。

由於三人結盟,強化問政氣勢,市府各局處室審慎以對「兩強一福」聯盟的監督,官員也更為重視他們關注的議題,因為那些都不只是單一議員的議題,而是三位議員同步關注的議題,可謂三倍關心、三倍力量!

其他議員也非常樂意與「兩強一福」聯盟結合,透過搭配、商借質詢時間,更由於三人參與各種活動總是早到晚退,以十足誠意帶動現場氣氛、給足主辦單位面子,成為各種活動的最佳來賓。

共同關注文化 為族群深紮根

在談到三個人共同關心的議題時,「兩強一福」同時回答:「文化!因為文化是族群的根,如果族群沒有文化就沒有了根,這個族群很快就會消失!」也因此,三人共同爭取許多桃園市族群主題建設,例如在青埔設立原住民族博物館、在桃園市原住民豐年公園、在龜山區的憲光二村創設移民文化博物館。

李雲強強調:「眷村文化是台灣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龜山區目前保留太武、馬祖與憲光三個眷村,我們要保存文化,傳承給後代子孫,讓『竹籬笆的春天』相關文化發揚光大。」此外,眷村文化節過去以桃園市南區為主場,然而龜山區擁有四大眷村,也是眷村文化的重鎮,再加上龜山區以往都沒有舉辦大活動的機會,因此在三人的努力下,去年與今年的眷村文化節的主場都移至龜山區舉辦,提升龜山區眷村文化的能見度。

蘇志強則提及,在桃園共有十六個原住民族生活著,但是以往皆以阿美族的活動為主,透過「兩強一福」聯盟的運作,希望市政府原民局多元舉辦十六個民族相關歲時祭儀活動 ,展現各族群的多元文化,成功敦促原民局於去年開始編列相關預算,未來每年也都會有相關的多元族群活動規劃。

因為三人的努力,桃園市率全國之先,於去年首創開辦原住民團體意外保險。此外,桃園市也將在明年於龜山區與中壢區的戶外集會場設置大型天幕,未來原住民朋友在參加豐年祭等活動時,就能夠不再擔心氣候狀態,盡情進行活動與表演。

三加一問政 為鄉親爭取福利

提及近來問政的努力與成績,李雲強指出,自103年以來,在龜山區振興路、萬壽路與長壽路口,興設了一個路口改善工程,卻形成有如虎口的N字形彎道,不但形成交通打結的瓶頸,更造成車禍頻傳,讓用路人不知所措,經過民眾投訴反應後,他持續進行會勘、與市府及區公所溝通,還特別選在早上七點半上班上學尖峰時段,帶著交通局公路段的官員到現場,實地了解對於鄉親通行的妨礙,終於在最短時間做出拆除工程、恢復原貌的結論,已於114日拆除完畢。

蘇志強則分享,在以往提到復興區,大家立刻會想到八九月盛產的拉拉山水密桃,但是五月其實也盛產著美味的五月桃,卻因為名氣不大、多年來飽受中盤商的剝削,農民辛苦地經營著,去年「兩強一福」聯盟在議會提出,希望市府協助行銷五月桃,透過原民局的行銷,將產品命名為「媽媽桃」,成功地行銷品牌,銷路立即成長三倍以上,成為復興鄉的另一項農產驕傲!

復興區每年都吸引眾多遊客造訪,也在產地採購水蜜桃、媽媽桃、甜柿等農產品,卻因為當地沒有銀行ATM能夠領錢,就算想要多消費也沒辦法,三人商請農業局幫忙處理,在去年於復興鄉增設兩座ATM提款機,讓遊客更為便利,也增進旅遊消費的產值。

目前在復興區僅在澤仁里設有一座加油站,李雲強指出,「如果鄉親要從巴陵到澤仁加油,就已經耗去半桶油了,因此目前正在爭取於巴陵增設一座加油站。此外,復興區三光部落長期被大漢溪分隔,居民往來總是必須繞行很遠的路程,已經向市政府爭取建立三光大橋,提升當地『行』的便利性。」

楊進福長年為選民處理法律案件,曾經有一位往生者生前負債,依照法律規定,法定繼承人必須在三個月前拋棄繼承,當這位往生者的家屬至服務處尋求協助時,距離時效僅剩兩天了,楊進福發揮高效率,在第一時間為往生者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十多位親屬完成拋棄繼承申請,阻絕了超過兩百萬元的債務負擔。

另一個令楊進福印象深刻的服務案件,是來自一位因交通事故而往生的民眾,由於他生前曾有過三段婚姻,依據汽車強制險規定,相關的法定繼承人就有多達13位,又分屬不同婚姻的關係,楊進福為了要取得相關當事人的資料,透過警政單位的協助,耗費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才收集完成,終於圓滿處理這個案件,為鄉親爭取到最大的保障。

展望桃園未來 形塑國際級大城

展望桃園市政的遠景時,李雲強指出,桃園市是台灣的國門之都,是國人出國的門戶,也是連結全球的窗口,在六都中,桃園市負債最少、市民最年輕,再加上航空城與捷運綠線、棕線等建設,希望成為一座國際級的大城市。楊進福則提到,鄭文燦市長強調族群融合,就任後這兩年也努力於此,但是還是有很大的調整進步空間,期盼桃園市在族群融合方面,能夠更精進升級。

蘇志強指出,許多原住民都是從原鄉遷移到桃園市就業居住,因此鄭文燦市長一直說「桃園市是原住民第二個故鄉」,桃園市原住民人口將在明年突破七萬人,非常感謝鄭文燦市長的支持,明年原民局的預算即將突破七億元,希望透過原鄉復興區的建設,照顧在都會區生活的原住民,讓原住民在就業、教育、置產等多元面向都可以獲得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