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每個人都會面對生老病死的過程,有一天會變老、行動遲緩、健忘嘮叨,最須要的是安全、尊嚴與妥善的治療照護,不要吝惜盡一份心,為長者找回暮年生命的光芒與品質!

內文
台灣已邁入老年社會,老人醫療備受觀注,而其中的焦點之一就是老年失智症。以台灣而言,在65歲以上老人中,失智症的盛行率約為2~4%,低於歐美國家的6%,並非因為台灣的老人失智現象較少,而是許多老年失智症病患並未正確診斷,並即時接受應有的醫療照護,十分可惜,提醒家屬要多留心老人家的行為與情緒變化,早期發現與治療。
小標~老年失智與健忘大不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精科主任袁瑞昱指出,健康的遺忘與老年失智症最的的不同,就是記憶力的衰退是否已經影響到生活層面,例如忘記回家的路,且許多事就算經由提醒也無法想起。老年失智症與一般所謂的老化並不相同,而是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可透過醫療檢驗等方式診斷,並須運用藥物控制症狀、延緩疾病進程。

在老年失智症的治療用藥方面,輕到中度的1、2期老年失智症,目前使用之治療用藥為乙醯膽鹼脂酶抑制劑(CHE-I),可改善病患的認知功能,中重度的2、3期老年失智症患者,用藥為NMDA類的神經元保護劑,可延緩病患在認知行為與功能上的退化並保護腦細胞,根據研究顯示,此類用藥可降低照護者照護病患時間10%,減少病患住院天數達29%,提升病患與家屬的生活品質。

小標~神經科與精神科用藥雙管齊下
由於老年失智症患者除了記憶、語言、計算與認知等功能喪失外,還會發生情緒與行為的變化,例如幻覺、躁動、攻擊行為或憂鬱,因此也會給予病患抗精神用藥,袁醫師指出,在各種用藥方面必須兼顧病患的認知功能與精神狀態,取得最佳平衡,期以最小劑量達到最佳效果。

初診確定病況後,第一年以每月回診一次為原則,病況穩定後,大約每三個月進行診療拿藥即可,袁醫師指出,老年失智症雖然是一個持續退化的病症,仍可透過醫療藥物控制延緩病症,病患與家屬一定要長期與醫師配合,不要自行減藥或中斷治療,若服藥後有任何疑問,都建議即時與醫師討論溝通。

了解‧預防‧治療失智症
Q&A 1P
Q:為何會發生失智?
A:造成失智的因素很多,除了老年失智症,其它還有腦血管疾病(腦中風)與其它腦部疾病如腦瘤、葉酸或維他命B12 缺乏症、正常腦壓之水腦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憂鬱症等也都會引發失智症。為了正確診斷病因,醫師除了詢問病史,也會為初診病患進行簡易智力測驗、抽血檢查、腦部影像檢查等,以確定是否為為何種類型之失智症。

Q:老年失智症的病因?
A:老年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的發生原因,來自腦中不正常的類澱粉蛋白沉積,阻斷腦細包進行傳達,而其危險因子除了基因與體質,最相關的因素還是年齡,以65歲以上最為常見。

Q:老年失智症的初期現象為何?
A:老年失智症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記憶力衰退,當家中老人經常忘記東西擺放的位置、曾經參與的活動或是人名,就是個警訊,若因此而在居家周圍迷路、忘記的事經由提醒仍無法想起、無法以完整語句表達意思…,則有可能是老年失智症的初期症狀。

Q:臨床上如何診斷老年失智症
A:在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中,以記憶力、定向感、解決問題能力、社區活動能力、家居嗜好與自我照料等項目評估,將病患分為0期(沒有失智)到5期(末期失智),其中界於0期與1期的0.5期(可疑)最為關鍵,一般稱為輕度認知障礙(MCI),病患有可能是正常的短暫性智能失調,也有可能是早期失智症的過渡期,須要密集追蹤,加以治療及控制。

Q:如何治療失智症?
A:根據病患的分期,臨床上會給予乙醯膽鹼脂酶抑制劑(CHE-I)或NMDA類的神經元保護劑,以及抗精神用藥,不但可延緩相關退化、保護腦細胞,更可提升病患與家屬的生活品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ieh16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