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樊語婕

對於勞動力而言,科技進步是一刀兩刃,摧毀舊產業與舊工作,也帶來商機與全新工作機會。透過科技運用,結合跨界能力,提出整合解決方案,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自造者(Maker),再加上創新服務與產品加值,世界級的隱形冠軍漸漸成形!

人類進步與經濟快速發展,其根基皆來自技術或科技進步,在改變生產結構、改善生產效率的同時,相關設備與勞動的使用因此不同,也造成了技術性的失業,例如自動化生產取代人力勞動。

8090年代以來的科技進步聚焦在ICT資通訊科技,創造偏技能的技術進步 (Skill -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這樣的技術進步偏向於與技術勞工搭配,然而,科技創新的特色就是創造性的毀滅,扮演著一刀兩刃的角色,對於勞動力而言,可以是替代也可以是互補。

新世代勞動力  跨領域跨行業人才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莊奕琦分析,過去強調科技替代勞動力,新機器發明改變製程,造成裁減人力,這樣的勞工是屬於非專業技能的勞工,當新科技誕生時最快被取代。舊經濟是機器時代,新經濟是資訊時代,新科技摧毀了舊的產業與工作,卻也帶來商機與全新工作機會。技術人力過去依賴單一專業的技術能力,新世代的勞動力不僅應掌握科技基本應用,還要具備跨領域、跨行業的技能。

未來同業整合、異業結盟的商業模式成為主流,勞動大眾應該跳脫傳統製造業思維,不能再擁抱單一專長,轉而擴大跨領域接觸、擁有多元技能、無限開展創新思維,在當今以創意、知識、多元為主軸的市場,更要擁有實踐創意、跨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成為當前最火紅的Maker(自造者、創客)

由於機器設備的落差,以往只有大企業才能投入製造,如今因為科技創新,讓創客成為可能,在自造者運動的風潮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Maker,把創意變成實品,更重要是要能夠商業化,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勞動力發展署長 33日宣布推動創客計畫,並提供100萬創業金,莊奕琦期待在這個平台中,提供曝光的舞台與募集資金的機會,讓創客當主角,擁有最大發展空間、發揮無限的可能性。

實踐創意 解決問題 創客圓夢

莊奕琦認為,可以從大學時代開始培養這樣的自造者能力,本科系的專業只是基本要件,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通識成為通才,更要擁有跨領域專長,能夠與不同領域對話,找出如何共同解決問題之道,而國際視野、掌握時事脈動與科技發展等,更不可或缺。

政大社會科學學院已開設的一門創新領袖學程中,囊括了全球化、國家發展、 知識經濟、多元文化、綠能與永續發展、創造力等多元議題,培養學生前瞻跨域能力,進一步擁有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在職場中的人士,尤其是工作例行性質較高的職能,更要有危機意識,多培養多接觸各種技能 隨時注意科技走向,了解新科技是否會取代自己在工作流程中的功能。

未來的就業市場中,唯有在市場上創造與眾不同的高價值、創造消費者的認同感,才會成為贏家。創造產品價值的重點,就是文化,更是台灣勞動力的最大優勢。全球不缺科技與人才,台灣將傳統中華文化去蕪存菁、發揚光大,是其他國家無法仿效的特色,建議結合產官學的力量,整合科技、人才與文化等資源,創造出一個平台,讓台灣的特色廣泛應用在各個產業上,以通俗優雅、文化元素在內的產品行銷全球,展現台灣最佳軟實力。

扶植微創產業 打造隱形冠軍

勞動部、經濟部與教育部跨部會在今年1月13日成立「鑄造業產業平台」,透過導入創新科技,讓3K變3C,此做法有如序幕一般,推升愈來愈多傳統產業開始轉型升級。

莊奕琦表示,臺灣當前最需要幫助的產業型態,當屬微創產業與中小型企業,其中有許多是具有世界級實力的隱形冠軍,建議政府提供適合它們生存的環境,積極培植這樣的產業,例如協助資金籌募、導入新觀念新技術、接軌國際市場,讓已萌芽的微型產業得以生存、茁壯,有機會晉升為世界級的企業。

當今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以往製造業外移,如今例如客服、醫療、教育等服務業都能外包,即使是高階專業工作,也可能因為產業外移而面臨失業,每個人都應該要有危機意識,隨時儲備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並留意產業動向,未來的產業發展將朝向「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

產業轉型 服務化科技化趨勢

過去台灣以製造業起家,專注於降低成本,定價的話語權掌控在他人手中,僅能賺取卻毛三到四的微利,未來的製造業核心在於提升價值,唯有創造價值才可以擺脫成本思維,從而擁有定價的能力,更能提升員工的薪資。製造業服務化的關鍵在於服務創新加值,讓消費者願意掏出高價購買,就如同蘋果的產品象徵品味、品質,吸引眾多果粉癡心追隨。服務業則要引進科技,屏棄勞力型的服務,邁向智慧型的服務,運用高科技提升生產力,在行銷、物流上升級,例如導入3D技術、產品條碼等方式,提升管理與服務的效能。

莊奕琦預言,資訊、生產、物流網路的掌握,是未來經營三大支柱,可喜的是,共享經濟時代已然來臨,網路平台提供眾多免費合法的開放資源,當今的資訊越來越便宜、越來越共享,大大降低了應用的門檻,傳統產業必須善用物聯網等科技,讓經營脫胎換骨,新興的商業模式崛起後,創造共好 創造出追求共好的共同利益價值,進而解決資本主義專注私利貪婪的弊端。

在未來的勞動力創新與培育上,莊奕琦認為,勞動力發展署可以同步從勞動力的上游高等教育供給端與下游產業需求端著手,上游與教育部合作,透過就業學程的方式,結合產學研能量,又同時進行社會實踐,連結大學與社會、產業現況。下游與企業攜手培育專才,尤其是新興產業與未來的隱型冠軍、微創產業,往往因為企業規模小、缺乏師資而育才募才困難,建議由企業提出所需人才的專業要件,委託勞動力發展署量身訂做訓練,從需求端訂定課程,結訓後能夠保障學員就業,更為潛在的隱形冠軍產業奠定人才基石。

 

BOX

莊奕琦

現職: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學歷: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

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碩士

臺灣大學經濟系學士

經歷:

政大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所訪問教授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助研究員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講師

 

@延伸閱讀:

Chris Anderson(2013)。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臺灣:天下文化

施伶蓁(2014)。服務科技創新力。臺灣: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莊奕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chieh16145 的頭像
    yuchieh16145

    樊語婕文字工作室部落格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