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永續關乎所有地球生物的未來,面對淨零、減碳等挑戰,金門縣發揮戰地史蹟、閩南聚落、洋樓僑鄉、獨特生態、白酒生產重鎮等特色,在永續議題上,齊聚利害關係人、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路,從戰地蛻變為低碳島。
過去,金門有著戰地前線的鮮明印象,如今,金門翻轉為我國的永續最前線,成功打造一座低碳島。金門是怎麼做到的?
在3月24日的天下雜誌「SDGs國際論壇」中,金門縣縣長楊鎮浯逐一分享海廢循環經濟、提升廢棄物回收率、回收水再利用、本島高粱契作、史蹟分級治理等成功經驗,向世人證明,只要公私齊心協力、只要善用特色,就能發揮永續潛能!
金門縣具有戰地史蹟、閩南聚落群、洋樓僑鄉、獨特生態等特色,更是我國超過80%白酒的生產重鎮。在永續議題上,金門因應在地特色走出自己的路。楊鎮浯強調,金門拚永續的撇步,就是著眼於日常生活、由重要企業帶頭示範,並且跨域合作,擴展循環經濟的觸角,創造更多可能性!
結合企業鄉親 海廢減量創利
身為四面環海的小島,海廢是金門不可避免的難題。金門人齊心守護環境,近20年來每年都舉辦無數場淨灘活動,一開始由公部門推動,如今已經成為鄉親的主流活動、淨灘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每年金門面對著30~40公噸的海廢保龍麗,之前每年僅只能處理約20噸,2020年結合企業發展「海廢保麗龍現場減容貨櫃」,透過溶解、分離技術,將保麗龍製成鍵盤與滑鼠等產品,今年再開發新模式,由廠商出資設置全台第一套模組機具,可提高海廢保麗龍年處理量到100公噸,保麗龍壓縮後還可銷售,創造3百多萬元收益!
無懼各式挑戰 展現第一成果
小島資源有限,缺乏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因此金門從源頭做好垃圾分類。自民國106年9月起實施垃圾進場檢查及破袋查核,如今金門一般廢棄物回收率高達74.18%,全國第一,其中廚餘比例已降至9.9%,更是全國最低,大幅減少需要焚化處理的垃圾量,節省超過千萬元的垃圾處理費用。
面對缺水的先天挑戰,金門致力於回收水再利用,目前金門自來水廠放流水每天總處理量約8千餘噸,回收水量約計5千餘噸,已達六成左右,今年工程完工後可提升至80%,在我國名列前茅。
史蹟分級治理 互信雙贏多贏
傳統建築是閩南文化的具體呈現,也是金門文化的重要載體,金門擁有全國數量第二的古蹟及歷史建築,成為金門最重要的文化瑰寶。前年起金門落實戰地史蹟分級治理,邀約各方專家、公民團體等共同審議,將所有戰地史蹟分為三級,強度最高需保存、次之轉譯,最後一級可以開啟創生。
將戰地史蹟分類後,不同利害關係人建立互信,就能夠避免無窮對抗,實現雙贏多贏。「戰地史蹟是金門最重要的資產,必須面對、處理,解決問題,才能永續前行,否則這些資產會逐漸消失,公共行政也會被拖住。這條路很難走,但我們開始在走了!」楊鎮浯感性地分享。
金酒帶頭示範 永續外溢到本島
除了在島內落實永續與循環經濟,金門也跨出島外,尋求合作夥伴共好永續,由金門最重要的企業金酒公司帶頭示範,與台灣本島農民契作高粱。楊鎮浯進一步說明,「成本比過往國際採購高出三到四成,我們還是堅持這樣做的原因,就是期待由金酒帶頭發揮企業社會責任、將永續外溢到本島。」
去年金酒與桃園、彰化、嘉義、雲林、台南五縣市契作高粱,期待改善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問題。高鐵沿線超抽地下水嚴重,若將水稻改為高粱,中南部每年每公頃可節省超過1萬噸地下水,北部則是約1.6萬噸。
目前高粱契作面積已超過1千公頃,並立下三年三千公頃的目標,未來三年金酒將降低本島4千萬噸的地下水使用。「每一瓶金門高粱可以幫台灣省3.5噸地下水,金門高粱擁有滿滿的台灣價值,愛台灣從自己做起,請大家喝高粱救高鐵,用嘴巴喝(金門高粱)開始愛台灣!」楊鎮浯向大家喊話。
在推動ESG的過程中,楊鎮浯更發揮創意、賦予ESG全新定義,把Generation (世代)放在最前面,將E化為教育(Education)、S代表真誠(Sincerity),「帶動公部門與利害關係人真誠互信,透過教育與真誠,讓地球世世代代綿延永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