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2021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Asia Pacific Social Innovation Summit,APSIS)於4月10與11日登場,聚焦城市、女力、青創議題。在活動第二天4月11日端上多元、國際、實用的內容,串聯行政院各部會、社會創新組織與產業,共同聚焦投資亞洲、對接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169項細項目標!
接續高峰會首日的強大能量,第二天4月11日的活動一開始,進行「主題演講2 亞洲影響力投資」。亞洲公益創投網絡(AVPN)主席兼首席執行長Naina Subberwal Batra指出,疫情會影響經濟,但科技可以創造價值,有越來越多資金挹注亞洲,投入醫藥、海洋廢棄物、減塑等領域,建議未來公私部門合作促進公衛基礎建設、發展疫苗公司、科技、清潔能源,打造低碳韌性經濟。在聚焦於亞洲的投資前景時,美商麥肯錫亞洲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合夥人朱名武點出四大趨勢,包括亞洲的未來就是亞洲、亞洲未來的力量就是生態系統、亞洲未來資產為數位、成功的未來取決於人才!
臺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秘書長吳道揆指出,發揮影響力不一定要犧牲利潤,可以超越取捨!臺灣擁有影響力投資的所有要素,包括資金充沛、社會溫暖有愛、政府大力支持等,過去臺灣是一個接受者,未來將會是給予者!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IIN)會員經營部門負責人Sean Gilbert分享,GIIN持續拓展影響力投資規模,教育投資人與投資機構了解影響力投資,投資影響力可以有不同選擇標的,落實風險管理、財務紀律等策略,長期投資將獲得不錯的財務績效與報酬率。
投資地方創生 臺灣處處美好
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在「平行論壇8 投資地方創生」中,山海屯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許明揚娓娓道來,團隊以十年的時間,透過挖掘、轉化、記憶、傳承、教育、體驗等方式,在台南新化投入老屋保存,打造在地創生生態系,透過文化進行永續經濟的發展。
在一群新竹媽媽的日常需求之中,小村子開啟了互助平台,創辦人高雅雪說明,聚焦在起步家庭陪伴,提供婚齡零到六年的媽媽喘息、交友、共食、共玩的家庭互助圈,育兒也育己、專長培訓、開創媽媽友善職涯。因為獲得文化創意產業創業圓夢計畫補助,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執行長張敬業於2012年返鄉,透過保鹿運動、今秋藝術節、今秋志工隊等方式翻轉鹿港,去年更創立鹿港未來中心,打造支持系統,陪伴返鄉青年走第一哩路!
投資氣候行動 實踐永續減碳
在「平行論壇9 投資氣候行動」中,全臺首家B型企業綠然能源創辦人胡德琦分享,綠然能源提供企業諮詢、推動教育訓練、關注能源貧窮戶問題,期待設立典範、建立平台,邀約同產業的企業為了共同社會利益而合作,同時達到財務目標、提升品牌形象、造福利害相關人!
近年來氣候金融商機上揚,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列舉,在國際間有農業與食物安全、能源、災害風險降低、健康、水等五大使用氣候資訊的主流領域,在氣候投資中最重要的就是投資人力,必須培養在地人士的能力與知識,打造未來都市的復原力!年輕女性主義者基金(FRIDA)專案經理Adity Karki則分享,FRIDA邀請全世界年輕人提出計畫發想、審查篩選後撥款,已經協助245位世界各地的年輕女性,支持多元性別、社會正義、氣候變遷等議題。
大學社會創新 師生投入USR
教育部於2018年啟動第一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鼓勵師生落實USR,在「平行論壇11大學社會創新」中,泰國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Syed Faiz ul Hassan Shah強調,在構思發展計畫時就應嵌入強大社會創新要素,專注於微型創業、進行高品質研究,並落實農村發展、結構工程、水利工程、氣候變遷等解決方案,打造有效的社會創新。
九州大學高級資訊技術學系副教授Ashir Uddin Ahmed分享,九州大學與孟加拉鄉村銀行及關係企業合作,以小額貸款幫助窮人脫貧、提供偏鄉電話通訊服務,更透過再生能源太陽能售電增加農戶收入。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精神,就在於人才培育與地方連結,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特聘教授龔旭陽強調,大學訓練不只在課堂,必須進入實踐場域、操作實踐、發揮專業、連結社會,引導年輕人關懷環境、幫助弱勢。
淡江大學建築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黃瑞茂分享「淡水好生活」USR計畫做法,包括到吉隆坡舉辦移動圖書館、在淡水舉辦高齡友善環境改造工作坊,整合淡江資源,提供社會轉變需要,帶領學生將作業變成有任務的學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范成浩指出,透過陪伴、參與、創價三個模式,臺藝大善用藝術與設計幫助身心障礙人士,找出藝術創作、香氛調配等被忽略的本能,建構善的循環。
制定ESG策略 企業實踐社創
有越來越多企業關注CSR與ESG發展,在「平行論壇12 ESG策略下的社會創新實踐」中,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強調,中小企業處積極串聯資源、打造社創生態系,並透過「Buying power - 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獎勵」機制,持續鼓勵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國營事業、民營企業及團體率先採購社會創新組織產品或服務。
便利商店帶來便利,也產生許多「剩食」,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本部本部長黃君毅指出,全家於2019年領先同業,推出「友善食光」機制,運用「時控條碼」管控鮮食到期,單月就減少250噸的食物浪費,為地球降低8萬公斤碳排量,並帶動其他業者加入「時控條碼」,更推出「友善食光地圖」APP,讓買賣雙方響應惜食運動。
許多醫院提供成人輪椅,卻無兒童專屬輪椅,財團法人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蔡金玲分享,基金會整合行動輔具輪椅專家「康揚」、窩新生活事業、知名設計師蕭青陽,打造獨步全球的彩色兒童輪椅,並挹注120台兒童輪椅至全台14家醫院。減塑已經成為全球趨勢,有限責任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畫部經理黃良充分享,透過社員合作,以及各專業夥伴協力,主婦聯盟啟動「封閉式循環經濟」,回收牛奶瓶等塑膠類容器,製成回收塑膠粒、再製成容器,達到循環再利用。
善用數位科技 推動開放式創新
資訊科技是發展的促進者或是公民隱私權的侵犯者,已經成為熱議主題,在「主題演講3 數位發展、科技與人權」,開放社會基金會總裁Mark Malloch-Brown以國家防疫為例強調,政府善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資訊科技,僅將疫調數據資訊使用於流行病學,發展出更有效的療法,就能防疫兼顧隱私權。
歷經兩天的多元活動,2021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圓滿落幕,在閉幕儀式中,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致詞時欣喜於本屆活動線上線下的絕佳體驗,期待未來持續「開門造車」、推動開放式創新,並與大家相約明年五月在台南,將會端上更棒的亞太社創高峰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