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再也沒有一種活動如同自行車,可同時兼具代步、健身與旅遊休閒等多種功能,在國外自行車更被定位為交通工具。騎乘自行車是很好的有氧運動,可增進心肺功能,在行駛過程中還可欣賞周邊風景。
內文~
相較於健走(或慢跑)與游泳,騎自行車消耗的卡路里數最少,行駛 1.6公里僅消耗50大卡,對於關節的衝擊則居中,由於騎自行車屬戶外活動受限於天候,若想要天天騎車,也可在家設置固定式腳踏車,運動效益相同。

在熱身部份,仁愛醫院社區醫學科主治醫師彭玉章建議,若是時間匆促或路程很短,可以藉由初期緩慢的騎乘當做熱身,但若要進行長途騎乘或較劇烈的自行車運動,還是要熱身並拉筋才能保護身體。除了運動傷害外,騎自行車最大的傷害就是車禍,因此建議要戴安全帽,並身著明顯的服裝、在車身上貼上反光標示,都能在關鍵時刻減少傷害。

為多一層保護,騎自行車時可穿戴護膝護腕,在跌倒時可減少外傷。因為自行車速度較慢、且體積小目標不明顯,建議選擇路況較佳的道路,或行駛在單車專用道上。若在郊外受傷一定要先停下休息,尋求協助,或可先用冰敷處理,再將受傷部位抬高,輕微扭傷可自行以貼紮處理。

在選購自行車方面,尚未養成騎乘自行車的習慣前,可先購買一般型的入門款,若已固定進行自行車運動,可依運動需求購買進階專業車款。如果平時騎自行車的路線並無上坡路段,一般自行車即可,不須有變速功能。

彭玉章醫師指出,自行車坐椅高度也要視個人體形調整,才能享受舒適安全的騎乘樂趣。當腳板向下踩到底時,膝蓋必須仍保有 20-30度的彎曲,才能保護腳部,並避免腰背疼痛。自行車運動雖然對關節的衝擊較小,但騎乘動作仍會壓迫到手腳的神經,而競速型的自行車因為須前傾騎乘,容易造成背痛,可將坐墊角度向下調整10-15度, 可減少背痛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