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竹市是台灣著名的科技城,而在教育方面也十分完善,技職教育的資源可謂豐富而多元,高等技職教育階段有元培科技大學,高級中等、技職教育階段有國立新竹高工與國立新竹高商,部分高中亦附設有職業類科,並透過廣設國中技藝學程班、結合在地特色的玻璃技藝課程…等方式,加值風城的競爭力。

 

內文

依據台灣各階段的經濟發展,技職教育有著不同的焦點,1970年代到1980年代期間,各技職學校分工定位清楚,如職校培育技術工人,專科培育技術員,當時台灣經濟起飛,由勞力密集晉升為技術密集,產業轉型成功得力於技職教育培養的量多質精薪低的技術人員。

 

在同步調整高中與職校比率的過程中,從原本7:3逐步調整為5:5,最後到3:7,為台灣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技術人員,對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之後由於技職教育朝向知識創新等方向發展,產生了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等學校。

 

新竹市教育處長蔣偉民認為,不論技職教育如何演變,都應培養學生「立即就業」的能力,幫助產業獲得「立即所須人才」,因此,政府單位應該要預見可能消逝的產業與新興產業,規劃於未來的技職教育計畫當中,並顧及新舊產業技術之間的轉銜細節,培育在職者第二專長。

 

小標~技職教育體系完備卻過於複雜

觀察目前台灣技職體系的優劣勢,蔣偉民指出,優勢在於國中階段就有技藝教育、技職教育體系完備兩方面。國中學生在國二開始進行職業試探,到各業界或職校參觀,對各項產業具備概括性的概念,加以國三進行的技藝教育中,具有職業性向的學生每星期修習314小時的課程,學習初階的技藝,並可以經由徵選進入高職就讀。此外,包括職校、綜合高中、五專等,以及大學階段的四技、二技等設計,都讓技職體系學生升學管道暢通。

 

不過,蔣偉民也指出,台灣的技職教育學制過於複雜,轉銜不易,未立即反應產業現況、培養業界需要人才,以及產學合作無法實質幫助學生融會理論和實務等,都是目前技職教育應檢討的方向。

 

「後期中等教育階段包括實用技能班、高職、綜合高中、建教合作、五專;在大學階段包含二技、四技、科大、碩士班、博士班,整體學制相當複雜,此外,對於技職院校是否有必要開設碩、博士班,也是值得商榷商,畢竟技職院校的目的應在培育技術人才,而非學術人才。」

 

蔣偉民表示,過去的技優甄審制度是依照學生證照數量及比賽成績評量,造成學生實作經驗仍舊不足的狀況,為了改善這樣的現象,台科大已計畫自明年開始,四技的技優甄審入學管道,將率先為具備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申請學生加分,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在評量技職學校的標準上,蔣偉民建議,可以包括證照、比賽成績、師資、畢業生就業率及獲得第一份工作的時間、業界對畢業生滿意度、畢業十年的校友薪資…等多元層面,其中證照與比賽成績應該更加朝向普及性發展,例如全校學生中獲得丙級或乙級證照的比例,而非少數幾位滿手證照的菁英現象。在師資上,則應評量有業界工作經驗的師資比例,以及教學後回產業工作的比例…等。

 

小標~縣市拼技職 結合在地特色產業

新竹市以新竹科學園區聞名於世,在技職教育方面,高等技職教育階段有元培科技大學,高級中等技職教育階段有國立新竹高工與國立新竹高商,也有部分高中附設職業類科,技職教育資源豐富而多元。

 

蔣偉民指出,技職教育必須要能加值地方特色產業,而地方政府應主動調查在地產業及業界需求人才,並委請技職學校開設相關類科,就能逐步發展出如同瑞士一般具有特色的地方產業,達到人才就近就業的優勢。他並以新竹市聞名的玻璃產業為例說明,透過富禮國中開設的玻璃技藝課程,以及香山高中的美工設計學程中,加入玻璃藝術特色教學,成功地協助風城的玻璃產業升級,從工業用玻璃轉型為藝術玻璃,增加應用面與產業產值。

 

為了幫助學生提早在國中階段,即能更進一步職業試探、發掘自我興趣與專長,新竹市各國中積極與相關高職合作開辦國中技藝教育學程,下學年度開始,各個高職也將至國中學園開講,介紹第一手的技職教育現況。

 

國立新竹高工就曾經舉辦多場學生職涯體驗營,以及「技職高峰會」,邀請新竹市國中應屆畢業生、家長與教師,參觀該校學生的實習成果展,傳達技職教育的精髓。新竹高工更主動邀請新竹市國中教師,參加技職教育體驗研習營,讓國中教師從做中學,更能深刻體會技職教育意義,回到課堂後傳達給國中學生。

 

小標~成立新竹市技藝教育資源中心強化推廣

我國將自103年開始採取免試升學,為了讓每位學生適才適所,獲得全人教育啟發,新竹市從預算、生涯發展教育、廣設國中技藝學程班、辦理國中技藝學程競賽…等方向著手,並設立「國中生涯教育推行委員會」與新竹市技藝教育資源中心,推廣辦理技藝教育活動,讓學生從興趣中找到可以發揮的天地。

 

此外,新竹市自93學年度起,市立國中與社區高中職即開始合辦技藝學程班,本(101)學年度有15所市立國中分別與世界高中、光復中學及新竹高工合作辦理,共開設63班,共有1721位國三學生參與,參與率達到11.89%;而育賢國中及富禮國中在校內即備有相關職群的設備,採取自辦式技職學程班。學生職涯探索需求較高的國中,積極開設國中技藝教育專班,幫助學生找到興趣與專長,發揮潛能、適性發展。

 

為了讓國中生提前自我探索,鼓勵有技職興趣與專長的學生,新竹市教育處自95學年度起年年辦理國中技藝學程競賽,比照技能檢定,將學、術考試採統一命題及集中時間之方式辦理,提供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也提昇參與學生的榮譽感,朝向專業領域深耕精進。

 

小標~學習德瑞師徒制 落實產業聯結

近來台灣開始關注歐洲國家的技職經驗,如果台灣要學習德國與瑞士的師徒制精神,為學生培養紮實的專業技能,蔣偉民認為,業界的合作和投入是一大關鍵。「與其抱怨學校沒有培育產業所須人才,企業何不編列預算和政府合作,提前參與就業前的階段,攜手學校培育人才,日後即能為企業所用。」

 

此外,技職教育特點是立即就業,因此,瑞士雙軌制規定學生必須到業界實習,一方面學校和產業能夠相輔相成,一方面學生能在學校和業界獲得不同的知識和技能。蔣偉民建議,台灣的技職教育應和業界合作,持續產業聯結,及時掌握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在學校開設相關的類科,從教學方向定位清楚,降低業界感嘆畢業生不實用的問題。此外,技職院校聘任的師資方面,最重要的應具有專業技術而非學歷,方能真正培育技術人才。

 以往台灣的建教合作對於業界來說,只是提供工讀機會,學生往往淪為工讀生,對技術實習少有幫助。反觀瑞士和德國,法律規定企業界必須提供學生實習的機會,學生到業界實習是學制的一部分,「用法規規定是明確的做法,對學生、業界都有利,建議政府立法規定一定人數以上的企業,就必須提供實習機會。近來瑞健集團和北科大及木柵高工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做法,開啟了一項業界參與的新契機,期待其他企業也能跟進。」 

德國、瑞士提早將技職與學術分流,創造了低失業率的優秀經濟表現,台灣則一度提倡綜合高中以延後分流,蔣偉民建議無論日後走向提早或延後分流,在轉換上一定要有彈性。德國、瑞士兩國的技術工人和白領階級,在薪資上和社會聲望上,基本是無差異的,台灣社會應該要建立一個觀念;職業只有分工的不同,而非高低之別。蔣偉民並以英國前首相約翰梅杰(John Major)為例,沒有大學文憑,一樣能夠成為優秀的政治家、經濟學家與外交專家,對國家多有貢獻。

 

對於學生應該如何選擇學術路線或技職體系,蔣偉民指出,十二年國教的優點之一,在於打破以成績為唯一考量,有別於過往基測依據分數分發,建議學生可以多加試探、慎重選擇,真正依據興趣與性向,選讀適合唸的學校與類科,往自己喜歡的目標發展,除了學校內的職業試探與國中技藝教育外,也可多看報章雜誌的產業動態,了解各行各業的現況與展望,是否與自己的興趣相符。

 

蔣偉民也建議家長,「身處在多元劇變的社會中,未來有高達60%的工作現今尚未出現,家長身為學生生涯發展關鍵期的重要他人,請當孩子的貴人,協助孩子而非指導孩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育 新竹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