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苗栗縣目前設有16所高中職,其中高中高職各佔一半,透過國中時期的技藝教育學程,以食品、家政、餐旅、設計等四大職群為主題開課,讓學生多元試探,找到自己的興趣,選擇就讀技職或高教體系,讓學習更充實更快樂!

 

內文

世界各國的教育制度中,德國、瑞士、日本等國,與我國相同,分為技職與高教兩大體系,而美國則是實施綜合高中制度,學生進入學校後再選擇專業領域。苗栗縣教育處處長劉火欽指出,以德國為例,在小學五年級即分流為學術與技術兩大系統,但是學生若六、七年級時發現所選的領域與志趣不合,也能夠順利合流與轉向。

 

小標~德國社會觀念 落實性向分流

在德國社會中,技職與高教體系兩大系統發展十分平衡,因此不論學生選唸普通高中或進入高職,畢業後就業在社會受到尊重的程度或薪資,並沒有明顯的落差,社會上對於工程師(engineer)與技術員(technician)的評價是對等的,在此前提下,德國的父母並不會堅持孩子一定要就讀學術體系,能夠真正依照學生的性向分流發展。

 

反觀台灣社會,由於傳統觀念影響,父母大多希望孩子走學術與理論的求學路,擔心學習技術會被定義為「做工」,在社會上的評價明顯低一級。「社會普遍對於高教體系與技職體系的評價高低不同,技職體系低了一等的觀感下,自然不利技職體系的發展,也造就『成績好的學生唸高中,成績差的學生就唸高職』這樣的區分方式,對技職體系造成很大的傷害,也無法發揮學生真正的能力與潛力。」

 

依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只有約30%的學生適合抽象思考與研究,而其他70%的學生適合具體的學習,劉火欽指出,當前台灣的現況卻是,55%的學生就讀普通高中,45%的學生就讀高職。劉火欽建議,除非是3%~5%的頂尖資優生,對於學術興趣明顯,自然適合就讀普通高中,接受高等教育,其他超過90%的學生,應該找到自己的興趣能力所在,朝向烹飪、餐旅、園藝、電機、電子等專業領域發展。台灣應該回歸到分流的原點,不是按照成績篩選學生,而是由興趣與能力選讀學校與選擇職群。

 

小標~扭轉成績導向謬誤 從師長觀念著手

劉火欽認為,若是依據從興趣性向選讀,台灣技職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體系,要扭轉過去成績導向的錯誤方式,家長與老師應該要轉換觀念,尤其是國中導師角色最為重要,應該要多鼓勵學生依據興趣與專長發展,如此一來,高職招收的學生就會是對該專業領域有興趣與能力的學生,能夠吸引特定領域的菁英人才,學生在未來三年的求學歷程中,因為已經確定喜歡的專業與職群,在學習上將會非常充實快樂,絕不會發生在課堂上發呆的窘境。

 

由於目前國中的老師與導師中,絕大多數都是經過普通高中後師範體系的畢業生,僅有不到10%出自是技職體系,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技職教育的認識,除了透過教育部技職司的相關宣導資料外,苗栗縣政府教育處也透過定期舉辦研習與研討會,讓國中老師與導師很清楚讓地了解,包括就讀高中、高職的不同,讓老師與導師在與家長、學生溝通說明時,根據最新資料為背景,希望從國中階段開始著手,讓老師、家長與學生都對技職教育有明確而正確的概念。

 

當前台灣由於開設許多普通高中與普通大學,加以行政職系的科系太多,社會對於技職體系畢業生與相關專業技術的需求人力有缺口,例如汽車修護、水電…等須要擁有實作技術的人才,劉火欽認為,因為供需的市場機制下,相關職業的薪資有逐漸提高的趨勢,在所得提高的因素下,國中生若就讀高職,走向技職體系,看得到未來就業的遠景,相信會漸漸出現學生選唸技職體系的社會風氣。現今在台灣的職場中,行政人員的薪資普遍低於技術人員的薪資,已經是既定的趨勢,以苗栗縣境內的苗栗農工及大湖農工為例,在模具、電機、電子…等相關專業領域的畢業生,絕對不必面對起薪22K的魔咒,起薪甚至還常超過40K

 

小標~苗栗縣積極推動技藝學程與技藝專班

為了讓學生在國中教育階段就有機會進行職業試探,苗栗縣有部份學校設有國中技藝專班,例如後龍國中,其他的國中則與高職合開各個領域職群的技藝專班,目前全苗栗縣的國三學生中,有四千多人參加了技藝專班的課程。苗栗縣三灣國中的技藝教育課程,95年僅有25位學生參與,之後年年成長,到了101年增為60人,九年級學生中有半數以上選讀技職教育體系,顯示技職教育學程有助於讓學生對於職業的認知與自我興趣性向清楚定位,也因為孩子在學習中建立自信,展現技藝成就,打破升學主義迷思,成功地在家長心目中建立職群的多元價值主流。

 

大西國中的技藝教育在101學年度上學期開設食品、家政學職群課程,下學期則為餐旅、設計學群課程,採合辦班的方式,與育民工家合作開課,讓學生多元試探,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每周二上午一到三節彈性課程時段,學生前往育民工家實施技藝教育學程,校方並舉辦各項活動,幫助學生與家長認知更多元的工作世界,例如料理達人美食夏令營、與社區「木頭窯」合辦「我型我塑陶藝研習營」、邀請育達大學教授林建宏進行「技職教育進路選擇」專題演講,並在親師座談會中講解「家長的運性輔導工作」,以及向家長說明「多元入學管道」

 

苗栗縣是農業大縣,對於相關農藝專業有很大助益,結合苗栗縣在地的土地條件與農場資源為後盾,劉火欽指出,以苗栗農工為例,其園藝科已發展出先進的生物科技專業,擁有生物領域專精研發能力,從技術升級為研發層次,大大改變傳統觀念中對高職的刻版印象,學生藉由研發參與,提升自我視野與能力。此外,大湖地區的蠶絲產業始於日治時代,大湖農工也深化其蠶絲技術製造加工的能力,與當地產業結合,造成雙贏的局面。在苗栗縣,凡是技職學校與當地產業緊密結合,都對於雙方發展有很大幫助,而學校也在產業的協助下,提升專題製作、參與競賽、實際實習等方面的能量。

 

小標~企業實習應落實 學技術而非湊時數

瑞士與德國的師徒制聞名世界,台灣的高職若想走向德國瑞士師徒制的層級,師資與設備一定要強化。師徒制中的老師,必須有能力教導學生與社會同步的技術,但是台灣高職的技術性、實習性課程師資短缺,對於培育高職生技術能力有困難,故高職三年內學生很難真正學到與產業同步的技術。此外,高職校內的許多設備老舊,也必須即時更新,與產業界同步。

 

目前台灣的科技大學已經有引進業界師資任教的做法,但是高職階段則較少這樣做,劉火欽建議,未來的高職教學體系中,不要僅要求學生要有實習經驗,老師更應該要到企業實習,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間,或是一年留職停薪的方式,實際到企業觀摩,才能將最新的產業知識帶到課堂中。然而,在現行法規制度下,無法強制要求老師一定要有企業相關實務經驗,政府相關單位可以獨立立法,明文要求高職老師在專業科目的進修訓練細節,「高職的教師在專業領域上,不應只是紙筆教學,而是要工廠業界的產業實際經驗,隨時精進了解。」

 

目前教育部正在推動「技職教育再造方案」,要求學生必須到企業實習,在企業提供實習名額不足的現況下,學生的企業實習究竟是真正「學技術」,還是只在「湊時數」,值得各界深入了解研究。為了強化學校與企業要建立緊密的實習合作關係,政府可提供鼓勵優惠租稅措施,或研發獎勵,增加企業端的誘因,在韓國,只要企業提供學生一定名額的實習機會,政府就給予企業租稅優惠或貸款協助,企業更願意把實習機會提供給學校。

 

目前技職學校似乎仍是大部分國中生的次要選擇,如果要改變現況,復興技職教育,劉火欽認為,光靠道德說服較難達成,從未來的經濟出路著手是比較妥適的方法,明確告訴大眾,就讀哪些職群,不會面對失業或畢業後就業22K的問題。苗栗縣教育處持續製作宣導短片在有線電視頻道播出,針對電機、電子、農藝、餐旅等不同職群宣導,說明學習的內容、學生未來的發展等,期待引導學生去學習社會評價高貢獻度高的職群,達到社會更平衡狀態。

 

劉火欽也建議學生不要光靠家長或老師給方向,或是依賴心理測驗及性向測驗決定,應該思考自己適合走學術或技職路線,在學業或生活中多聽多看,不要總是悶在書桌前唸書,應該走出教室走出書房,去看看實際的世界,可利用寒暑假參加各式職業主題夏令營,並參與各類企業參訪,直接參與試探,實際動手做做看,了解每個行業的生態與未來的發展,找出自己有興趣的職群後,再測試自己是否具備相關能力,而非依成績決定填選志願。依據興趣與能力選讀的科系,不是為了考試唸書,而是為了興趣唸書,在未來高中大學就會充實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