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香港的教育改革從2006年開始推動,近年來香港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的成績上穩居領先群,1130日香港PISA首席研究員何瑞珠教授特地來台,參與「教育應該不一樣 新北市2012港台PISA閱讀交流座談會」,以「閱讀 啟動國際競爭能力」為題開講,向台灣教育界及家長分享香港的成功經驗。

 

內文

香港在1997年開始實行「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以中文、英文書寫,口語溝通則有粵語、英語和普通話三種,何教授打趣自嘲地說,學的語文太多種,普通話就講得很「普通」。她提到,由於香港缺乏天然資源,要在國際舞台立足,只有依靠人腦優勢,才能具備國際競爭力,因此,香港在2006年進行教育改革,全面培養未來人才。

 

小標~開放式題型 須具觀點表達能力

在歷年的PISA閱讀素養評量中,香港從2003年的全球第10位,躍升為2006年第3位、2009年香港學生的閱讀素養綜合分數為533,排名第4位,近年來已呈現穩定的領先狀態,而台灣在2009年為495分,居於全球平均分數的地位。

 

何教授表示,在PISA閱讀素養評量中,對於閱讀能力的定義為:理解、運用及反思文章內容,從而達至個人目標,增進知識及發展潛能,並參與社會。在PISA的題型中,選擇題不超過50%,其他都是開放式的題目,因此,學生在答題時必須要有表達自我觀點的能力。

 

在香港男女學生的閱讀表現上,不論各種類型的文本以及閱讀過程的得分,歷屆PISA中女學生的閱讀成績一向都比男學生高,何教授認為可能與家庭中母親較為積極參與子女閱讀教育有關聯,而根據她在座談會現場的調查也發現,聽眾中的家長以母親居多,代表台灣媽媽也與香港媽媽一樣,十分關注孩子的教育。

 

小標~多元選材 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由於實施教育改革,透過香港的中文新課程,將語文教育從篇章主導改變為能力主導,對於閱讀教學的理念更切合國際上對於閱讀能力的新看法,老師搭配延伸閱讀的設計,並加入讀寫聽說等各種能力,運用平板電腦展示學生的意見,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我意見的機會。透過種種努力,香港教育界成功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態度與習慣,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何教授特別指出,香港的教育改革除了針對語文改革,更重要的是透過通識教育培養下一代獨立思考、表達意見、理解正反方意見的能力,因此老師多元選材十分重要,廣泛運用報紙、雜誌上的文章與數位閱讀,結合時事,更能發揮效益。此外,教育官員、學校、家庭、圖書館與出版商之間的共同努力,更是香港學生閱讀實力進展的重大推手。

 

何教授呼籲,在政府有限的資源下,投資教育與閱讀是最正確的選擇,她並舉北歐國家芬蘭為例,全國520萬人口擁有900座公共圖書館,平均五千人就有一座圖書館,另外還設有170個流動圖書館,全國人口中有80%曾經使用過公共圖書館,完整建構了一個書香國家。她並期待社會各界,結合家長、老師的支持與教育官員的國際視野,一齊為孩子創造「自主自足」的學習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