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曾經造訪過歐洲大城的人,一定都會對輕軌運輸留下深刻印象,今年10月台灣第一條地面輕軌在高雄市正式上路,為高雄市民提供更綠更美更便捷的都會面貌,也將高雄市打造為台灣低碳運輸首都!

台灣第一條地面輕軌在高雄誕生了!10月16日起進入試營運階段,開放民眾搭乘,吸引輕軌迷搶先體驗!

分為兩階段興建的高雄輕軌,第一階段水岸輕軌全長8.7公里,在2013年動工後,歷經去年高雄氣爆事件的衝擊,高雄市政府發揮行政效率,在災後一個月內逐步追上進度,候車站站體順利推進到C4凱旋中華站,第一期工程C1到C4四個車站宣告完工,並經由交通部完成履勘。

10月16日試營運 吸引輕軌迷嘗鮮

10月3日高雄市大家長花媽陳菊現身輕軌C1籬仔內站,持一卡通搭乘,率先體驗按鈕上、下車等乘車細節。高雄輕軌從10月16日起開放民眾搶先體驗搭乘完工路段,為了避免乘客現場排隊久候,高雄捷運公司還貼心規劃預約方式,自8日後有眾多民眾透過網路或電話踴躍預約報名,就為了搶先乘坐這條台灣第一的地面輕軌。

由於身為台灣第一條地面輕軌,高雄輕軌肩負著教育乘客與用路人的重大使命。對於乘客而言,相較於高雄民眾已經熟知的公車與捷運等公共運輸工具,輕軌月台採用無驗票匣門的設計,乘客必須手持一卡通在月台或車內自主驗票,上下車也必須自行按鈕開門。

此外,對於高雄市的道路用路人,包括汽機車駕駛、單車騎士與行人,也要開始習慣輕軌行經路口形成的共用道路空間、了解大眾捷運聲光號誌,並遵守交通部針對輕軌的相關規定,例如輕軌擁有優先通行權,所有人車行經與輕軌交會的路口時,都必須優先禮讓輕軌列車,若是闖紅燈或紅燈右轉,罰鍰都將加倍。

形塑輕軌文化 高雄全新城市面貌

自10月16日起,第一階段水岸輕軌的C1到C4車站投入營運後,主要行經凱旋、班超路口,凱旋、中山路口及凱旋、鎮興路口等三處共用道路,用路人開始學習並習慣要時時注意交通標誌、標線、號誌指示通過路口,維護用路安全。

高雄輕軌共計有9列車、每列5節車廂,每班次滿載可搭乘250人,由於擁有鮮綠色的車廂車體,被大家暱稱為「小綠綠」!列車在每次停靠車站的30秒時間內完成充電,直奔下一站,尖峰時間每7.5分鐘發車一次,離峰時約15分鐘一次,當列車行經過路口時,路口交通號誌會在讓汽、機車有足夠反應時間的情況下,自動轉換號誌燈號讓輕軌優先通過。

輕軌列車在歐美先進國家已運行多年,而高雄輕軌是台灣的首創,高雄民眾在搭車或是禮讓輕軌列車等習慣上,還須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未來輕軌文化的形塑,也將是高雄市全新城市面貌的一環。

除了低碳綠能的效益外,高雄輕軌的候車站站體規劃也處處用心,設有遮蓋的站體為候車民眾遮陽避風擋雨;月台採無驗票匣門設計,並且配備自動售票機,民眾進到車廂再手持一卡通感應;高度僅有35公分的月台與車廂地板齊平,月台兩端皆設置有無障礙坡道,讓交通運具真正達成零障礙目標,便利所有民眾搭乘。

展示風華 啟動經濟 傳達文化

高雄輕軌的通車,帶領台灣大眾運輸進入全新里程碑,宣告節能環保的輕軌捷運新時代來臨!隨著這條「小綠綠」輕軌的啟動,再加上高雄市既有的捷運紅橘兩線,共構了大高雄地區軌道運輸路網及接駁運輸,再輔以高鐵、台鐵、公車、捷運等轉運站與轉乘設施,大幅提升公共運輸效率,活絡帶動大高雄地區的觀光與經濟。

水岸輕軌行經傳統聚落與新興工商繁華地區,沿線展示高雄的城市發展與蛻變軌跡,乘坐一趟小綠綠,就能全攬高雄的城市風華,而14個車站站名都是出自於民眾票選,聯結著社區共同凝聚的生活記憶和發展軌跡,部分站體設計更融入當地景觀,展現在地特色,例如C3前鎮之星站採用原住民文化圖騰色彩、C9旅運中心站則兼具有國際及觀光特色,高雄市透過輕軌,讓車站變身成為傳達深層文化意涵的城市櫥窗。

2015年是高雄輕軌元年,不論是高雄在地人,或是台灣各地的民眾,都對於高雄輕軌充滿期待,它不僅改變高雄的交通面貌,更帶領台灣邁向新的低碳運輸紀元!

Box

輕軌小檔案

輕軌是一種「鐵軌支承式」的都市公共運輸系統,能在較小的轉彎半徑、坡度及街道上行駛,裝配無閘門收費系統、簡單車站和一人駕駛的電聯車,具有系統簡單、載重輕、低成本、短工期、高效益、升級彈性等優點!

arrow
arrow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