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消費者都傾向偏好少添加、更天然的食品,一股Clean Label(潔淨標示)風潮,已經由國際吹向台灣,我國食品產業的下一步,正是接軌國際Clean Label,帶動更多產品實踐少添加概念。
我國食品產業每年營業額超過2兆元,其中去年加工食品的產值就達到7500億元,為了保存食物、確保安全與口感,加工成為必要手段,市售的牛奶、麵包、飲料、零時、切片水果…等都是加工食品。
慎選加工食品 潔淨標示新指標
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2011年塑化劑汙染起雲劑、2013年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2014年油品混充標示不實案件,一連串的食安風暴,改變了國人的消費觀念與行為,期待購買少添加的食品。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廖啟成強調,「消費者不可能避免購買加工食品,怎樣選擇才是重點。」
近幾年在國際間盛行的Clean Label(潔淨標示)成為加工食品的全新選擇指標!Clean Label起源於歐盟,由通路商所發起,係指在加工食品中去除或減少不必要的人工合成的化學添加物,或是僅使用必要的添加物,其他的訴求還包括成分簡單、採用最少的製造加工流程、資訊透明等。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許庭禎進一步說明,Clean Label(潔淨標示)設下單潔淨與雙潔淨兩種等級,其中單潔淨必須符合八大訴求無添加,包括防腐劑、人工香料、人工色素、人工甜味劑、漂白劑、保色劑、結著劑與含鋁膨脹劑;雙潔淨標章則必須符合上述八大不添加及限用109項添加物兩大標準。
少添加正流行 帶動龐大商機
廖啟成分享,早在三年前的美國食品科技學會( 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IFT.)大會中,就已經宣告:「Clean Label少添加對於過往而言,是一個趨勢(Trend),但是現今已經是必走之路(Rule)!」
在全球各國市場中,符合Clean Label少添加的產品不斷問世。依據Food Business News在今年2月14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在過去三年間,全球貨架上潔淨標示新品已經取代6到10%的現有產品,預估自2019起的未來三年內,取代率將達到15到30%!
科學系統思惟 打破添加慣性
要落實Clean Label少添加的規範,就必須反思食品添加的慣性做法與必要性。廖啟成說明,食品添加物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符合法規,以我國為例,民國102年6月18日衛生福利部公告「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用量標準」中,列舉了十八類合法添加物。食品添加的第二個層次就是少添加或是使用天然添加物,也就是國際上崇尚的Clean Label標準。
以天然添加物或食材替代人工添加物,必須仰賴一套科學系統思惟,廖啟成建議食品廠商先行盤點自己的產品,思考哪些可以升級成為Clean Label潔淨標示產品、原本的成分能夠如何取代,或是運用新的加工技術突破,例如以HPP冷高靜水壓技術低溫殺菌技術製作果汁,就不需要使用防腐劑。
廖啟成分析,要實現少添加的目標,不同產品的挑戰差異極大,例如豆奶只須捨棄增稠劑與香料,以黃豆與水為原料,輕易地就能符合Clean Label的要求。但是香腸就面臨很大的挑戰,市售香腸添加亞硝酸鹽是為了抑制肉毒桿菌,由於肉毒桿菌屬於神經性毒素,對於人體有致命的威脅,若是貿然剔除亞硝酸鹽,有可能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廖啟成提醒產業,不能一味追求Clean Label少添加,食品製造的第一要件「安全」必須要謹守。
加強溝通宣導 建立品牌信賴
為了接軌國際趨勢,食研所自2015年開始舉辦Clean Label研討會,引進潔淨標示、少添加等概念,2016與2017年更連續兩年針對我國消費者進行市場調查,抽樣人數都在1200位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0%的消費者聽過Clean Label,但是在聽過Clean Label的消費者當中,有超過一半會購買支持這類少添加的產品。這項調查更顯示,消費者對於天然、有機、無、減少等字眼很敏感,是轉換選購品牌的關鍵字。
廖啟成進一步說明,偏好少添加食品是消費者的共識,雖然很多人還不知道Clean Label潔淨標示這樣的字眼,顯示還有很大的溝通宣導空間,但是消費者追求健康且安心的新健康生活,這樣的需求確實持續增加。
今年在全家便利商店的領軍下,台灣正式邁向Clean Label元年,以Clean Label產業聯盟的方式落實少添加理念,廖啟成樂觀其成,也贊同這樣的形式。「全家便利商店以通路的角色,結合供應商、製造商與食材業者,以產業聯盟來運作是正確的,也才會有效率。」他也期許,未來產業在與消費者溝通時,不僅提供科學數據,更必須透過第三方驗證、有信譽的廠商投入等方式,建立消費者的信任感,將Clean Label整體形象塑造出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