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樊語婕

科研發光《前進未來 青年講堂》臺北場第一場座談在4月11日登場,邀請科技部臺大人工智慧中心執行長杜維洲主講「AI與智慧醫療照護」,帶領大眾進入精準醫療、健康照護的科學世界!

人工智慧可以下圍棋、玩連線遊戲、問答互動、人臉辨識,也可以應用於智慧醫療照護。中研院資科所廖弘源所長與王建堯博士去年發表全球最強的物件辨識技術 YOLO-v4,原本用於交通車輛辨識,也可以運用於醫學影像病灶辨識,在防疫期間,還能夠偵測未戴口罩者、計算人們是否保持社交距離。

當AI技術在一個議題達到準確度並導入應用,解釋性與可信任度十分重要,杜維洲舉例,需要AI解釋性的領域包括健康醫療照護、製造業、保險業、自駕車等,尤其在健康醫療照護領域,當透過AI模型診斷病患罹患某種病症,勢必須要加以解釋,否則就算再準確,都無法被醫院與病患接受。

AI已經進入智慧醫療照護領域,2015年Google鎖定眼底鏡影像,進行「Google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判讀系統」,使用12.8萬張照片訓練,準確率高達90%,2018年底與泰國公共衛生部合作,在清邁11家眼科診所試用,卻以失敗告終,關鍵就在於實驗室與偏鄉環境大不同。杜維洲進一步說明,在實驗室每張照片的解析度、環境光皆受到控制,但泰國偏鄉診所缺乏光源、缺乏單獨眼底攝影房間,攝影完成回傳影像進行模型判斷過程中又因為網路連線不穩,病人久候得不到診斷結果。

工研院宏碁研發 助攻糖尿病照護 
工研院向國內3家醫學中心取得31萬張眼底圖,由50位眼科醫生標註影像,在2017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診斷模型,是國際唯一可偵測4種主要病徵並清楚標示位置的模型,準確率達92%,並與醫療器材結合,將訓練完成的模型以桌上型與攜帶型兩種方式呈現,分別應用於規模比較完整的診所與偏鄉診所。

宏碁則與臺大醫院聯手,取得國外EyePACS平臺臨床5萬張、臺大醫院2,000多張臨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眼底照片,透過5位眼科醫師標記,訓練AI模型,共同開發「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判讀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精準度高達95%以上,產品已獲得食藥署認證,專供醫院使用。

引起流程改善 幫助醫界維運
在智慧醫療照護領域,AI可以應用於防疫、預防、診斷、治療、照護、復健、輔具、新藥開發、精準醫療、精準健康等,幾乎每個領域都可套用AI,杜維洲以防疫為例,AI可以牽涉到口罩辨識、社交距離偵測、非接觸量測、變種病毒追蹤 疫苗開發等領域。

「AI工具的強大之處,就在於能夠做到以前工具做不到或難以做到的事,在單點突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起流程改善!」杜維洲說明,例如科技部補助臺大、榮總、臺醫大,建置影像醫學資料庫,已經開放學研使用,以往醫生以肉眼辨識,如今由AI模型幫忙計算是否出現癌症細胞、骨髓細胞是否發生變異。其他的例子還包括,陽明交大團隊以AI算出新冠肺炎解方、臺大醫神 AECOPD 可提前七天預測系統慢性肺阻塞、新創AHEAD協助醫師7秒診斷血癌……等。

除了單點突破,透過AI技術還可以幫助節省人力、成本、時間、醫護人員負擔,協助醫界維運、優化流程。杜維洲總結,AI是威力強大的工具,仰賴包括模型/算法、領域知識與數據三大構面,必須持續納入新資料,生生不息、持續優化、持續監督並調整、確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