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ISA是什麼?跟未來少年又有什麼關係呢?1130日新北市舉辦港台PISA閱讀交流座談會,透過台南大學的洪碧霞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何瑞珠教授的深度對談,交流台灣與香港的教育改革經驗,開啟閱讀素養與學習實力!

 

內文

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教育部正在研擬「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明年四月將提出台灣第一份人才培育白皮書,期待培養更有國際競爭實力的新生代。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長期關注閱讀,今年陸續舉辦「PISA素養推動系列活動」,第一場活動「教育應該不一樣 新北市2012港台PISA閱讀交流座談會」在三和國中登場,從香港成功提升閱讀力的做法,以及台灣正在推動的PISA計畫,帶給台下老師、校長與家長全新的教育視野。

 

小標~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所謂的PISA,並不是一種食物,而是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簡稱,主要評量各國15歲學生參與社會需要的關鍵能力,包括閱讀、數學與科學等領域,是國際上備受肯定的教育評鑑!PISA的特色在於,注重素養取向,以貼近真實的情境,評量學生重要知能的的應用與溝通能力。在專題演講中,台灣20062009PISA計畫主持人洪碧霞教授指出,在PISA定義的能力中,包括三項重要能力:在參與世界的歷程中有效互動、自主行動以及與不同團體合作的能力。

 

洪教授並且分享在上海觀課的經驗,「透過選文,擴大閱讀的視野,上海學生的學習量是台灣的四倍之多!對岸老師善用台灣出版資源與教學經驗傳承,在課堂上解構句子、分析句型、引領學生理解閱讀,在一堂課中完全解析一篇古文,過程精彩、節奏明快,而學生熱切討論、積極求知的情境,令人感動。」

 

在閱讀素養評量中,PISA評量文本的理解、應用、省思與投入能力,觀察兩岸三地的表現,台灣在2006年的PISA閱讀調查中,以495分位居16名,2009年退居23名,上海在2009年為第1名,香港則從2003年的第10位,躍升為2006年第3位、2009年第4位。

 

小標~香港成功教改 注重理解力多元化

香港在PISA上的表現顯著提升,來自於成功的教育改革,香港PISA首席研究員何瑞珠教授形容這是一場「颱風」般的運動,結合家長、老師的支持與教育官員的國際視野,順利推升香港學生的閱讀力。台北市士東國小校長林玫伶也根據到香港參訪的經驗,肯定香港老師的教學專業,「不拘泥在字義的解釋,以活潑的題型激發學生主動理解文義、讀通文章。」

 

因為PISA考題注重理解力,香港學生了解死背課文對於成績沒有幫助,閱讀多元化成為趨勢,開始大量閱讀平面媒體、各類書籍、網路資訊等,每天讀書時間僅約3060分鐘,卻十分有效益。何教授特別提到香港家長的支持力量,例如故事媽媽的加入,學校並且以書票鼓勵學生藏書、建構班級角落圖書館,並與出版社合辦圖書展,以各種方式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