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教育大學校園的薰陶下,培育出許多傑出的人才,台語系98級畢業的校友鄭家和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不但精通台語、熱愛歌仔戲,還曾經勇奪2011年全國語文競賽教育大學及大學教育學院學生組閩南語演說冠軍、2013年全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演說社會組第一名、2013年宜蘭不老節「來宜蘭.尬歌仔」清唱組最佳身段,更因為台語主持的典雅與深度,獲得文化部長鄭麗君稱讚!目前擔任公視台語台下暗新聞主播的他,跟大家分享學習與成長的歷程。
記者問:您為何對於台語與歌仔戲有興趣?當初為何會選讀臺中教育大學台語系?就讀期間有哪些難忘的記憶??
鄭家和答:幼時離住家不遠就有一間香火鼎盛的廟宇,經常上演歌仔戲,我特別喜愛夜戲「胡撇仔」,在成長的過程中,進香團、廟宇、歌仔戲等台灣文化成為我的每日實踐。高中時,透過校內推甄選擇當時的「台中師範學院台灣語文學系」,面試發揮演布袋戲的絕活、順利錄取。大學期間跟著彰藝園陳峯煙老師學習布袋戲,大二時創立台灣戲曲社,在小金枝歌劇團林美雀老師的帶領下,自編戲碼並參與專業劇團的野臺戲、文化局大型公演,奠定日後口才、舞台、活動主持、新聞播報的基礎。
記者問:踏入職場後您的經驗涵蓋公部門、竹科企業到媒體產業,請分享您的職涯規劃與歷程。
鄭家和答: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到資策會,擔任經濟部工業局補助專案的管理師,之後進入立法院辦公室負責選民服務、轉調南部輔導廠商投案,由於個案管理接觸隆達電子,轉換跑道進入竹科企業擔任人力資源與員工關係管理師,我也深刻體認,平時的工作表現有絕對的重要性,因為不知道何時,就會獲得挖角的機會!去年「公視台語台」開台,我便告訴自己,如果有機會取得媒體發言權,一定要為台灣文化做出貢獻,便開啟了擔任下暗新聞主播的歷程。
記者問: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98級畢業後,您又進入台灣師範大學台文所深造,您是如何持續精進台語能力、不斷墊高專業實力?
鄭家和答:我始終「忠於我的台灣味」,熱愛的事務都變成副業、經濟來源,例如我參加「母語親子共學團」擔任講師,將所學的各種生活文化、文化藝術透過台語傳授;經由主持各地文化局的藝文季、藝文活動,將我所學、記憶中的台灣,重新整理、有系統地輸出,再一次地在心中刻畫,更必須與時俱進調整,讓自己進步與發光,建立品牌與特色,打造站穩時代洪流的「阿和台灣味」。
記者問:在進入繁忙的主播/媒體工作前,您生活中的角色多元,擔任歌仔戲演員、劇本創作者、台語文創作者、台語演講稿幕後代筆人、台語演講評審、主持人…等多元角色,您如何進行時間分配、活出精采斜槓人生?
鄭家和答:我使用的時間都是零碎的,若是需要時間醞釀的,我就會分段進行、逐步完成。例如在戶外、看古蹟、看廟的過程中,我同時也在尋找創作靈感。在時間的安排方面,除了規劃工時、路程之外,我堅持必須要有充分休息的時間,並且評估每件事情對於自我成長的效益。即便沒有當下的「經濟收入」,但這樣的曝光可能造就日後多次的邀約與名聲的遠播,將眼光放遠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問:對於即將自大學畢業的學生,身為前輩的您有哪些叮嚀與期許?
鄭家和答:我們時常把某些利己的條件看得非常重要,而忽略了自身有多少談判的籌碼。這個籌碼,絕對不是在學校拿了幾科A+,或是多少獎學金,而是進入職場後,有多快的學習效率、多快的應變能力,以及社會化的察言觀色與人情世故。如果要我用兩句話來概括全部,我會說:「好好建立自己下一份工作的能力!」「最不會計較的人,會是獲益最大的人。」期盼所有的年輕世代,在自己的人生當中,擁抱耕耘發揮的領域!「有咱通好釘根的所在,就有咱發揮的舞台。」