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由於大同集團的全力支持,加上專業訓練、產學合作、跨界學習、三創培育,大同大學的學生擁有多元智能,敢夢能闖願做,能夠動腦發揮創意,也可以動手實作,成為企業最愛的好用人才!
2015年殷始,大同大學就熱鬧非凡,志生紀念館內,工業設計系在此發表設計基礎作品,日式建築與新生代展開創意對話;春季自造者自強營的現場,資工系的未來產房師生齊聚,激盪腦力與熱情,在兩天內恢復天真、五天內改變世界,造就敢夢的新人才!
你心目中的工程師還停留在「宅男」的舊印象嗎?大同大學正在培育的未來工程師們,在課堂、職場、實驗室等場域跨界學習,備妥了專業知識、創新、公民素養、服務、國際、美學等多元能力,提早具備堅強的總體競爭力。
無圍牆校園 擴大學習視野
電資學院院長龔宗鈞指出,日文與英語必修一向是學校的優良傳統,還有學生進校前日文為零基礎,畢業時已經有日語二級的專業實力!為了加值學生的跨界能力,學校規劃通識博雅課程,規畫人文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語文通識四大主題,每學期共有60門課程,每位學生都必須修滿6門涵蓋四大領域的課程,方能達到畢業標準。
大同集團歷史悠久,經營橫跨多元產業,是學校最佳後盾,大同大學也攜手眾多企業,連續十年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產學合作績優大學」獎,全校95%學生進行企業參訪,新進老師100%、學生65%至企業實習!
學生有許多教室外的學習機會,透過音樂會、傳藝大師講座、志生小聚美學講座、 藝術創作體驗營、走讀中山北路…等活動,汲取成長的能量。無圍牆校園的理念,更一舉納入鄰近的晴光商圈、圓山文化區、大龍峒文化區,強化社區連結,為學生提供生活教材、擴大學習視野。
全能電機系人才 蹲馬步奠基礎
大同大學設有4大學院、12系,以就業市場上最搶手的電機與資工系為例,皆聚焦於多元能力與實作力的提升。電機系主任黃淑絹指出,由於電機工程領域廣泛,包含電力、電子、半導體、計算機、控制、訊號處理、通訊、網路、電磁微波、天線...等專業,加以科技飛速發展,電機系的學生必須要十八般武藝俱全。
電機系首重基本能力培養,大一以工程、大二以電機專業為主,在老師的嚴格把關下,練就蹲馬步的實在基礎,從大一到大三的六學期皆規劃實習必修課,並搭配創意競賽,打造實作、團隊合作等能力。
電機系自102學年度起進行專業分組,包括電機與系統、電子與通訊兩組,並設計七個專業學程,大三以專題講座及企業參訪等方式擴大學生的學習視角,新學期更將推動新課程,結合電機科技與服務學習,由學生擔任高中營隊的工作人員,從中得到教學相長的收獲。
從實驗室到企業 資工系加值整合力
資工系主任葉慶隆指出,系上注重動手實作的能力,從大一開始即透過上課與實驗交相印證理論與實務。大二培養的核心能力包括演算法、組合語言、數位設計等,並在暑假進行職場實習,三年級透過專題製作,將學習場域從學校實驗室拉到企業現場,學生在業界鎖定具有開創前瞻性的工作內容實習,而選讀五年一貫學程的績優學生,也能在企業中進行論文研究與寫作,提前接軌職場,
三年級的專題製作主題,包括資訊技術整合、SI系統整合、三創培養等三大面向,
透過來自金針菇、單車、珍珠養殖…等不同專業的業師,引領學生從資訊技術進入到各種領域的應用。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三創能量,去年大同大學設置《FutureWard未來產房》,在超過450坪、亞洲最大的「自造者空間」,透過3D列印設備、噴漆房、雷射切割、木工、陶瓷、金工等手作工具、數位機具,創造經驗交流的機會,建立跨學院學習、合作、激發創意的共學社群。
大同大學並結合校內外師資與專家開設自造者(Maker)培訓課程,已辦理54場活動11門課程,吸引校內外超過1.5萬人次參加。資工系也設置了一個未來產房相呼應,未來也將朝向跨院整合,組織機器人、電動車等熱門主題營隊,結合校內四大學院的專長,打造最有三創精神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