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即將進入龍年,今年的春節假期特別長,有九天之多,建議民眾在2012年的1月份開始,從起居飲食著手養生,在冬末初春之際儲備一整年的健康本錢,健康快樂每一天。

內文

每年的冬末初春之際,由於氣溫較低,氣溫變化快速,民眾最容易有感冒、腸胃不適等病痛,再加上年關將至,不論是上班族或是生意人,在年假假期之前更是備加忙碌,熬夜加班、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更加深了疾病上身的機率。為了健康過年、儲備整年活力,建議從生活各方面著手。

小標~養生黃金期 吃對體質吃對時間

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負責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兼任主治醫師廖桂聲指出,春季時體內的肝膽經脈旺盛活躍,其中包括肝臟、神經(情緒)、內分泌系統及眼睛。依照四時養生的原則,春天時節天氣回暖,萬物生發,是淨化調養身體、體質投資的最佳季節,更是養肝的好時機,日常生活應夜臥早起、享有充足的睡眠、注意情緒的控制,避免「怒傷肝」。由於春季的氣候變化大,穿衣宜「下厚上薄」,尤其應注意老人家的保暖,尤其是背部屬陽,不可受寒。

每年春節結束後,門診患者最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感冒與腸胃疾病,由於春天是流行性感冒肆虐的季節,為了避免病毒入侵,提升自我的免疫力是首要目標,廖桂聲醫師指出,無病時要多運動、鍛鍊身體、飲食均衡,平時飲用四神湯也可以增強腸胃功能,不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胃腸炎,民眾也可煮橘子皮、金桔、蘿蔔、梨子或荸薺當茶喝,預防感冒。當有感冒症狀時可以運用食療的方式「食借藥力,藥助食威」對抗感冒,更重要的是「要吃對體質,吃對時間」,感冒的食療也應該跟著病程而轉變。

小標~感冒發炎期間 切勿火上加油

當民眾處於感冒的發炎期間(或感染感冒初期),出現咽喉腫痛、發燒、鼻涕或痰液黃濃稠狀等炎症反應時,不宜使用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耆、枸杞、紅棗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加重。廖桂聲醫師指出,冬令進補的當歸鴨、麻油雞、薑母鴨或薑湯等辛熱食品,會加速血液循環也要避免,以免生熱助邪。可以補充含水分量多、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瓜果,如西瓜、哈蜜瓜、香瓜、橘子、萄葡、椰子、梨子、甘蔗、蓮藕汁等來為身體「熄火」。

外出淋雨受風邪,覺得畏冷、頭痛、咳嗽、鼻水直流(鼻水痰液清而稀)時,一碗老祖母的黑糖薑湯,是袪風散寒、發汗解表的飲料。也可以用鹽開水漱口,先含在嘴裡二分鐘再吐掉,由於鹽有殺菌作用,以鹽開水漱口是兼具預防咽喉腫痛的保健方法。

廖桂聲醫師提醒,一般以食療方防治感冒,都必須透過中醫辨證論治(食),民眾如果屬於每次感冒二至三天之內就痊癒的人,可運用上述食療法對抗病毒,但若感冒時常產生氣喘、支氣管炎、中耳炎、鼻竇炎等併發症,最好在感冒初期就要儘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小標~春天重養肝 年菜享健康

在春季的飲食上,可以善用飲食保護肝臟功能,刺激膽汁分泌及腸道的正常活動,促進肝臟功能的恢復。應以多甜少酸、清淡飲食為主,避免肥肉和高脂肪的食物,增加肝臟負擔;忌「熱補」,可以大蒜、韭菜、山藥、大棗等溫補陽氣,並多吃新鮮蔬菜,減少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哩、五香、八角等,也應禁止油炸、菸酒等刺激性食物,易燥火傷肝。

廖桂聲醫師指出,在食用年菜方面,最好應秉持春天季節的「一一三五原則」:1/10動物性蛋白質,1/10植物性蛋白質,3/10蔬菜海藻類,5/10主食必須吃糙米或胚芽米,每餐正餐與甜點零食也應適量,避免因暴飲暴食產生腸胃不適,各種慢性病病患在年節期間應按照醫囑用藥,三餐更要秉持飲食準則,控制病情。

癌症病患者可以多吃木耳、荸薺、香菇、海帶、薏米及奇異果,有助於活血化瘀,其中荸薺更是具有活血軟堅的效用。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病人,建議可以食用黑白木耳、蓮藕(汁)、白果、柿子、石榴等幫助收斂肺氣的食物;便秘、痔瘡患者多吃蜂蜜、香蕉、芝麻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有助於潤燥通便,

高血壓、冠心病或動脈粥狀硬化症的病人,在過年期間可以多飲用山楂湯,有助於降血壓、活血化瘀,手術後病患或產婦則可煮木耳、蓮藕、或鱸魚等湯品,吸收高蛋白與膠質,有助於修補組織傷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