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在台灣的高等教育與生醫教育領域,北醫大不斷創新領先,打破學科疆域,跨領域培育生醫領袖,醫學科學研究所強調疾病研究、轉譯醫學與國際視野;臨床醫學研究所致力培育醫師科學家、解決臨床問題,而在20168月成立、國內第一且唯一的「營養學院」,率先設立食品安全碩士學位學程,為食品安全把關,並將於2017年成立代謝與肥胖科學研究所,積極打造更為健康的台灣!

醫學科學研究所 聚焦轉譯醫學

醫學科學研究所為北醫大規模最大的研究所,也是醫學院唯一基礎研究領域的研究所,所長何元順表示,醫科所聘任生理、生化、微生物免疫、寄生蟲、感染、神經科學、癌症等學科共77位專任教師,這些教師參與或主導北醫體系的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基因定序、轉譯影像…等研究中心與核心實驗室,為研究生提供最佳的軟硬體資源。

醫科所設有生物化學暨細胞分子生物組、分子藥理學組、細胞生理暨神經科學組、微生物暨免疫組四組,在教學上與國際醫學教育潮流同步,打破傳統專業領域,結合生理與生化學科,以疾病研究、轉譯醫學為導向。

為了鼓勵優秀學生,醫科所提供優渥的入學與學業成績優秀獎學金,博士班學生前兩年保障每個月3萬元的獎金,更能專心進行研究。國際視野也是所內的重點育才方針,博士生一率以全英語進行專題討論,研究生出國參與國際會議、論文比賽等,經審核通過後也將獲得補助獎金,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國際參與實力與優勢。

臨床醫學研究所 醫師科學家搖籃

在第一線的臨床醫師時常面對病患問題、汲汲苦思解決之道,北醫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提供最佳管道!匯聚一流的臨床與研究師資,由資深臨床醫師與基礎醫學研究老師共同指導研究生,透過大數據、網路實驗室(Weblab)、細胞培養、動物模式等方式,培育臨床醫師具備卓越研究能力,研究各種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癒後追蹤及醫療器具等領域,成為傑出的醫師科學家,解決臨床病人的各種問題。

臨醫所所長陳志榮指出,北醫大體系一校三院長期累積包括生理數據、生物檢體、臨床表現…等資訊,而臺北醫學大學聯合人體生物資料庫更提供癌症相關檢體,成為臨床研究、轉譯醫學最佳寶貴的資料庫。

102學年度起,臨醫所碩士班開放生命科學相關科系背景的學生修讀,擴大養成基礎研究與臨床醫學相結合的人才,吸引有志於臨床研究的生醫菁英,讓更多人才有機會使用北醫系統的資源、進行研究。

食安學位學程 為全民健康把關

北醫大不僅在臨床與研究創新突破,也著力於捍衛全民食安,在20168月成立國內第一且唯一的「營養學院」,更率先設立食品安全碩士學位學程,106學年度還將創設食品安全系,全面為食品安全把關。

營養學院院長趙振瑞表示,食品安全碩士學位學程結合國內產官學的資源,更引進國際法與全球衛生與食安趨勢、課程中實習,課程設計著重在食品檢驗、食安管理、風險評估、媒體溝通等四大主軸。

師資陣容除了保健營養學系的老師,也將聘請校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的師資,並延攬食品安全專家、食品製造產業優秀業者、政府相關單位執法者,組成黃金師資陣容共同指導,為學生帶進行政、法律、國際視野、產業實況等廣博知識。

學生也將跨出教室,在北醫大食品安全檢驗研發中心等場域進行實習,落實學用合一。在多元跨界的培育後,學生畢業後就業機會多元,包括衛福部、食藥署、各地衛生所、食品產業、檢驗單位、學術界…等,扮演食安種子的角色,漸次發揮擴散作用,傳播食安常識,從各個層面把關捍衛食安。

2017年成立代謝與肥胖科學研究所

肥胖的問題已為國人健康帶來負擔,因此北醫大在2017年成立代謝與肥胖科學研究所,希望結合基礎學科與臨床醫學,從預防醫學角度出發,帶領民眾進行體重管理,防「胖」於未然,避免體重過重引發的代謝問題與慢性病。

趙振瑞院長分享,本研究所一反傳統僅著重治療環結,將代謝與肥胖科學並列,以更積極的角度進行體重與健康管理。在教學上結合營養與醫療兩大領域,讓臨床醫師深入了解肥胖的防治,讓營養師學習相關醫療過程中的細節,為國人打造更健康的生活。

跨界、創新、前瞻,已經成為北醫大育才的鮮明標誌,在培育生醫領袖人才、創造競爭優勢的同時,更以積極正面的角度出發,打造更健康美好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