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想看,大學也能有博物館級的景觀嗎?大葉大學首創「類博物館」思維,本著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綠色永續、環保節能等理念打造校園,於2011年榮登全亞洲第一綠色大學,在四時更迭的豐富校園景致中,提供樂活休閒的場域,透過綠色校園的環境薰陶教育,培育學生的綠色競爭力,成為最有前瞻綠意識的地球公民!

 

內文

小標~23年綠色堅持 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

2013年第一天,為了慶祝建校23周年,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帶著學生,穿梭在八卦山麓的校園中撿拾垃圾,參與「萬人彎腰做環保,大葉大學愛地球」活動,讓學生以最綠色的環保行動開啟2013年!綠色行動力是大葉大學的特色,不但節水節電有成、陸續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認證、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環境工程學系取得環境教育機構資格,更在2011年榮獲綠色大學評比亞洲第一,201211月先後獲頒經濟部節約能源績優獎、環保署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及環保署「101年廢棄資源管理績優事業優等」肯定。

 

屢屢獲獎的背後,其實是一份持續了23年的綠色堅持!大葉大學總務長侯雪娟指出,由於地處八卦山麓,大葉大學在建校之初就面臨了山坡地形與缺水的挑戰,本著「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的理念,在保護山坡的前提下,利用地下大型涵道的排水設施、較大建築物底面績等方式,順利完成依地形地勢興建的校舍建築群,校園難得地同時擁有森林覆蓋、景觀步道串連、自然湧出的山泉,再加上多年培育的植栽,大葉大學全校綠覆綠高達78.3%,春季的山櫻花、木棉花、杜鵑花…,夏季朱槿、相思樹、大王仙丹…,秋季水黃皮、台灣欒木、桂花…,冬季的聖誕紅、一串紅與鳳仙花,造就隨季節變換的豐富景觀。

 

小標~類博物館創新理念 影響力無限延伸

身為綠色校園領導者,大葉大學再提出「類博物館」發展理念,在已有的綠色大學成果之外,更要將整個校園打造成一座博物館,成為參山國家風景區的景點與亮點之一,不但將學生學習的場域從教室中移至戶外校園,還訓練學生擔任校園導覽志工,而推廣綠色永續教育的對象,更將囊括學校教職員工學生、社區居民、全國民眾、海外人士。今年寒假將以賞櫻為主題,在活動中心與圖書館北側的賞櫻步道旁,700餘株櫻花奔放的桃紅花海之間,品鑑學校研發的櫻花相關食品,未來還將發展為兩天一夜的樂活行程,邀請參觀者入住校內生活會館!

 

其實,大葉大學的綠色理念,在校園前方的學府路上,早已開始。在廣達3.6公頃的土地上,大波斯菊花海旁,檸檬香蜂草、迷迭香、薄荷等香草植物群,以及薏仁、艾草、月見草、肉桂各式藥用植物,還有茄子、辣椒、各種葉菜樂活生長著,融會著大葉大學相關科系師生的栽培汗水,更有著鄰近福興社區發展協會民眾的辛勤守護,成功地將綠色影響力擴及鄰里。

 

小標~頂尖綠領人才備出 寫下節能新紀錄

在得天獨厚的環境中,大葉大學持續培育頂尖綠領人才,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團隊在2006年參加全國大專校院環保節能車大賽,創下每公升汽油行駛838.7公里的傲人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去年大葉大學的三組電動車隊拿下七項大獎,不但獲得第一名殊榮,同時打破大會之電動車省電紀錄!此外,分子生物科技學系的校級特色實驗室內,透過LED節能燈源打造的植物工廠,培育出的水耕葉菜無農藥零污染,更開啟台灣農業的新希望。

 

為了培養學生對環境的認知與責任感,大葉大學將環境永續概念融入課程中,在通識教育中心開設能源科技與環境永續、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永續、永續環境經營、海洋與人類的永續發展等主題課程供全體學生修習。授課老師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姚品全指出,環境教育首重參與,才能確實傳達綠思維,以「能源科技與環境永續」課程為例,第一周就以「生活綠行動」為主題,認識學校內的環保綠化成果與節能省電設施,之後一一呈現日本福島大地震、台灣核能政策、新興替代能源…等主題,並且加入DIY太陽能電池製作與大村社區服務的公民行動,課程中的「環境書寫」主題,則幫助學生將綠色思維化為更務實的論述能力,強化環境思考深度。

 

從亞洲第一的綠色大學,到全球綠領人才的培育中心,大葉大學從課程設計、日常生活與天然環境點滴薰陶學生,培養學生對發展環境的態度與價值觀,備妥當代亟需的綠思維、綠知識與綠行動,成為最有節能意識的綠色公民與綠領領袖,持續開創台灣大學校園的綠色亮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