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造一座幸福城市,必須兼顧DEI (多元、平等與包容)、照顧不同的族群的需求,不遺漏任何一人。雲林縣透過社會福利政策照顧弱勢族群與高齡長輩,布建安全防災網絡守護全縣鄉親,更落實低碳永續,讓雲林人的日常幸福美好。
近年來雲林縣持續匯聚各方資源,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到4項,包括消滅貧窮、消滅飢餓、健康福祉與終身學習,實踐DEI (多元、平等與包容)、打造幸福城市。
防寒防餓雙B計劃 照顧弱勢族群
受到疫情影響、遭逢氣候衝擊,弱勢族群處境更為艱難,雲林縣自今年初啓動防寒防餓雙B計劃,也就是Better Food(福德) 與Better Housing(好神)計畫,為弱勢族群提供更好的食物與居住環境。
為了將資源送達需要的鄉親,雲林縣結合跨警政、社政、衛生、教育等部門與村里長的網絡,全面進行普查、瞭解鄉親的需求,除了籌措經費,並且匯聚水泥工、水電工、土木工、鐵工、油漆工與環保志工提供服務。依據個案的需求,緊急個案一天內、一般戶五天內完成訪視跟評估,以最快速度提供到位的協助。雲林縣長張麗善分享,在今年農曆年節期間,就有280位鄉親獲得保暖棉被、防寒衣物等物資,安過寒冬,更獲得生存的尊嚴。
長青食堂共餐 智慧手錶科技守護
臺灣的高齡化進程持續演進,雲林縣的老年人口超過20%,獨居老人的排名為全國前5名。飲食關乎長輩的健康,雲林縣大家長張麗善本著護理師的專業背景,上任後加速建置長青食堂,在三年內從66個提升到160個,服務184個村里、13,000位長輩,並且將逐步在每個鄉鎮建置中央廚房,讓長輩能就近於社區活動中心或學校共餐,增進社會參與,延緩失智老化。社區活動中心還設置樂齡中心、關懷據點,幫助血壓、血糖量測,並且進行飲食、運動、防跌等衛教宣導,帶領長輩終身學習。
在約800位雲林獨居阿公阿嬤的手上,都可以看見一隻很酷的智慧手錶,匯聚心跳與血氧濃度監測、GPS定位與SOS搶救,以智慧科技守護長輩。舉例來說,每15分鐘監測一次血氧濃度,如果數值低於90,消防局救護車就出動到GPS定位地點,在疫情期間及時搶救生命;長輩如果跌倒,只要按下 SOS按鈕,就會連接設定的親友前來援助。
匯聚各界資源 住警器安裝率破九成
雲林縣是知名的農業大縣,卻也有建設落後的弱項,2018年底剛上任時,張麗善主動了解瞭雲林縣在全台墊底的項目,發現住宅用火災警報器(住警器)的裝置率僅有17%,為全國最後一名,便積極號召公廟善心人士與企業界捐助,優先針對中低收入戶裝設,之後陸續為獨居長輩、身心障礙人士、6歲以下孩童家庭安裝,陸續為全縣超過25萬戶安裝住警器,家戶安裝率高達98%,守護家家戶戶安全,並持續汰舊換新作業。
在縣長的暖心願力下,雲林縣還有許多集眾人之力的捐贈,例如救護車的捐助突破30台,更新雲林縣20個鄉鎮的救護車,每輛皆裝設12導程的心電圖機,可以將傷患資料後送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北港媽祖醫院、若瑟醫院等緊急救護醫院,即時了解個案是否發生心肌梗塞、有無需要進行繞道手術,再加上超音波、電動骨針(俗稱強心劑)等支援,爭取黃金救援時段、提升到院前存活率,獲得內政部消防署評鑑消防績優救護人員團體組乙組金質獎。
強化CPR救援 提升到院前存活率
雲林縣消防局設有智慧防災指揮中心,隨時監測氣候變化與地震災情等資訊、完全掌控20個鄉鎮所有的救護車、水箱車的出動情形,當民眾進線119報案,能夠即時根據狀況派遣有急診、加護病房經驗的護理人員,更可以線上指導報案民眾實施CPR救援,大幅將到院前的存活率從7%提升到突破21%,為許多家庭搶救回家人的生命。
今年3月1日張麗善參加農會活動,就曾為現場一名突然停止呼吸心跳的男子實施CPR,直到救護車到場後送醫,成功搶救恢復生命跡象。事實上,CPR是雲林縣府團隊以及學校教職員的必修課,受訓後能在他人危急時發揮急救專業、救人一命。張麗善更大力推動「全民守護者」APP,揪大家加入急救的行列,為身邊的傷病患爭取每分鐘多7-10%的存活機率。
除了守護雲林鄉親,雲林縣持續透過低碳永續、綠色經濟創新農業、守護環境生態。在農業的部分,推動低碳負碳農業,每年推動淨零排碳綠生活,今年聚焦「減碳生活行動年」,邀約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減塑減排,更打造「雲林良品」品牌,輔導廠商取得「碳足跡標籤」,讓入選的產品升級加值,強化國際市場競爭力。在交通的部分,2020年起與GoShare 移動共享服務合作,今年還將引進YouBike,擴大綠色交通效益。
雲林式的守護很溫暖、很全面、很科技,在雲林縣府團隊的政策引導下,在大家長張麗善的暖心號召、魄力執行下,雲林鄉親與地球環境生態共榮共好,日常幸福又美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