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農田缺水、缺肥,畜牧業水污費即將開徵,臺南市主動解決農牧問題,率先推動畜牧肥水回灌農田,一次達成農牧共榮、田肥水清、環保永續等三大優點,找到廢水管制與河川污染的最佳解決方案,並促成水污染防治法41年來的重大變革,不僅成功打造低碳臺南,更要實現永續臺灣願景!

與許多農業縣市一樣,臺南的農民,時常面臨著缺水的壓力,再加上缺肥,每年必須大量購買化肥,另一方面,畜牧業者也苦於廢水處理問題,再加上環保署將於106年1月1日起開徵畜牧業水污費,每頭豬將增加45元、每頭牛增加338元營運成本,畜牧業者遭受極大經營壓力。

畜牧廢水變身 農業最佳天然肥水

臺南市看到農牧民面臨的困境,從兩年前開始,主動尋求廢水污染的最佳解決方案,善用永續傳統農法,把畜牧廢水變為農業肥水!

臺南市農業局長許漢卿指出,臺南市的耕地面積有9萬4,242公頃,境內同時有2,286戶畜牧業者,每年家畜禽產生糞便75萬公噸及廢水813萬公噸。以養豬廢水為例,一年產生522萬公噸廢水,相當於746,095包的臺肥五號複合肥料流入地面水體,不只污染河川,更是浪費資源。

畜牧廢水含有氮、磷酐、氧化鉀及微量元素等,正符合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三大元素,畜牧廢水其實是農業最佳的天然肥水,更可達到化肥減量的效益。將畜牧廢水變為農業肥水,既可以降低畜牧業者廢水處理成本,為農民提供天然肥份、增加灌溉用水,更可以讓環境更美好,實現農牧共榮、 田肥水清、環保永續三大好處,尤其在容易缺水的中南部更具意義。

借鏡歐美做法 延續傳統農法

過去數十年來,在歐美如美國、荷蘭、瑞典許多農牧大國,未經處理的畜牧糞尿皆是直接施用在農田,並未出現重金屬、鹽份累積等問題。在臺灣早期農村社會,普遍認為禽畜糞尿是天然肥料,施用於農作,直到畜牧業自民國60年轉型成集中式飼養,所產生之大量禽畜排泄物,增加環境營養鹽之負荷。

自民國76年開始,農政單位開始輔導畜牧業建立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必須經過堆肥醱酵、固液分離、厭氣處理及好氣處理才可排放,雖然降低了環境負荷,畜牧場卻必須投資高價的廢水處理設備,再加上昂貴的操作成本及電費負擔,逐漸增加農民成本,衍生更多問題。

現行的環保法規規定,養豬廢水放流水標準BOD(生化需氧量)為80ppm、COD (化學需氧量)600ppm及SS(懸浮固體)150ppm,養牛廢水COD(化學需氧量)須達到450ppm,是許多業者難以達到的超高標準,部分農民為了省錢而違法,衍生出雨天偷排、埋暗管偷排、加水稀釋等投機做法,消極地應付放流水檢測。

全國第一畜牧肥水回灌農地縣市

為了解決農牧困境,臺南市農業局率先出擊,新化畜產試驗所在102年成功申請農業事業廢棄物個案再利用許可,攜手農業局輔導佳里區欣安牧場,成功塑造臺南市第一個民間畜牧場的成功案例。

欣安牧場在過去因廢水處理問題,長期遭受遭鄰居投訴,面臨停業危機,在臺南市的輔導下,申請事業廢棄物個案再利用,歷經18個月的努力,終於通過審查取得環保署許可,欣安牧場開始以槽車載運肥水至農地施灌,肥水與地下水以1:1比例調製後以溝渠施灌,種植狼尾草,成為自家牧場牛隻食用的營養飼料。

有了欣安牧場的成功經驗,臺南市農業局大受鼓舞,積極在臺南市各區辦理宣導說明會,今年鹽水區銘利牧場也順利取得個案再利用許可。截至2015年12月為止,全台共有6場個案再利用許可案件,其中臺南市就有3處,成為全國最多畜牧場肥水回灌農地的縣市,為過去兩年努力交出最佳成績單。

與時俱進 鬆綁法令 永續低碳

由於臺南市政府主動積極推動畜牧肥水回灌農田,已創造具體成效,也獲得環保署的回應,在今年促成「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草案修正,寫下水污染防治法41年來的重大變革,未來鄰近畜牧場的農地將可與畜牧場共同合作申請施灌,廢水施灌方式不再拘泥於槽車載運形式。

陳舊、不合時宜的法令即將走入歷史,相關申請流程也將鬆綁簡化,為畜牧廢水回灌農地奠定法令保障基礎,未來畜牧場只要合乎管理規定,與合作農友共同負擔再利用成本,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審核後,廢水就能變身肥水施用在農地。

過去兩年來,臺南市農業局積極推動畜牧廢水施灌農地政策,傳承傳統農法,將珍貴資源再利用,讓畜牧廢水變身為農業肥水,為農牧業者找到一帖共榮互利的良方,並且兼顧產業與環保,實現低碳臺南的願景,也預約永續臺灣新風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南 農業 永續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