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是促使社會變遷的酵母,誘發社會進步的動力。然而少子化、人才出路、資源分配等問題,讓大學經營在今日面臨多重挑戰。到底台灣的高等教育應該走向何方?大學四年,學生除了深化專業知識,還要逐步配備品格、態度、世界觀、團隊精神等軟實力,也許「全人教育」就是一切的起點,也是一切的解答!
堅持六十四載 貫徹全人教育
對張光正來說,全人教育不是宣誓口號,而是教育所應堅持的核心價值與堅定信仰!張光正強調,中原大學透過通識教育、專業訓練、學術研究、服務學習,歷經六十四年、超過兩萬三千個日子的貫徹,累積有如滴水穿石的力量,才能造就一所不一樣的大學,成就一個個不一樣的「全人」。
蔡沐恩就是一個例子,畢業於中原大學特教系,目前就讀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所二年級,曾經擔任自閉症發展協會志工、印度與緬甸海外志工、學校服務學習中心助理、系學會幹部、系上環境服務學習小組長,參加吉他社、春暉社,更保持學業成績ALL PASS的水準。她一一分享,「大一必修的環境服務學習、海外志工、多元社團活動、全年超過百場音樂藝文饗宴、每年兩次的運動會,還有師長、教官的關注與引導,都是全人教育澆灌的養分!」
多元機會資源 修練態度品格
大學是啟發想法、啟動夢想、啟程實踐的園地,學習不是只在教室中,在社團活動的歷練、在國際志工的奉獻、投身創業的行動…,為學生奠定多元發展的基石。張光正說,即使面對學費凍漲十四年的艱困經營環境,中原大學每學年仍投注平均十五萬七千元的教學成本在每位學生身上,遠高於每年十萬的學雜費!張光正進一步說明,透過爭取政府補助、向企業與校友募款、經營推廣教育,還有行政團隊的高效率,上下一心就是要把教育辦好,為世界多創造一些「全人」。
「中原大學是一個充滿愛的環境,學校給我們很多機會與資源,例如資助海外志工機票費用,引導我們自我實踐,更在其中修練品格與態度!」蔡沐恩感性地回應,過程中面臨自我懷疑、人際溝通、募集經費等壓力,持續學習進步、不斷闖關成功後,對自己更了解、更有自信。因為擔任海外志工的歷練,幫助她找到未來的方向,立志攻讀應用華語領域,期待未來幫助偏鄉的孩子!
四大面向平衡 發揮個人潛力
「大學應該重視學生多方面的平衡,包括專業與通識、品格與學識、個人與群體,以及自我身心靈等四大面向,這些都落實在全人教育中!」以個人與群體為例,張光正強調,中原正是透過社團、服務學習、導師制度等設計,在合群的前提下發展學生的個人特色。
蔡沐恩回想大學四年的群體學習十分有感,「每年舉辦兩次的運動會連結班級、系上、跨系的學生,每個人善盡自己的心力,就算不是運動好手,也在場邊加油、暖場!」為了將社團與系學會的活動辦好,身為幹部的她必須想方設法與團隊成員溝通,動之以情、說之以理,從一次次學習中深化團隊合作的體驗。
關於每個年輕人的發展,張光正強調:「發揮個人的潛力,就是成功!」對於蔡沐恩來說,經過四年的淬鍊,擁有多元的體驗、態度與品格的修練,更通過教師資格檢定考取得教師證,她信心滿滿地說:「我已經握有職場入場券,持續朝向未來目標邁進,續寫人生的各種可能。」
高教正確方向 打造世代「全人」
中原大學充分運用了「全人教育」深沉廣博的影響與力道,因此連續三年榮獲1111人力銀行「企業最愛大學」私立大學第一名!二○一八年畢業校友月薪高於八萬元占比達一七%,榮登私立大學第一名!中原大學創造了品牌優勢,終端產品(畢業生)成為就業市場搶手人才。
展望未來,張光正期待全人教育可以在全國高教散播,帶領學生走向世界、拓展視野、探索未知,為台灣的下一個世代打造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