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為了培育未來生醫領袖人才,國立陽明大學攜手中央研究院,首創「不分系生醫學士班」,採行大一大二不分系的創新教學,為新世代的人才加載基礎科學、跨域對話、宏觀視野、人文素養等多元機會,打造未來社會最需要的跨界生醫領袖。

 

陽明大學2015年創新地採用大一大二不分系的設計,學生入學時不選擇科系,有機會多元接觸,在大學的前兩年了解每個系未來的發展,大三再依據志願分流至校內的七個科系,決定未來朝向臨床、科學研究或生醫產業發展

 

課程創新規劃 多元跨界育才

副校長高閬仙說明,除了生醫科學課程外,陽明重新統整微積分、物理、化學等課程內容,設計為整合科學課程,再加入全國首創的一系列資訊科學的課程,並整合科學實驗與生醫科學實驗等動手實做的訓練,奠定完整基礎科學教育。

 

陽明並攜手中研院,邀集28位中研院大師,共同開設「人文講座」,帶領學生接觸歷史、藝術、哲學、科技等多元面向。不分系生醫學士班吳明軒就是因為跨領域課程與中研院的人文講座而選讀陽明,他期待「透過跨領域的學習,對於未來合作夥伴的專業能有基礎的了解,也希望二年級能選讀彭小妍研究員主講的『華語電影與小說』課程,親身造訪並體驗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的氛圍。」

 

不分系生醫學士班大一學生熊希敏原本排斥物理與計算機概論等課程,卻因為陽明整合科學課程的設計,重新認識接觸這些重要的專業領域,「透過不分系的教育打下深厚基礎,可以緩兩年再選擇專業,也許畢業時間會比別人晚一兩年,可是學到更多元更寬廣,深入了解各領域之後,未來也比較不容易選錯專業方向。」

 

廣泛接觸生醫專業 實驗培育研究力

陽明的創新做法吸引許多學生選讀,滕建廷就是一個例子,他在高三時代表台灣參加美國地區高中數學聯賽,獲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數學系入學邀請函,因為被陽明大學創新的課程設計吸引,選擇留在台灣升學,他表示,「高中是讀第二類組,因為看好生醫產業前景,決定轉換到第三類組專業,在大一大二不分系的教育下,廣泛認識生醫各個專業領域,很喜歡現在常常可以待在實驗室中,與不同領域的同學交流合作。」

 

經過半年的學習,生命科學系一年級學生柳乃云表示,非常喜愛整合科學課程的實用性以及與生物知識的聯結,更透過化學與生物實驗學習紮實的實驗技能。她對於跨領域學習充滿信心與期待,「現在的多元接觸是一種福利,未來都有機會可以用得到,希望自己在大一大二盡可能多學習吸收,未來也期待透過校內例如榮陽基因體研究中心等強大的研究中心,能有更深入的研究機會。」

 

多元技能優勢 獨立思考判斷

當初衝著陽明的研究型大學特色而選讀,生命科學系一年級學生廖少暘入學後在豐富的實驗課中,透過預報、討論、設計實驗等方式,培養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他並且分享,「在大一大二不分系的課程中,學習到資訊、物理等眾多學科,有助於以後從事研究時的多元思考,也可以運用資訊科學的方法自己寫程式,具備更多工具協助完成研究。」

 

生命科學系一年級學生劉祐寧則認為,「如果僅是專研生物,就像是走一條單行道,而在陽明跨領域的課程設計下,有機會改變對於本來不喜歡學科的想法,提供我們更多技能與優勢,雖然未必樣樣專精,至少都有基礎的能力,未來能有更多元的發展方向,也為未來團隊合作建立共識基礎。」

 

不僅期許自己成為跨領域人才,生命科學系一年級學生曾子預更設定朝向雙專業的π形人才發展,「透過大一大二奠定基礎科目的能力,未來期望除了生物之外再找到第二個興趣,結合兩個領域發揮雙專業的優勢,而透過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更能夠連結清大、交大、中央大學等二類組的課程與資源,進行更廣博的學習接觸!」

 

創新醫學教育 七年MD/MS學程

除了「不分系生醫學士班」,陽明也自2015年以甄試入學方式招收第一屆醫學系B10位學生,首創全程為七年的MD/MS學程,學生畢業同時取得碩士和醫學士雙學位,在大一大二時期與「不分系生醫學士班」一起上課,接受深入的基礎科學訓練,強化研究能力,增進跨領域學習對話的機會,有助於提升未來臨床問題解決與團隊溝通合作能力。

 

醫學系B組一年級學生洪邦喻認為,與不同領域的同學一起上課,不但談論的話題很多元,也擴展人脈圈,未來在團隊合作時更具有優勢。「醫學系學生未來的發展可以分臨床與研究、教學等方向,在目前的課程設計中接受許多的研究訓練,若未來要橫跨各種領域較為容易,發展可以更為寬廣!」

 

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就讀,陽明不但集結中研院、國科會等資源,更祭出百萬獎學金誘因,凡是指考物理、數學、化學、生物任2科達頂標以上、數理資優學生,以第一志願選讀不分系生醫學士班的新生,就能夠獲得高額獎學金,迎接更多有志成為跨領域生醫人才的新世代就讀園夢。

 

arrow
arrow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