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走過建校97年歲月,身為臺灣第一所商業學校與唯一一所商業大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不斷深耕學生專業實務能力,在臺北校區與平鎮校區中,鎖定商業專業與創新經營,並投注品格教育及服務學習,培育學生成為有溫度肯付出的最佳人才!
創校於民國6年日治時代,北商大在2 014年12月20日歡慶建校97年,在校慶主題中提出「北商大好 開創新貌」的校務方向,校長張瑞雄表示,「北商大,好!」與「北商,大好!」都是未來校務的目標,「北商大是許多學子心目中的商學第一志願,在建校即將邁向百年的重要時刻,更將乘著去年成功改大的氣勢,引領學校邁向下一個百年風華!」
過去近百年以來,北商大一直鎖定商業專業,不走綜合大學的路線經營,未來發展仍將持續以小而精、小而美的學校為目標,張瑞雄舉例說明,「加州理工學院全校僅有兩千名學生,堅持深耕理工專業,一樣成為世界一流頂尖大學,而北商大就是要成為這樣一所精緻頂尖的商業大學。」
攜手產業龍頭 培養專業實務人才
張瑞雄強調,技職體系的重點是為產業界培養專業實務人才,學校的任務就是全力推動產學合作計畫,為學生找到實作平台,藉由實習經驗讓學生認識就業市場,策略性的提升技職教育競爭力。
北商大近年協助政府推動雙軌旗艦、產學攜手等產學計畫,嚴選具有前瞻性的產業、績優的大型企業合作,透過有計畫的教育訓練,推廣實習、連結職場,縮減學用落差!對於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在學期間就能擁有收入,能夠兼顧經濟與求學,是最佳的進修機會。
北商大的每個科系都設有畢業證照門檻,例如會計資訊系的學生,在畢業前必須考取會計師與計帳士證照,讓學生在校時就明確掌握專業技能目標,此外,北商大持續攜手日盛期貨、西門子、微軟、昇恆昌、資策會、保險發展中心…等不同產業的龍頭公司進行實習,透過產學合作與企業實習等機會,讓學生提早接觸產業的現況,也因為實力提前被企業認可,畢業前即獲聘任,搶得職場門票。
緊叩產業趨勢 跨界跨校學習
在地理位置上,北商大享有雙校區雙軸心的地利優勢,在濟南路上的臺北校區,設置財經學院與管理學院,位在桃園平鎮的第二校區校區在去年1月正式啟用,創設全台第一個創新經營學院,包括商品創意經營、數位多媒體設計與商業設計管理等三系,去年9月份迎來103學年度第一屆的千名新生,持續深耕數位電影、動漫等創新商業專業領域,緊叩新興產業趨勢與商機。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寬廣,北商大與台北市立大學、台灣觀光學院、東華大學等校簽訂策略聯盟,進行師生交流及師資、圖書等教育資源共享,互補學術領域專長,結合商業、觀光與多元專業,學生不僅可以跨校選課,還可以以學期為單位,到位於花蓮的台灣觀光學院、東華大學學習,透過島內交換學生計畫,體驗東台灣的生活,不必出國就能在國內留學!
校園變身實驗場 挑戰突破增能
身為技職教育的領頭羊,北商大注重學生全方位的能力養成,在專業能力與實務經驗之外,更加值學生的軟實力,張瑞雄在去年4月到任後,提出「走出校園、廣結善緣、爭取資源、培養狀元」的治校願景,鼓勵全校師生多嘗試、多接觸,持續提升實力,積極為社會服務。張瑞雄強調,「商業不僅只是在於求取利潤,更要關懷弱勢、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好人才要有好的品格,有好的品格才能成為好的人才!」
透過品格教育、社會關懷、服務學習,北商大鼓勵學生走出舒適圈,將校園變身為實驗場域,不斷突破、挑戰自我極限,學生紛紛奉獻心力於偏鄉弱勢孩童教育、參與外交部國際志工服務、加入反毒宣導的行列…等,將正念與善心深植心中。
北商大的學生在藍天協會帶領小朋友闖關、DIY創作,為世界展望會募集發票幫助弱勢族群,在士林親子館中維護場地清潔,並帶領親子進行農夫體驗、扮家家酒,學生們瞬間成長,成為領導者與給予者,在服務中學習成長、懂得惜福感恩,成為充滿付出能量的熱血青年。自我管理是北商大給予學生的另一項能力,包括金錢、時間的管理,以及同儕、師生、兩性間的人際關係等管理能力,都是學生一生最受用的軟實力。
在建校即將邁入百年里程碑的時刻,北商大挾著技職領頭羊的實力,為學生加值專業、實務、品格等多元能力,點亮學生的未來,更為臺灣社會培育有才有品的商業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