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緊湊,工作時間長、壓力大,久坐辦公室、超時工作、打電腦,長時間維持著同樣的姿勢,不但造成肌肉緊繃,還可能出現肩頸、背部、手肘、手指等部位疼痛,建議您盡早找出病因妥善治療,避免成為長期疼痛一族。
內文~
您是否也曾有這樣的狀況,身體經常出現莫名的疼痛,渾身不舒服卻又不知病因何在,其實,人體具備有自行修補的能力,卻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輕微扭傷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可能僅須短暫休息,卻有可能成為中老人家的健康隱憂。許多老人常為風濕痛所苦,其實病因正是來自軟組織傷害,因為傷害未痊癒,在溫度低濕度高的氣候下而誘發出疼痛。

小標~姿勢不正導致各種疼痛
運動有益身心,但要小心避免運動傷害。從事高爾夫與網球等運動時就有可能造成相關的運動傷害,當傷害發生時,一定要謹守「RICE」口訣的緊急處理原則,首先要R-Rest休息、接著I-Icing冰敷、再運用C-Compression壓迫、最後採去E-Elevation抬高。必須給予傷者即時且正確的診斷與治療,並輔以長期漸進的復健與訓練,否則很容易留下後遺症,也可能造成舊疾一再復發的困擾。
除了受傷的原因外,長期姿勢不良是造成各種疼痛的元兇,例如打電腦、閱讀、做家事時,都有可能因為姿勢不正而承受過度外力,傷害身體造成疼痛。書田紀念醫院復健專科醫師潘筱萍表示,根據統計,有超過八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曾有過腰酸背痛的經驗,民眾若是發現身體出現酸痛或疼痛,首先可以檢視嚴重度與持續時間以自我判斷。

軟組織受傷的嚴重程度可分三種等級:輕度傷害的患部有些許疼痛感,但無局部發炎現象;中度傷害會發生紅腫熱痛,患者移動患部時雖感到疼痛;但仍可進行動作;重度傷害的患部有明顯的變形腫痛,且相關活動會因而受到影響。潘筱萍醫師建議,屬於第三級的重度傷害一定要緊急送醫。

潘筱萍醫師指出,若出現莫名疼痛症狀時,首先建議停止正在進行的活動,可以防止傷勢擴大,若明顯的疼痛在三天內尚未消除,就要立刻就醫,經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檢查與處理,方能診斷僅是單純的肌肉筋骨問題,或是起因於軟組織傷害。一般來說,軟組織傷害在就醫後,接受藥物與復健治療後兩到三周,七成以上的患者都會有明顯改善,但若是肩部的旋轉肌腱裂傷則要三到六個月才會到明顯成效。在治療上除了較速效的止痛、消炎藥物與針劑,包括紅外線、牽引、短波、電療、臘療等物理治療的復健動作也不可少。

小標~疼痛的關鍵~軟組織傷害
與各種疼痛相關的軟組織包括人體肌肉、軟骨、韌帶、肌腱、關節囊與滑液囊等,不論在人體動或靜態下,軟組織都可以保護支撐體內器官,藉由軟組織的運作,身體的各種動作得以順暢進行。潘筱萍醫師指出,運動傷害、骨折、脫臼等是大家所熟知的軟組織傷害,其實,日常生活中往往因為一些重複性的動作,以及不當姿勢、錯誤使力方式,傷害軟組織,並引發長期疼痛問題。

由於軟組織傷害常發生在肉眼看不見的部位,患者無法確切得知是否已修復完成,而進行正常動作,造成舊傷復發,若反覆發生類似狀況,就會造成累積性傷害,治療越來越棘手。

當軟組織受傷時,大多數病患為了降低疼痛而減少活動,但也會因此而減緩組織修復的速度,患部的肌肉更會因此而變得無力、神經血管功能也會失調,當再度活動時很有可能會再度受傷,造成惡性循環。為避免上述狀況發生,潘筱萍醫師指出,受傷時就要立刻處理,若時間拖久了就會提高治療的難度。

最好先以休息、冰敷、壓迫與抬高等方式讓傷勢獲得最佳控制,再透過藥物與物理治療達到消炎、止痛與增進患部循環等目的,患部將在最短時間內自行修補。之後的疼痛處理也很重要,視病況使用冷、熱或電療等方式,可使局部肌肉放鬆,促進血液循環與修補。

小標~常見的各式軟組織傷害
其實,疼痛的發生無所不在,最常見的部位有頸部、上背部、下背部、肩部、手肘、手指、手腕等處,以下一一說明:

頸部最常見的疼痛就是「落枕」了,其實它多半不是因為睡姿不好而造成,而是泛指因提肩胛肌肉拉傷或頸椎節面關節軟骨夾傷而造成的頸部疼痛,並會造成低頭或轉頭等局部活動受到限制的狀態,落枕的發生原因大多為頸部姿勢不正確、用力不當,或是長時間過度使用頸部。

一般性的頸部急性傷害,在治療及休息三日後可獲得改善,否則就要就醫,檢查是否有關節軟骨方面的問題,若未獲妥善治療,不但疼痛持續磨人,還可能演變為慢性僵痛或因頸椎軟骨磨損後導致頸椎退化性關節炎、頸椎骨刺。

預防落枕的發生,就要減少對頸部的傷害,平日應避免以過度前屈(超過20度)或後仰(超過5度)的姿勢長時間仰頭或低頭;同樣的姿勢不要持續過久。生活與工作環境應設計為健康場所,選用有靠背與扶手的椅子、在椅子前可擺放一張矮凳以減少久坐身體下滑…,桌椅與電腦擺設方式也要符合使用者的身高與使用習慣,太低或太遠的桌面都會使身體前傾或使坐姿變形。充足的採光、使用閱讀架或度數適當的眼鏡,都可以矯正過度低頭、伸頸或駝背等不良姿勢,維持良好閱讀距離。每半小時進行低頭、仰頭、轉頭等頸部活動。


腰背部是支撐人體重量最多的部位,久坐更是現代人腰酸背痛的最大隱形殺手。不良的姿勢更會加重腰背部的壓力,引起腰酸背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腰酸背痛的原因中有一項是來自下背部的肌肉或肌腱拉傷,而腰部拉傷的發生,與姿勢不良、長期缺乏運動、長時間趴睡、過度使用腰部肌肉、常彎腰或搬提重物等相關。

若輕忽肌肉拉傷有可能導致椎間盤壓迫、骨質增生、關節發炎等問題,根據臨床調查,50%的椎間盤突出患者曾有腰部肌肉拉傷的病史。平日想要增進脊椎的支撐力量,可多訓練腹肌與背肌,強化兩者的彈性牽拉與肌力,運動前最好先局部熱敷20分鐘。

小標~運用最多的人體肩關節
在人體全身的關節中,以肩關節的活動範圍最廣,幾乎所有的動作都須要用到肩部,也因此隨著年歲增長,許多人罹患了五十肩或是肌腱裂傷。五十肩的治療上,除了在急性期施打類固醇、給予口服消炎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各項復健物理治療也不可少,包括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並減輕疼痛與發炎症狀的熱療、電療超音波,病況較為嚴重的患者還必須進行拉筋運動、筋膜放鬆術等徒手治療。

電腦一族最常見的疼痛現象發生在手部,最常見的有網球肘與腕隧道症候群。用力敲打鍵盤、長時間緊握住滑鼠等長時間、快速且用力使用手指與手腕,就會產生網球肘。若是手指或手腕的動作太過頻繁,使得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惱人的腕隧道症候群就會找上你。如果想要自行測驗是否患有腕隧道症候群,可以將手腕向內彎曲為直角,並持續一分鐘,若感到手指酸麻,就要趕快到醫院的復健科就診。其實,想要遠離手部傷害,最重要的就是讓手部有適當的休息。

小標~情緒壓力引起肌肉緊繃僵硬
除了因為姿勢不良造成身體不適,壓力也可能造成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患者常因為情緒因素引起身體局部肌肉緊繃、僵硬,並感到肩、頸、腰、背、臉部與四肢等部位的疼痛。要減輕壓力引起之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潘筱萍醫師認為應該要避免超時工作、過度疲勞,也可泡個熱水澡,水溫約38~40度的熱水可以有放鬆的效果,而當局部肌受傷痛時,可將水溫調高至42度左右,浸泡約20分鐘。

適度的運動也可緩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持續30分鐘,並以稍微出汗為原則。平日除了飲食均衡、補充營養外,每隔三十分鐘進行聳肩、伸懶腰、轉頭、拉筋、手臂或背部伸展等簡易伸展操,是最佳的保養。

小標~很難好又容易復發的軟組織傷害
許多常年疼痛來自於軟組織傷害,而軟組織傷害具有「很難好又容易復發」的特性,總是讓許多患者苦不堪言,在此提供幾個有效預防軟組織傷害的方法。首先要隨時保持正確的姿勢,每隔20~30分鐘,做些伸展操,平日也要規律的進行運動,且運動前要確實暖身,避免突然進行劇烈運動。休息與運動同等重要,並要避免長期重覆或高速地過度使用身體同一部位。

平日站立時,要盡量收下巴、收小腹,維持正確直立姿勢;搬重物時,以屈膝代替彎腰並放緩速度,重物應置於身體正前方靠近身體處;伸手取物時不要過度伸展,以免扭傷頸部;床墊不要太軟,枕頭不要太高太硬,不要長時間在床上或沙發上閱讀等。想要知道更多相關的保健知識,可以閱讀潘筱萍醫師所著《只要能動 不要疼痛》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