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樊語婕 

以創新思維出發,勞動力發展署以人為本,發展全人、全勞動力、全職涯的多元業務,從單純的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等層面,走向勞動力開發應用與提升,並深入校園與產業,攜手各界共同打造創新勞動力!

今年2月職業訓練局因行政院組改而升格為勞動力發展署,勞動力發展署由原先政策執行的角色變成兼具政策規劃與推動的角色,也一舉啟動組織與業務上的變革與創新契機,帶動整體臺灣勞動力創新的動能。

勞動力發展署署長廖為仁指出,勞動力發展署在思維與實質上都有著極大改變,不論是在學中的學生、青年、中高齡、銀髮族,在人生任何一個時點的職涯發展需求、勞動力開發應用與提升,都是勞動力發展署的重點。

以人為本出發 發揮最大潛能

過去職業訓練局的業務重點以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為優先,涉及到經濟與社會等雙元層面,現今則回歸以人為本,著眼勞動力本身的全人全職涯規劃,聚焦於妥善提升勞動力,一旦個人的潛力可以妥善發揮,經濟與社會的需求必定同樣獲得滿足。

勞動力發展署將以每一個人的勞動力本質為重點,加以開發運用與提升,例如因應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現況,開發新的勞動力以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或是提升勞動力、最佳化運用、發揮最大的潛能等面向。

此外,勞動力發展署也同時加深業務的廣度與深度,職業訓練局專注於職業訓練、 就業服務與外勞管理等業務,現今勞動力發展署的業務範圍更廣,納入所有在職涯發展過程中可促進職涯潛能發揮的相關業務,包含了技能檢定、 職能發展、創業輔導、職能標準等層面,並且整合各區就業服務中心與職業訓練中心,合併為5區「勞動力發展署分署」,整合所有業務項目、運用整合力量,為民眾提供最在地的優質服務。

設置職能標準平台 切合產業用才需求

在職能標準的全新業務領域中,勞動力發展署將設置一個平台,深入了解產業界需要的工作內涵,加入產業、學者專家、教育界的意見,建構該職位所需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細節,提供各界參考使用。個別職能標準的建構歸屬各主管機關,例如交通部主管觀光事業,相關職能的細節內容就由交通部建構,再由勞動力發展署整合協助,確認列出的職能標準是否符合產業現實。

廖為仁指出,過去沒有這樣的職能標準平台,都是憑著想像、經驗,或是僅靠一次調查、一次訪問而斷定,產出的資訊與產業的需求存在落差,就會產生學用落差、訓用落差等問題,未來職能標準平台更將隨時更新內容,以切合產業的現況。

透過職能標準的建構,精準掌握後端產業用才的真正需要,職業訓練必定是有職能標準的訓練,結訓的學員必定能夠符合產業的需求,技能檢定標準與職能標準結合後,通過檢定的人才,絕對具備產業界需要的能力,更具體提升勞動力潛能。

目前工研院正在與勞動力發展署洽談合作,希望在推動新興產業的過程中,同時加入技術與人才兩項元素,在將新興技術轉移到民間前,先架構完整相關的職能標準內容,在技轉之前提前加入才訓練的計畫,或將技術與人才訓練一併移轉到民間,加強技轉的成功機率,更落實新興產業的人才基礎。

公務員創新 跳脫框架發揮彈性

身為國家勞動力創新的領頭羊,勞動力發展署有著許多創新的做法,例如今年度新設立的賈桃樂學習館,提供創新概念的全人全齡全職涯服務,更深入大專院校校園中,推動就業學程,讓學生在畢業前補足就業相關能力,畢業後無縫接軌職場。

談到公務部門的創新,廖為仁認為,「創新本身是一個概念,更是一個工作的態度與方法。創新很難,卻是公務員的責任之一,若缺乏創新的思維與做法,我們的業務會越做越困難,而且越做越沒有效率。」

廖為仁坦言,由於政府單位有著許多的體制與程序必須遵守,創新的思惟在政府單位有其困難度,相較於學校或民間單位挑戰更大,創新的思維若在現行的規定中無法實行,公務員仍可以透過修正程序或修法,制度與架構的修正正是公務員的責任之一。勞動力發展署特別設置創新中心,希望跳脫原本的思維,發揮彈性、不受框架限制的思考。也正是因為亟思創新突破,才會有本刊物的創立,希望解放思維、啟動天馬行空的創意。

目前坊間的平面媒體中,少見涉及人力資本與勞動力等議題,更遑論要討論創新,這本則誌將是勞動力發展署與各界交流的最佳平台,希望可以成為勞動力創新的平台,讓所有對勞動力發展有想法的人發聲,協助勞動力發展署跳脫原本架構的思考,共同激盪出可以落實的創新做法。

未來職涯面貌:動手思考兼具的人才

有關勞動力創新的部份,廖為仁指出,必須思考未來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由於科技化的影響,很多現有的工作將不復存在!過去認為藍領階層、耗體力、動手做的工作會出現危機,而白領的動腦工作比較長久,未來的勞動力市場不見得如此,科技可以解決的制式化工作都將被取代,透過電腦程式來運作。

專家都一致認為,未來最夯的人才就是既能動手又會思考,例如木工過去講求看設計圖與手工製作的能力,現在更講求美感與設計功力。動手的這個部分本來就已經囊括在職業訓練中,未來將加入思考、設計、規劃、創新等新的勞動力元素,提升勞動力的本質與潛能,維持未來數十年的職涯優勢。

廖為仁預見,未來工作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不再有純粹的藍領與白領,工作的內涵豐富化、複雜化,藍領也要懂得創新思考,白領也要有手做的能力,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擁有「一雙會思考的手」!

為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未來人才,勞動力發展署將透過課程落實,在職訓中心接受訓練的學員不只學技術,還會具備創新的思考,共通的職能中即包含創新的元素,而勞動力發展署的公務員必定要率先參與未來建構完成的創新課程,例如最近很夯的「自造者」(Maker)概念,分署已經嘗試納入課程中,逐步將概念具體化。

另一個勞動力發展署正在規劃當中的創新做法,瞄準有創意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有創意有想法,在國際上的發明展頻頻拿下大獎,但卻少見後續的商品化、創業發展,十分可惜,勞動力發展署將提供青年圓夢的平台,發揮各職訓中心的硬體優勢,結合年輕人的創意軟實力,經由3D列印技術,將創意化為少量生產的產品,透過網路先行曝光銷售,通過市場考驗達到銷售、募資等目的,年輕人不僅只是設計者,更可以成為手握生產工具的銷售者、經營者,更有機會成就一份事業,創造就業機會,進而回饋社會。

BOX:個人資料

廖為仁

現職:勞動力發展署署長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
中興大學社會系學士

經歷: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副局長、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主任秘書、外勞作業組組長、副組長、專門委員、科長、泰山職業訓練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海德 (2014)。禮物:創新精神如何改變世界。中國:電子工業出版社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創新創業中心(2013)。創新與創業。臺灣:華泰文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chieh16145 的頭像
    yuchieh16145

    樊語婕文字工作室部落格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