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樊語婕

隨著「自造者運動」的興起,「創客空間」在全球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匯聚設備、專家、教育、自造者,鎖定少量、精緻、高價、客製化等個人取向,將傳統以大唯尊的製造業帶向小而美的市場,未來的勞動力將更有彈性、更貼近個人化需求。

每個時代都有創意萌芽的地點,以往可能是大學實驗室、自家的車庫空間,如今則演進為創客空間(Maker Space)。大約從2008年起,創客空間開始在美國成形,最常被提及的就是美國波士頓的工匠庇護所(Artisan’s Asylum),以及以麻州為起點、已在美國多處成立分支機構的Techshop,而柏林Wedding創客空間、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台灣的大同大學《FutureWard未來產房》,都是創客實踐夢想的樂園。

結合創意教育 複和經營多元獲利

匯特生物科技公司研發總監蘇文郁指出,創客空間大多源起於喜愛動手、具有創意的人們,以工匠庇護所為例,其創立者Gui Cavalcanti初期創立這樣的空間滿足自己創作的需求,漸漸吸引其他創客投入,規模越來越擴大,隨後開始收取會員月費進入營運階段。

早期創客空間提供硬體設備、向會員收取租用空間的會費,之後獲利模式更為多元,例如工匠庇護所引進教育課程,與超過40位專業講師合作,開設3D列印、木工、金工等各式課程,不少創客空間販售零件、套裝加工工具或代購工具、結合餐飲成為複合式空間,或走向服務加值,為創客舉辦交流活動。

創客空間是一個全新的名詞與概念,很多人傾向將它定義為分營利、工藝性質的機構,與實驗室及一般工廠不同的是,創客空間有如拆掉圍牆一般,向所有大眾開放,又如同一個不分專業領域的共同工廠,讓所有的創作愛好者都可以進入使用,把想法變成實際做成原型產品 (Prototype),更重要的是,創客空間提供交流與分享經驗的平台。

在一個商品從創意發想、設計、原型產品,到募資、正式生產產品等五大階段中,創客空間提供足夠的設備與資源,協助創客完成前三大階段,做出實體的原型產品,更容易向投資者或一般大眾進行溝通宣傳。創客空間打破傳統生產的侷限,要做出樣品不再須要巨量的門檻,也因此帶動了所謂第三次產業革命,每個人只要有想法有創意就可能開啟自己的事業,產業自大企業轉變為個人化,在追求個人化、個性化的風潮下,創意遠比資金更為重要。

從創意到創業 匯集軟硬體能量

蘇文郁認為,創客空間必備設備、教育與創作團隊,匯集足夠的創意作能量是一個創客空間的基本要素,在設備方面則包含例如3D列印機、雷射切割機、開模機、塑膠射出成形等硬體設備與開源軟體。較吸引人的創客空間還必須包含創業加速器等教育功能,網羅創投、技轉、專利等人才,能協助創客連結創意發想到商業經營等階段,將創造晉級為創業,唯有將創作的成就感推升為經濟效益,創客空間才不至於淪為愛好者的天堂。

經過多年的發展,創客空間也發展出不同的特色,堪稱創客運動種子的美國史丹佛大學d. school提供Design Thinking課程,刺激成員的思考力,顛覆傳統的製造思維,在課程中從使用者需求為起點,再發想設計,由於鄰近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更為商業人才加值創意。相較於史丹佛大學的高端教育與學術形象,美國舊金山TechShop技術工坊則讓空間與設備走入一般人的生活中,只要繳交會費,每個人都可在此圓夢、學習,在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中,就有一位名為Marc Roth流浪漢在TechShop翻身、成為創業家重啟人生。

個人化趨勢 製造業向創客靠攏

未來15年內70%的人力工作將會被機器取代,製造業走向自動化、勞動力需求逐步下降是不可擋的趨勢,創客的利基點就是鎖定少量生產的小眾,未來的許多勞動力會走向精緻、高價、客製化的小而美市場。

當個人化、創客化變成趨勢,許多服務創客的產業更將應運而生,例如小型工廠可以轉向經營創客市場,與個別創客及創客空間合作,生產線更多樣化,例如小量出版的個人化圖書,以及類似現行的hype與點點印等公司,提供線上編輯工具,讓個人寫真書成為可能。

除了傳統製造業受到影響,也將有一群專業人士鎖定創客商機。由於大多數創客專注於創作,在走向商業經營的過程中勢必仰賴專業顧問,以生技產業為例,就會有臨床試驗、法規、查驗登記等專家輔導,讓創客將心力專注發揮於創作上。

由於3D列印機與開源軟硬體的門檻越來越低,人人在家都能生產製造,目前尚在滿足喜歡DIY手工藝需求的嗜好市場,未來許多創新創意也可望起源於家庭中。勞動人口未來必須要適應創客趨勢,印刷、塑膠等工廠都將轉型,調整過往一成不變、大量生產的觀念,產線隨時調整,動力的彈性必須更大,因應個人化的自造產品市場。

透過群眾募資 創客保緊握主導權

創客的創意構想在創客空間獲得實踐只是第一步,創客勢必將跳脫創客空間、被世界看見,蘇文郁認為,群眾募資平臺(Kickstarter)是最佳管道,除了扮演資金挹注的管道外,相較於傳統的入股模式,群眾募資平臺更能夠保護創作者。傳統集資方式中,股東成為主導者、經營者,創作者僅扮演技術人員的角色,透過群眾募資平臺集資,創客不僅擁有曝光機會與資金來源,更因為參與產品集資、銷售、經營市場、媒體經營等面向,擁有全面的主導權。

儘管越來越多人投入創客運動,但真正夠好的產品,絕對不會被埋沒,勢必將在市場中被看見。蘇文郁提醒,智慧財產權對於創客十分重要,可以避免山寨的侵害,創客在開發過程中一定要保留開發資料與相關實驗數據,做為未來申請專利的基礎,創客空間未來也可以衍生專利輔導功能,由專家協助專利的進程控管,期待政府能夠提供專利律師、專利技術工程師等諮詢協助,協助保障創客智慧財產權益。

蘇文郁認為,創客空間絕不是一時流行的產物,未來將會持續存在,面貌將更為多元,有的創客空間專注於單純創作,有的成為複合空間,適合不同類型的創客進駐,創客空間也將成為企業創新的最佳解答,企業銜接創客空間後端的資金、商業化階段,也能夠透過贊助創客的夢想與計畫,以更靈活的方式投入新興商機。

BOX

蘇文郁

現職:匯特生物科技公司研發總監

學歷: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碩、博士

經歷:

中臺科技大學醫學工程暨材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國家衛生研究院 研究助理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講師

 

@延伸閱讀:

亞當.坎普(2015)自造者空間成立指南:動手做需要用到的工具、設備與技術一覽。臺灣: 馥林文化

水野操(2014)3D列印的概念、原理和應用:完整認識即將改變世界的新製造科技。臺灣:木馬文化

默德威娜瑞絲摩格(2014)群眾募資第一本實戰寶典:完全剖析募資流程22個關鍵步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造者運動 創客空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chieh16145 的頭像
    yuchieh16145

    樊語婕文字工作室部落格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