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樊語婕

復興區桃子甜美的滋味背後,有著一群執著的原住民農民,守著祖先的土地、守著世代相傳的農藝,高麗枝就是出自於對家人與土地的愛,從菜鳥變專家,種出最甜美的「媽媽桃」!

許多人都嘗過桃園生產的桃子,卻不知道它們的產季與名稱都大不相同,包括五月生產的五月桃、六月生產的早桃、七月的水蜜桃、八月的晚桃。每年五月份在復興區盛產的五月桃,因應母親節的時節,在桃園市原民局的輔導下,今年有了新的名字「媽媽桃」!

返鄉接班 守護土地 拼命學習

今年50歲的高麗枝從小居住在復興區三光里爺亨部落,爸媽靠著種植五月桃養家糊口,年輕時她在桃園市八德區謀生,到工廠、餐廳工作,12年前因為婆家的公公年邁,無法再獨力支撐水蜜桃種植,夫妻兩人便返鄉接班。

一開始對於種植桃子一無所知,高麗枝與先生在年逾七旬的公公指導下,展開務農生活,然而,半年後公公即離開人世,兩人除了尋求娘家的奧援,也展開在部落垂詢務農長輩的歷程,「到處問、拼命學,一心想要把果園打理好,務農真的是一條辛苦的路,但是能夠回歸山上、守護祖先的土地,就是一種幸福。」

在接班的過程中,高麗枝夫妻與長輩在種植、經營觀念常常相左,例如老人家認為果子越多越好,新生代卻希望種出大顆香甜的果實,每次在剪枝時總是會發生兩代間的革命,所幸高麗枝漸漸地說服長輩,以品質為第一優先。

用心呵護果實 更要老天幫忙

要種出好吃的桃子,要體力、要用心、要成本,更要老天幫忙!高麗枝種的桃子完全不使用農藥、100%人工除草、一年六次的施肥…,還要祈禱採收期別遇上大雨。「如果下大雨,大的雨滴馬上就把果皮碰爛。」

高麗枝憶起有一年大豐收,家中所有的籮筐與空間都裝滿了五月桃,卻遇上超大梅雨,「下雨天盤商不上山,眼看果子就要爛了,父母喪氣地要我把它們從彌榮吊橋倒下去餵魚算了!」聽到父母這樣說,高麗枝內心五味雜陳。

其實,就算沒有大雨侵擾,過往五月桃的產銷仍然面臨極大困境,高麗枝說:「常常採收一千斤,其中就損失了一半!」桃園市原民局長Kolas Yotaka也指出,每年五月生產的桃子數量高達130萬顆,以往礙於運送時碰撞損失與油錢等成本,只能等著中盤批發商上山喊價收購。

媽媽桃品牌行銷 果農團結合作

在原民局的輔導下,今年五月桃第一次以「媽媽桃」的新品牌行銷,直銷比例高達53%,比起去年的20%巨幅成長,價格也大幅提高,不僅100%完銷,總產值更一舉突破2600萬元!

更重要的是,果農們團結起來,分工合作,學習客服、銷售、物流系統管理。拉拉山水蜜桃的果農也想要學習這樣的做法,媽媽桃的效應已在原民農民間產生陣陣漣漪!高麗枝感性地說:「感謝原民局的幫忙,也感謝三光里里長的溝通協調,我們要努力把品質顧好,在每年五月為消費者獻上最甜美溫暖的味道!」

曾經受惠於年長農戶的無私指導,高麗枝與先生現在也成為傳授經驗的導師,每回有年輕農夫請益,他們總是樂於分享。展望未來,她說:「公公當年做到七十多歲,去年過世的爸爸也是一生種桃,今年七十歲的媽媽一樣堅守著果園,每天總是要去照看才放心,我也將追隨著祖輩的腳步,守著土地、用心種植媽媽桃,讓媽媽桃在消費者口中飄香!」

 

arrow
arrow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